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作者:劉娜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微信公眾號:閑時花開(ID:xsha369)
談談15歲女生當街暴打母親背後的真相。 span>
Part. strong>1 span>
12月20日,江蘇常州,一個15歲女生當街毆打媽媽的視頻,傳得全網到處都是。 p>
目擊者和店員稱,起因是女孩的手機壞了,媽媽原本答應要給女兒買新的。 p>
女孩自己攢了4000元,媽媽出2000元,到了手機店後,媽媽給舅舅打了一個電話。 p>
舅舅說,沒有必要買新的,舊的修修也可以繼續用。 p>
媽媽就突然反悔了,不願再給女孩買手機了。 p>
女孩很生氣,非要讓媽媽給她買手機。 p>
母女二人從手機店內,爭吵到手機店外。 p>
母親堅持不願買,女兒堅持非要買。 p>
因為母女二人,主要是女兒,哭得非常凶,所處路段又是熱鬧城區,很快就吸引來很多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閒人。 p>
人們紛紛拿出手機,錄影取證,進行直播:"快看啊,媽媽不給女兒買手機,女兒和媽媽幹起來啦,現在的小孩子好恐怖哦。" p>
女兒一看裡裡外外聚集了這麼多人,就催著母親趕緊走。 p>
母親一看裡裡外外聚集了這麼多人,原本推著電動車要走,忽然停下來不走了。 p>
任憑女兒再怎麼催促,母親就坐在電動車車座上,手扶著車把,像個木頭人一樣,紋絲不動。 span>
接下來發生的一幕,更是讓很多人萬萬沒想到——
Part. strong>2 span>
網上流傳的視頻中,女兒坐在電動車後座上,一開始推搡著母親,口中反復重複著一句話:
< strong>"走不走?走不走?走不走?" strong>
見母親就是不走,而拿手機拍攝的看客越來越多,女兒突然情緒暴躁,披頭散髮,去打母親戴著頭盔的頭。 p>
女兒用力非常大,隔著荧幕就能聽見手掌擊頭盔的脆響聲。 p>
這時候,拿手機拍照的看客們,一邊拍攝,一邊起哄:"哎呦,你這孩子,你怎麼這麼壞,竟然打你媽媽?" p>
此時的女兒像瘋了一樣,根本不聽眾人的勸阻,抱著母親瘋狂搖晃,尖叫不斷,繼續毆打:
"走不走?走不走?走不走?" span>
這時候,人群中,有人報了警。 p>
而女孩的母親一直坐在電動車上,一句話不說,就是不走。 p>
女兒再次搖晃母親,瘋了一樣尖叫哭泣:
< strong>"走不走?走不走?走不走?" strong>
周圍的人,一邊看熱鬧,一邊譴責女孩:"你竟然打你媽!" p>
警詧很快到來,試圖安撫調解女孩。 p>
女孩蹲在地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尖叫聲響徹天空,小臉憋得通紅,失控的歇斯底里中,透著"瘋子般"的絕望和崩潰。 p>
最後,在警詧的調解下,母親如原來答應的那樣,給女孩買了手機,女孩和母親一起回了家。 p>
這條新聞,之所以沖上熱搜,是因為貼上了"女孩因沒買成手機,當街毆打親生母親"的標籤。 p>
這個標籤,刺中了很多討厭孩子買手機、玩手機的大人的痛點,也暗合了"現在的小孩簡直被寵得無法無天,根本不懂感念父母恩"的定論。 p>
所以,女孩遭到了很多人的辱駡:"壞孩子!不孝順!太不像話了!" span>
作為孩子的母親,我首先表明我的立場:
不管這對母女家庭條件如何,也不管這個媽媽是不是出爾反爾,15歲的女孩當街毆打母親,都是不對的。 p>
但是,作為一個關注親子關係的情感作者,我非常想結合這個新聞,和朋友們深入談談,是誰把這個15歲的女孩逼成"壞人"的——
Part. strong>3 span>
這對母女的衝突點,是買手機嗎? p>
乍一看,好像是。 女孩要買手機,還是五六千元一個的,小小年紀不賺錢,用的手機卻這麼貴,真是太過分了。 p>
