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20107/881eea3392dc462793189df9c5c1aba5.jpeg "/>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哭鬧、發脾氣時,常常束手無策,好脾氣的父母可能會溫柔安慰,有些人一聽到哭聲就火冒三丈,一場家庭大戰即將爆發…… p>
孩子有情緒時你會怎麼做? 怎麼做才是更有效的引導? 通過下麵的例子一起來思考一下吧。 strong>
6歲的小陶喜歡吃霜淇淋,平時家裡會控制他吃甜食,今天他的媽媽給他買了一個巧克力甜筒,剛剛撕掉包裝紙,一個不小心就掉在了地上,小陶看著霜淇淋,又看看媽媽,眉毛擰在一起,緊緊抿著嘴,感覺委屈極了。 p>
小陶媽媽有點不開心說:"和你說了別著急,掉地上了吧,今天吃不成了。" 於是,小陶聽聞立刻哭了起來。 p>
面對這樣的情况,有的父母會看出孩子難過,趕緊開始安慰:"掉了就掉了,沒事的,明天再給你買一個好不好。" p>
懂得一些情緒管理的父母面對這樣的局面會這樣說:"寶貝,你是不是覺得很難過呀,明明差一點就可以吃到了,可是還是不小心掉了,別難過,媽媽還買了你愛吃的草莓,我們去吃草莓吧。" 孩子很快把注意力放到草莓上,好像剛剛什麼也沒發生。 p>
其實這三種情况都沒有很好的照顧到孩子的情緒。 strong>
更智慧的家長會深度共情孩子,承認孩子的情緒,"你現在特別難過,也有點後悔,我看的出你很想吃這個霜淇淋,"孩子可能會點點頭,家長拍一拍孩子的肩膀,"我以前也會把事情搞砸,這沒什麼的,我們下次注意就好了。" 如果孩子情緒還是沒有緩和,就繼續陪伴一會兒。 p>
吃不到霜淇淋,在我們看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於孩子來講,他在短短的片刻體會到了傷心、後悔、自責交織在一起的情緒,强度一點也不亞於成年人因為工作失誤失去了一筆獎金。 p>
生活中每天都會有像這樣的小事,會引發孩子的情緒變化,當父母懂得正確的情緒管理方法,在一點一滴中培養孩子的性格和品格,將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p>
< strong>情緒管理為什麼重要? strong>
父母對孩子的健康、學習等方面非常關心和在意,但是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往往束手無策,通常是回避、轉移注意力、生硬的安撫。 p>
一方面是自己成長過程中沒有相應的引導,一方面是情緒管理知識的匱乏,也不認為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p>
事實上,我們對於情緒的感知,往往比智商更重要,我們常說的情商,就是一種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 p>
有研究表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歸於智商,80%則取決於情商。 p>
白岩松也曾表示,相比成績,重視孩子情商教育的家庭,往往才能培養出真正優秀的孩子。 p>
父母給與正確的情緒管理教育,孩子在以後遇到挫折時抵抗力更强,懂得調控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反應,人際關係更好,更容易在日後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 strong>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不是很順暢,孩子會習慣於用負面情緒和極端行為來表達。 p>
近些年常常發生的孩子叛逆、厭學、任性自私、獨立性差,甚至離家出走、自殺等,給不懂得情緒管理家庭的敲了一記警鐘。 p>
當孩子陷入悲傷、委屈、憤怒的時候,父母要如何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p>
瞭解以下四種教養風格後,你或許會發現自己與孩子交流時存在的一些問題,一起看一下吧。 strong>
你是哪種教養風格的父母? span>
忽視型
壓抑型
放任型
情緒管理訓練型
< strong>向右滑動查看更多
如果你是忽視型和壓抑型家長,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感受是不被認可的,是因為自身存在某種問題,所以才會有那種不好的感受,也不太擅長調整自己的情緒。 p>
如果你是放任型家長,孩子將不懂得如何調整情緒,他們很難集中注意力,建立友誼,與其他小朋友相處。 p>
希望更多父母成長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當孩子的感受被看見、被接納,被支持,再多的負面情緒也會立刻消融。 p>
幫助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從現在開始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情緒、積極的表達情緒情感、管理自己的情緒吧。 strong>
< strong>成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 strong>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1、覺察孩子的情緒
有時候,孩子的表達方式往往含糊不清,當我們願意仔細聆聽,總能發現他們在無意間流露出的資訊,找到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 p>
演員胡可稱得上是高情商媽媽,有一次,因為事情耽誤接兒子安吉,導致安吉在學校等了40分鐘,當胡可到學校時,安吉沒有像以前一樣熱情的迎上去,她感受到兒子的不開心,走過去和他一起畫畫,安吉畫了一隻蝸牛送給胡可。 span>
胡可趁機說:"你為什麼送一隻蝸牛給媽媽,是因為接你晚了,像蝸牛一樣慢,對不對?" 安吉露出笑容,點點頭,胡可趕緊附和:"對不起"。 一個不愉快就這樣化解了,雖然接晚了,孩子依然能感受到媽媽對他的愛和關心。 span>
當你覺得能够體會孩子的情緒,心在向孩子靠攏,這就是共情,然後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p>
2、通過情緒化瞬間增進感情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你是否認為這是一場"危機"? p>
換一個角度,這也是一次增進親密感、對孩子進行指導的好機會。 p>
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經提到,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應做到四個"不要":不要罵,不要打,不要講道理(因為這時候孩子聽不進去),不要走開。 我們只需要待在一旁,適時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一直在你身邊。 p>
你能够表現自己的關心,那麼你的孩子就知道,你是他的好朋友,你是值得信任的。 p>
很多家長極力避免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認為會自然消失。 p>
與之相反,回避不會情緒不會消失,當說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被人理解的時候,情緒才會消失。 p>
我們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共情他們發脾氣的動機,進而教會他們正確地控制和管理情緒。 strong>
當你認同孩子的情緒,我們是在教孩子如何安慰自己,這種能力會讓他受益一生。 p>
3、對情緒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意味著,傾聽孩子的心聲,
用想像力讓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場,
認可孩子的情緒,用安慰性的語言,不帶責備。 p>
在《媽媽是超人》一期節目中,賈靜雯陪5歲的咘咘上音樂啟蒙課,老師讓5比特小朋友輪流用唱歌的管道進行自我介紹,而咘咘全程都在神遊和圍觀。 span>
無論賈靜雯怎麼鼓勵,她看起來依然很緊張,看到孩子的抗拒,賈靜雯意識到了是孩子有些怕生,她溫柔地告訴咘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