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平凡才是最好的flag
admin
2022-01-04 09:30:34
0

原標題:2022年,平凡才是最好的flag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ID:zqfxlgzs

不知不覺,我們迎來了2022年。

今天,時間重新捲動鏈條、讓我們卸下疲憊,我們又將開始12個月的奔跑。

新年伊始,又是很多人立下flag、立志用新的面貌去過2022的時候了。

雖然到了年末,我們又會不可避免地發現,很多年初定下的心願和目標都未能實現,但不變的是我們周而復始想要將自己拉往一個更高位置的决心。

也許讓我們產生持續動力的,是很多人內心深處不甘於平凡的願望。

接受平凡,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嗎?

  • 為什麼有不少成年人被販賣焦慮、打卡度日?
  •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父母,怎麼也接受不了孩子成績不好?
  • 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因不能面對失敗和壓力而抑鬱?

他們內心似乎都在呐喊:

  • 我希望立於聚光燈下。
  • 我渴望站在舞臺中央。
  • 我想要成為獨唱演員。

這些也許是每個人心底的願望。 可事與願違的是,大部分人最終都是平凡而不起眼的。

然而,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真的那麼困難嗎?

< span>為什麼不甘於平凡?

接受自己的平凡,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這或許是因為,全能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

就像《悟空傳》裏所寫的:"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以為這天地都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錯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

就像嬰兒對這個世界的感受一樣:一餓就有乳房,一冷就有懷抱,只要一哭,所有的需求就都得到滿足了。 嬰兒與外部世界處於未分化狀態,所以以為自己是全能的。

但是,如果嬰兒的需求嚴重得不到滿足,他就無法獲得一種整體掌控感,也就一直卡在了全能自戀的幻想中。

全能自戀的人會一直停留在對成就的期待和想像中,卻疲於行動,懶散拖延。

直到慢慢步到中年之後,才會出現强烈的自戀幻滅和自我衝突。

因為在這個時期,前面人生階段的積累能够得到檢驗了,沒有努力過的人生,可能性越來越少,簡直是"日落西山,英雄遲暮"。

其次,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是想要和理想化的自己產生連接,防禦自體虛弱的部分。

我有一個朋友,多年來一直受抑鬱症困擾。

而抑鬱症會剝奪一個人的活力,使人躺平。

但是,她和很多有相同困擾的人不同。 她總是在一次次被抑鬱擊敗的痛苦中,渴望掙扎著站起來,走向她心目中的另一種優秀、光鮮、全然不同的生活。

可是,縈繞在她內心的執念,無不是在告訴自己:我不好,我不喜歡自己,我沒有價值。 但是,如果我能成理想中的樣子,一切就好了。

在很多不能接受自己、總覺得通向另一種生活才會圓滿的人身上,我們經常能够發現一個虛弱的自體。

而對未來生活的仰望,只是要防禦覺得自己很糟糕的感受。

另外,阿德勒說過,自卑感從嬰兒期開始就存在。 這樣的自卑感,造成了人際關係中的攀比。

  •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門門考第一,我怎麼生了你這個沒出息的……"
  • "你看看人家老王,業餘時間把CPA都考出來了,你整天只知道玩遊戲……"
  • "為啥我自己各方面都滿好的,生出個孩子就這麼平庸,太失敗了……"
  • ……

人生來有自卑感,所以導致人際關係中充滿了攀比,而學習不好、事業平平、毫不起眼的平凡人,註定要在攀比中落敗。

難怪《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也說到:人所有的煩惱都是來源於人際關係。

< strong>不甘平凡,適得其反

不甘平凡的背後,人們在不遺餘力地追求優秀。

很多父母都覺得自己孩子生來就該是人中龍鳳,於是,家長盲目追求優秀,製造了大量無法耐受挫折的孩子。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課業時,會表現出這樣的心態:

  • 你怎麼做不重要,看到成果才重要;
  • 你的想法和感受不重要,老師的評估才重要;
  • 你不可以浪費時間在小心思上,你需要關注最重要的事情。

於是,這些壓力使很多孩子不斷忽略和壓抑自己的負面感受,努力去迎合家長的期待。

可是,一旦發現自己的努力沒有成果,他們往往會痛苦、惶惑、絕望。

我們的周圍有大量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 或許在他人眼裡,他們很優秀,但實際上非常脆弱,一遭遇挫折就立刻跨掉了。

此外,對成年人而言,不接納平凡會產生大量情緒內耗。

身邊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混得好慘,學歷低,眼界窄,收入勉强能謀生,因自己的碌碌無為而自責焦慮。

這樣的焦慮,讓人躺在床上都會胡思亂想,雜亂的思緒也像一枚枚子彈一樣呼嘯而過。

可是,誰又能在不斷自我拷問和自我否定中產生動力、勇攀高峰呢?

不停攻擊自己的結果是,能量都用來內耗了,讓人更加喪失前進的動力,於是大腦一直處於空轉狀態,也就更加胡思亂想。

此外,不甘平凡,讓我們離當下此刻和真實自我越來越遠。

有比特靚女覺得自己相貌平平,工作能力有限,閑來只會看看書,异性對自己也不感興趣,她覺得很自卑。

她說,真不知道活著有啥意思。

可是,一個人能够有份正當職業、自由享受生命、有些不錯的興趣愛好,本來就是美好的。

如果能够用心活在此刻、並悅納自己,一定會收穫更有趣精彩的人生。

希望你幸福,更勝於優秀

但有人說,接納平凡太難了,為了滿足他人對自己的期待,為了更好的自己拼一把,難道不應該嗎?

可是,真正的成長,靠的是"內驅力",而不是"外驅力"。

心理學家黃維仁博士說過:惟有當一個人感受到愛的時候,他才會努力超越自己的習性,去做發自內心的、有持久性的改變。

一個人只有感受到愛之後發自內心接納自己,他才會有源源不斷自我改變的力量。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內驅力的源泉應該是愛、支持和理解。

其次,只有愛才會使一個人真正變好,而不是優秀。

很多人追求優秀,渴望高光時刻、站在聚光燈下,也許是因為有强烈的被看見的願望。

也許他們的內心一直有一個聲音在對自己說:

  • 只有我變得優秀,媽媽才會愛我。
  • 只要我有不平凡的人生,我就能贏得認可了。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