母親認為沒有必要買貴的,所以才中途反悔,並在舅舅的聲援下,决定言而無信。 p>
但是,如果你看過視頻,或者通過我上述文字的描述,察覺出最關鍵的衝突衝突,你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女孩哭喊著說出的,並不是"你必須給我買手機",始終都是"走不走"。 p>
沉默不語的媽媽,也不是堅決不給孩子買手機(如果她不想買,應該騎上電動車快點走,員警來了也堅持不買),但她堅持留在圍觀現場,供眾人拍攝母女戰爭,故意激怒女兒,讓眾人譴責女兒,以此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女兒希望快點離開現場"的乞求,和"媽媽堅持留在現場"的冷漠,在激烈對抗中,形成< strong>了一種絕望的空氣。 strong>
女兒崩潰的根本,不是媽媽沒有給她買手機,而是這麼多人圍觀她,讓她置於被點評、被譴責、被羞辱的中央,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p>
她不願被這麼多人釘在耻辱柱上,所以非常期待母親能看見她的羞耻和恐慌,帶她趕緊逃離審判現場。 p>
而她的母親,那個原本答應給她買手機的女人,就像石化了一樣,坐在電動車上,死活不肯挪動一步。 p>
母親面無表情地看著女兒發瘋,任由女兒毆打自己,不說一句話,不反擊一拳。 p>
母親看似沉默無辜。 p>
但恰恰是她的冷漠、不作為和不回應,才把女兒推向了崩潰之地,絕望之境,羞辱之央。 p>
這才是這場母女戰爭的深層邏輯:
母親用冷暴力,逼女兒情緒失控,故意讓女兒跌落被圍觀的惡意中,遭受輿論的審判。 p>
她看不見孩子的需求,聽不見孩子的呼救,更不去伸手把孩子從恐慌中解救出來。 p>
她借助眾人的惡言,惡狠狠地懲罰自己的孩子。 p>
那一刻,她仿佛對孩子沒有愛,只有恨。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這場衝突裏,另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
Part. strong>4 span>
按理說,一個15歲的女孩,母親不給她買手機,她和母親衝突被人圍觀拍照,她想逃離這羞耻的現場,完全可以自己走啊。 p>
但她為什麼一直停留在原地,哭著推搡媽媽"走不走",自己卻邁不動脚呢? p>
答案是:
冷暴力最大的傷害,並不是逃避和不交流,而是將受害者置身於更孤獨的恐慌中。 p>
這種孤獨的恐慌,會讓受害者更加迫切地渴望與施暴者發生聯結。 p>
也就是說,母親越冷漠,越麻木,越無動於衷,女孩越生氣,越崩潰,越歇斯底里。<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最典型的例證是,生活中,丈夫越逃避,越冷暴力,妻子越指責,越咄咄逼人。 p>
這就是相愛相殺的惡性循環:
你越不回應我,我越想纏著你。 span>
你越不愛我,我越渴望你愛我。 span>
同時,女孩之所以不願放棄媽媽,獨自逃離現場,還有一個原因是:
即便,女孩對母親非常生氣,但她心裡還是依賴媽媽,愛著媽媽的。 p>
她要帶著媽媽一起逃離現場,是因為她不想讓媽媽難堪。 p>
這裡面,又牽涉到另一個關於原生家庭的深刻問題:
< strong>即便父母用不當行為傷害孩子,孩子內心裏依然是依賴和愛著父母,認為自己和父母是一體的。 span>
就像前不久自殺的25歲攝影師鹿道森。 p>
他在遺書中悲傷地寫道:"不管再怎麼受傷害,內心裏還是渴望被愛。" p>
同時,我在諮詢中,也見了很多這樣的案例。 p>
一個原生家庭糟糕的人,哪怕20多歲、30多歲、40多歲,已經結婚成家生子,依然非常痛苦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