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分歧?
admin
2021-12-13 21:24:25
0

原標題:如何處理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分歧? <!---->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1213/4deb73d8d8b5461198c0ddba1735fce4.jpeg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如何處理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分歧的問題,這在我的心理諮詢過程中確實是常常遇到的狀況。

實際上,沒有哪個父母可以在任何時候都保持一致,差异與分歧是永久存在的,但是他們對待分歧的態度,以及應對分歧的管道,卻决定了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

01

父母之間無法調和的分歧,給孩子造成的影響

有家長因為孩子沉迷網絡而找到我。 在跟家長的訪談中,我會發現,父親因為工作原因,長期不在家,孩子的教育都是由媽媽來負責的。 媽媽非常用心,但也對孩子非常嚴格,她原來的管教管道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已經不太適用,而玩網路遊戲就成為了母子衝突的導火線。

孩子拒絕跟媽媽溝通,也拒絕上學,這時候媽媽急了,才想到要搬來爸爸這個救兵。 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爸爸也沒招。

在與父母的互動中,我會發現媽媽很嚴苛,而爸爸想對寬容些。 或許因為長年在外,爸爸對孩子也有很多的內疚,所以在孩子提出要求時,爸爸最後總是妥協而無法堅持最初跟媽媽訂立的原則。

結果,媽媽把這糟糕的結果都歸咎到爸爸的不作為或者縱容,爸爸似乎也很無力,但骨子裡也並不認同媽媽的管教管道,同樣會指責媽媽,我們看到父母無法以合作的態度去共同養育孩子。

這樣的分歧給孩子的人格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讓孩子無法形成內在、穩定的規則。爸爸媽媽在嚴管與放縱之間的尺度上的不一致,會給孩子造成混亂的感覺。< strong>孩子會利用父母之間的分歧找到令自己最舒適的管道,結果讓父母失去了教育孩子的主動權,反而被孩子牽著鼻子走。

當父母出現分歧,而堅持自己的方法是正確時,孩子勢必要站隊,孩子為了獲得父母的喜歡,內心就會非常衝突,而無法做出選擇。

為了適應與生存下去,孩子就會發展出一種討好的模式,他會見風使舵,看看家庭中誰更有力量,誰更有話語權,他就聽誰的; 或者在父親面前聽父親的,在母親面前聽母親的,而不去理會究竟哪種管道更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另一方面,假如孩子選擇了一方父母,就意味著背叛了另一方父母,這會讓他左右為難。 當父母經常為了孩子的事情而爭吵時,孩子本能地認為都是我不好,但又無法解决父母的衝突,他可能乾脆哪一邊都不支持,也就是誰的話都不聽,這在青少年群體中尤為常見,外在表現往往是比較叛逆。

另外,在孩子會形成內在父母影像,因為外在父母的衝突,會導致孩子內在的撕裂或者分裂,而讓他無法實現內在的綜合。 這也會導致一個人看待事物總是非黑即白,無法兼收並蓄。 內在的衝突反過來又會引發外在的衝突,表現出來的就是人際關係困難。

< strong> 02

父母之間為什麼無法解决分歧?

實際上,父母之間這些無法解决的分歧,早已呈現在他們關係中的方方面面,包括金錢、原生家庭等等方面的議題,似乎都無法妥協、無法合作、無法達成一致。 而孩子的教育問題,不過是各種衝突的的導火索,被激化了而已。

父母沒有學會如何解决衝突,不具備解决分歧的能力。<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而在衝突中,夫妻之間的權力鬥爭不斷上演,有時夫妻之間為了鬥氣,而忘記了他們爭論的初衷,結果孩子就在這樣的權力鬥爭中成了" 炮灰"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其實,人和人之間的差异本身就是客觀存在的,美國研究婚姻家庭的專家約翰.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戈特曼教授通過實驗數據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婚姻中超過60% 以上的差异是不可改變的。 我們如果始終執著於那些不可改變的東西,這只會讓關係更糟糕,讓自己感到更挫敗,也對關係更失望。

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家庭、社會環境、地域環境都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也會有差异,再加上不同的人生經驗,對世界的看法會有著很大的差异。 所以想要消除差异,讓對方跟自己保持一致,這其實是徒勞的。 越是有主見、獨立的人,越不太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這也是產生分歧的根本原因。

另外,父母在成長過程中,也沒有學會以溫和開放的管道對話,沒有學會換位思考,習慣將事實上升到對一個人的人身攻擊上:比如你都不管孩子的學習,你是個不負責的父親!

這句話本身可能就有很多可以被反駁的漏洞,比如父親在某個週末確實有陪過孩子,那麼這句話就會被父親攻擊為不符合事實。 而最後"不負責的父親"的評判,會讓父親感到自己被指責。

他為了怕受傷害,一方面會極力辯解,另一方面可能會把矛頭再指向母親,去責備指責母親做得不好的地方。 這樣你來我往輪番舌戰,根本都無法說服對方,也不能形成有建設性的意見。

< strong> 03

父母如何面對他們之間的分歧?

首先,保持一顆好奇心。當對方提出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想法時,多想想,他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當我們對對方好奇時,我們就讓自己處在了一個開放系統中,對於那些不同意見就沒有那麼拒絕了。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人們習慣看見自己想要看見的,聽見自己想聽見的,當接收到不一樣的資訊時,本能會抵觸。 所以,聽不到不一樣的資訊時,我們可以先肯定對方:你說的這個有一定道理,我是這樣的想的…… 這樣就會讓對方也願意聽聽你的意見。

當然,實在無法達成妥協,雙方都各執己見,可以採取一種實驗性的做法,那就是進行輪值管理

一段時間由父親按照他的方法去管理,母親則當作觀察者。 在這個期間,她不能干預父親的做法,只需要寫下觀察者日記。 而觀察的視角著重在對方做的好的地方,以及不容易的部分,並且寫下自己的改進的建議,也就是將責備指責變成了有建設性的建議與方法。

然後,父母再按照約定來更換角色。 一個回合之後,可以把各自的觀察日記拿出來討論,並且邀請孩子來一起參與。

在觀察日記中,當然也可以把父母親特別期待對孩子有影響的部分進行打分,孩子自己也可以參與打分。 這也讓孩子更有參與感,他會去觀察究竟哪種管道更好,或者各取所長等等。

最後,要把握一個善意原則,也就父母的目的都是為了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基於這樣的共同目標,父母也就會放下敵意,放下權力爭鬥,轉向合作。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你跟伴侶在孩子的教育中有什麼的分歧? 你們是如何處理的?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加微信跟我聊聊:juliar0602

文章來源於 任麗的心靈空間, 作者 任麗

近期課程(點擊可查看詳情)

< strong>九州心理最新課程總表(2021年11月更新)

【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專案招生簡章(常年招生)

【心理治療師】國家衛健委組織考試+人社部權威頒證

【2021社會工作師】人社部、民政部雙認證

【中國心理學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