投射性認同是所有的防禦機制中最好玩的一種。 span>它是現代精神分析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 span>
先看概念。 其他的防禦機制都是一個人和自己玩的,比如說投射,我自己是個小氣的人,然後我投射性地認為你小氣,這跟你是不是小氣是沒關係的。 我覺得某個人看我一眼就愛上我了,這是我對你有意思的想法,而與你是不是看上我了一點關係都沒有,芙蓉姐姐是投射性地認為所有男人都愛上她了,這跟其他男人沒關係。 span>
投射性認同是我和另外一個人之間,我向他投射出去的東西,我必須要他接受,然後他真的去接受,這個接受就是認同。 span>接受之後呢,他就有點被我逼迫或誘惑地做出我所希望的反應。 span>
看一下具體的投射性認同的類型
依賴性投射性認同:關係姿態是無助的感覺。 這個人身上發出來的元資訊,就是所以的資訊的意思,包括語言、眼神、面部表情、姿態等所有的資訊,這個人身上所有的細胞都會散發出的是,如果沒有你的話我就活不下去了。 span>
這是她投射過來的東西,就是沒有你我活不下去。 你接受到這個資訊之後呢,就會產生我必須要照顧她的感覺。 大家在生活之間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人? 你跟他打交道,就會覺得你如果不照顧她,她就會活不下去。 span>
如果你覺得你被強迫著做某事,而你又不願意做的時候,這就表示你和她之間發生了投射性認同。 從反移情角度說你如果覺得你被強迫性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投射性認同就已經發生了。 span>
比如3個月的嬰兒躺在床上,你心理會有種願望一定要去照顧她,也就是說她有這樣的能力來誘導你去照顧她。 如果一個人的人格成熟得不是很完整,她可能就會有3個月嬰兒的那種東西在成年的時候還表現出來,所以她會誘導你,你必須照顧她。 span>
投射性認同是種非常糾纏的關係。 誰在投射,誰在認同,有時候是一筆糊塗賬,根本搞不清楚誰先投射誰先認同。 span>
比如兩個成年人之間形成依賴的投射性認同,可能的原因是那個弱一點的人投射出去的資訊是,如果沒人照顧我的話,我活不下去。 那個强一點來照顧她的人呢,他照顧的資訊本身就認同了對方的弱,那個接受到資訊的人又强化了自己弱的感覺。 實際上是一個迴圈,已經沒有原因和結果了。 只要打破任何一個迴圈,投射性認同就維持不下去了。 span>
權力型投射性認同:關係的模式就是控制。 中國的父母親對孩子吃飯和穿衣服的控制,也許是所有的文化中最厲害的。 有多少孩子是父母親對飲食的過度控制而導致了厭食,吃已經成了父母和孩子權力鬥爭的工具了,父母傳達給孩子的資訊是如果我不給你吃飯,你會餓死。 span>
性投射性認同:關係的類型是情欲。 一個人向另一個人投去的資訊是只有我會讓你在性方面得到滿足,對方的反應就是性興奮。 我看到這個的時候覺得這種投射性認同實在不是一個問題,除非是兩個不該發生性行為的情况,比如在直系親人之間。 span>
李銀河說過合法的性行為有3個條件:兩個成年人之間,雙方都是自願的,在私密的場所。 如果兩個成年人之間有這樣的投射性認同,就是一個愛情故事的開始,大家覺得呢? 但是如果發生在治療師和來訪者之間引起倫理道德的問題,是决不允許的。 span>
迎合投射性認同:關係的姿態是自我犧牲。 大家有沒有看到父母親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塌糊塗,省吃儉用讓孩子過得很好,知道是為什麼嗎? 為了控制。 就是我為了你做了這麼多,你還好意思不聽我的話? span>
自我犧牲後給對方傳達的資訊就是你欠我的,讓別人產生內疚感是控制別人最好的管道。 媽媽如此對孩子,誘匯出孩子的感激和讚賞。 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那麼多過度讚美母親的歌,這都是因為投射性認同被誘導出來的。 span>
舉一個投射性認同的例子
一個朋友去餐館吃飯,餐館老闆養的一條狗就撲過去想咬他。 一般人會是這樣的反應,狗撲過來了,我覺得緊張,然後就退,擺出一種防禦的架勢,如果你這樣做的話,就相當於投射性認同了。 狗投射出去的資訊就是你是我的敵人,然後你緊張逃避,就是認同了狗對你的判斷,狗就去咬你,人和狗就撕咬在一起了。 我投射給你,你是我的敵人,然後你就同意,這是自我功能比較弱的人做的。 span>
但是我這個朋友是自我功能比較强的人,狗撲過去後,他不但沒有慌張,反而做了個友好的反應,用車鑰匙抖了一下,於是狗變化非常大,本來是想撲過去咬一口的,就變成了撲過去親親嘴的感覺。 這相當於反控制,就是當狗撲過來的時候,他說你認錯人了,我不是你的敵人,我是你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然後狗因為自我功能比較弱,就表示我同意,我同意,我同意。 狗和人的關係就變成了非常友好的關係。 span>
剛開始狗和人就是投射性不認同,就像裘千仞投射給一燈法師的,我是壞人,我是壞人,然後一燈法師說我不同意,我不同意。 反過來我朋友讓狗和自己投射性認同。 span>
有個圖最能反應兩個人的投射性認同的關係,一隻大鳥吞了一隻青蛙,青蛙為了避免被吞食的命運,死死地把這只鳥的脖子抓住。 這個圖的英文叫never ever give up,翻成中文叫死不鬆手。 span>
有個人寫了一篇1萬多字的文章罵芙蓉姐姐,"芙蓉姐姐的存在是對中國男人審美觀的極大的侮辱",寫得義憤言辭,投入了很多的情感體驗,這個人就和芙蓉姐姐投射性認同了,是以不同意的管道認同。 有時候我們以不同意的管道和別人糾纏在一起,有時候我們用同意的管道和別人認同。 span>
轉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超過2000篇原創親子/兩性/個人成長心理文章,7年陪伴,少點內心的衝突,多點精神的自由(ID:zqfxlgzs)
近期課程(點擊可查看詳情)
九州心理地面課程總表(2021年8月更新)
僅999,大伽彙集,震撼開啟! 春蕾計畫【家庭教育指導師·智慧父母培養計畫】
【常年招生】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專案招生簡章
【2021社會工作師】人社部、民政部雙認證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少兒心理發展諮詢指導師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家庭教育指導師認證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婚姻家庭諮詢指導師培訓
麗江站玉龍雪山脚下|郭海峰五日止語靜修營第3期
大理蒼山脚下|郭海峰五日正念止語靜修營
徐鈞自體心理學長程系統連續培訓(廣州深圳長沙)
李晋偉性諮詢實務與技能班(11.26-28)
羅家永心理拓展實操中高級班成都&; 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