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和前女友老死不相往來了,可我還是嫉妒得要死
admin
2022-01-05 00:11:35
0

原標題:他已經和前女友老死不相往來了,可我還是嫉妒得要死

<!---->

作者|咕嚕咕嚕

某天深夜,我閑著無聊刷微博,

突然好奇,點開了他前女友的微博,

結果看到的內容卻讓我難以入眠……

我和男朋友是打羽毛球認識的,他大我幾歲,但我們相聊甚歡,結束之後就一起吃了飯。 現在已經在一起三個月了。 雖然我們剛認識不久,但戀愛的過程卻格外甜蜜,他總能理解我的感受和看法,我也好奇他曾經歷過的一切。

只是,好奇心終究還是害了我,我順著他的微博點贊相册找到了他前女友的微博。 雖然可能早已把關於這段戀情的微博删光,但那段時間裏他們的生活痕迹還是通過細節的拼凑無比清晰地呈現出來。

雖然我知道他和前女友交往了三年,並且同居了一年,但並沒有什麼實感,畢竟他們已經分手很久了,各個社交媒體也早已删好友取關拉黑。 但看到微博上,他們一起養的兔子從領回家到慢慢長大到生病去世的記錄和照片,我還是破防了。

我開始忍不住想像,他們曾經是不是一起經歷了很多,曾經無比親密地住在一起,曾經有過很多關於未來的承諾。 並且,我的想像開始蔓延,當男朋友和我商量一起去旅遊時,我第一個念頭是:他和前女友也一定一起出去旅遊過吧,當時是不是比我們現在要更加親密; 當男朋友細心地記下我喜歡的口味時,我忍不住想到:他是不是對前女友也這麼體貼溫柔……

我的情緒變得難以控制,一想到他和前任經歷的一切就十分痛苦。 我知道,有一個詞能精確地概括我的感受——"嫉妒"(jealousy),我嫉妒得抓心撓肝,甚至想到這些就忍不住落淚。

並且,表面上看,我好像在為了一些不能改變的過去"無理取鬧",但實際上可能有許多人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這種因為伴侶過往的戀愛對象而產生的嫉妒被稱為追溯嫉妒(retroactive jealousy)。

這些伴侶的前任並沒有真正介入或出現在當前的戀愛關係中,但社交媒體卻"忠實地"記錄下了那些已經結束的愛情,並且不斷地影響著當下。

為什麼現任的前任這麼讓人嫉妒?

戀愛中的人們總會避免提及自己的前任以及自己的性經歷,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防止伴侶的嫉妒[1]。專一排他,是戀愛關係最主要的特點,而前任的出現,卻破壞了這種排他性和專屬感。

具體來講,現任的前任讓人嫉妒的原因可以歸為一下三點[2]:

//1.自我感覺受損

當你發現女朋友的前男友又帥氣、學歷又高的時候,可能很難不懷疑人生:ta是怎麼看上我的啊? 原來ta是和這麼優秀的人交往的,我們會不會根本不是一路人? 沒那麼優秀的我,值得ta的愛嗎?

研究結果發現,伴侶的前任很容易讓我們產生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比較的內容通常是學業背景、工作、愛好等等,但除了這些之外, 最最重要的比較維度是外表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veness)。 當伴侶的前任長相好看、身材好的時候,我們可能更容易有危機感,更覺得自己不够好。

//2.感知到的獨特性降低

原本戀愛是兩個人的你儂我儂、互訴心意,但一想到伴侶可能也和前任做過所有這些甜蜜的事兒,你會是怎樣的心情?

本來你可能把伴侶的喜歡歸因於自己的很多優點,可是想到伴侶曾經也這般喜歡過別人,你會不會有些難過?

伴侶的前任的出現可能會讓我們覺得當前的戀愛關係的獨特性(uniqueness)下降,也可能會讓我們覺得當前的關係沒那麼親密和特別。

//3.不確定性新增

伴侶的前任會讓我們對當前的這段關係產生很多質疑猜測

當看到伴侶和前任的合影時,我們會忍不住質疑——"我們現在是否像他們當時那樣開心呢?我們能拍出這麼甜蜜的照片嗎?" 會猜想當前的這段關係是不是不够好、不够親密。

"你們一起經歷了這麼多,你真的放下ta了嗎?"

不確定性可能還來自於對伴侶是否真正放下了前任的質疑。

"如果之前的那段關係最終潦草收場,我們倆就能一直走下去嗎?"

我們甚至可能也會對當前的關係失去信心

社交媒體怎樣加重這種嫉妒?

如果個體不滿足於他們對伴侶的瞭解,他們可能就會想方設法地解决這種差距。 而社交媒體正提供了一種瞭解伴侶的"完美"通路,也提供了嫉妒滋生的絕妙平臺。

社交媒體的這四種特點"幫助"我們更多地瞭解伴侶的一切,進而促進了嫉妒的產生[3]:

//1. 易得性

只需輕點幾下,一個人的過往和人際網絡都呈現在你面前。

//2. 生動性

社交媒體上的資訊不僅包括文字,還有照片、視頻、音訊、連結。 也許知道現任和ta的前任交往了三年這個資訊,並沒有什麼實感,但當看到ta曾經送給前任的禮物的照片時,你可能很難抑制住心中的嫉妒。

//3. 歷史性

即便你删了過去秀恩愛的朋友圈,微博和知乎的點贊記錄可能仍然會把你出賣。 互聯網將你生活裏每一瞬細小的足迹都清晰地記錄了下來,無論多麼遙遠的瞬間,都可以生動地呈現在你面前,擾亂當下的心緒。

//4. 隱蔽性

只要足够小心,你可以把對方的社交媒體翻個底朝天而對方全然不知。 甚至在伴侶沒有主動告訴你的情况下,可以(偷偷)找到ta的微博小號,ta前任的微博,和ta前任的現任的微博… 互聯網給了我們隱藏自己的機會,去盡情滿足我們那危險的好奇心。

然而,在社交媒體滿足"窺探欲"的同時,我們卻容易忘了它與真實世界的不同。 人們總是傾向於將生活中最光鮮、最印象深刻、最動情的時刻po出來,這會使得伴侶的前任以及他們的那段關係看起來更理想化,從而讓我們更有威脅感

嫉妒的後果

在因為社交媒體的內容嫉妒後,一部分人會選擇探索更多的資訊:

"我想知道為什麼、怎麼發生的、什麼時候,然後我就可以忘了這件事。" 一比特被調查者這樣說[2]。

但其實,當我們因為不能被滿足的好奇心,不斷地尋找伴侶的前任在社交媒體上留下的蛛絲馬跡時,蒐集到的資訊可能會引發更大的不確定性和嫉妒。 本來只是看到了他們共同生活的片段,但當知道了他們是怎麼在一起的、這段戀情被多少人熟知等等資訊後,能引發嫉妒的元素只會越來越多。

而嫉妒對一段關係有著很多負面影響[4]:

在個體層面,嫉妒會導致抑鬱的情緒狀態,並且有低人一等(inferiority)的感覺;

在關係層面,嫉妒也會導致威脅、監視,甚至是親密伴侶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包括指責謾駡、身體暴力、強迫發生性行為等,並且可能最終導致分手

當然,嫉妒的產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