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思考一個問題:自己的社會角色標籤是什麼?
admin
2021-12-09 20:02:00
0

原標題:思考一個問題:自己的社會角色標籤是什麼? <!---->

為什麼做難而正確的事情,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呢? 因為難,所以就會篩選很多人,就會在競爭的路上减少了很多的競爭者。

看似低門檻的,容易進入的,那麼就會有很多人進入競爭。 在進入競爭後,那麼自身的收益就會比較低,就會一直維持在溫飽線上或者小康水准上。 想要進入財富自由的狀態,是比較有難度的。

比如讀書這件事,有些人讀書讀到了博士,而有些人讀書讀到了初中畢業。 讀到博士畢業的畢竟是少數,但是能够讀到初中畢業的是絕大多數。 如果能够讀到博士畢業,那麼自身的選擇性就會有很多,自身的競爭性就會很强。

同樣面臨一所高校招聘,博士畢業的就很容易被選中,而初中畢業的基本上就進不去了。 在學歷門檻這一塊,就給自己篩選掉了。

其實這是一種現實。 在現實面前,我們自身是否有這樣的能力狀態去識別這樣的客觀規律? 當自己意識到這種規律的真相後,那麼自己就要開始思考了:現時的自己應該如何去奮鬥? 如何去努力? 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 但自己能够思考這些問題時,說明自己正在走上坡路了。

一比特作家的修煉,並不是說今天想要成為一個作家,明天就成為了作家。 首先是自己要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故事和觀點寫出來,不斷去寫,並且要有作品呈現出來。 那一刻的自己就會開始明白:成為作家的前提條件是自己的代表作是什麼? 如果沒有代表作就說自己是作家,難以服眾。

一比特企業家的修煉,前提條件是自己創辦了一家企業,自己是這家企業的領頭人。 如果自己都沒有創辦一家企業,自己就是一個無業遊民,此時此刻讓別人稱自己為企業家,基本上是難以服眾。

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角色,前提條件是自己的身份標籤是什麼? 自己的身份標籤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這個身份標籤,那麼自己就會沒有一種社會角色的認同感。 從長遠角度來看,自己就很容易被忽略。

在學生時代,我們的身份基本上就是共同的:學生。 走上社會之後,身份角色就有很多了:教師、醫生、公務員、外賣員、快遞員、科學家、企業家等等。 每一種社會角色都會在不同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那麼自己是否在自身的這個社會角色中成為佼佼者呢?

有些教師教課水准就是高,有些教師教課水准就是低; 有些醫生臨床經驗就是豐富,有些醫生不敢上手術臺; 有些企業家抵抗不住企業的虧損,有些企業家就算企業連續虧損多年也沒事。

同一個社會角色,所呈現出來的狀態是不一樣的,所貢獻出的利益點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很多人看似是在做一份工作,其實更多層面是抱著養家糊口的心態去的,而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夢想去的。 因為在實現理想和夢想的路上,必然會經歷很多痛苦和磨難。 經歷的不同、思考的不同,那麼給到自己的收穫自然不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