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腦,其實也不錯
admin
2022-01-16 15:12:35
0

原標題:戀愛腦,其實也不錯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ID:zqfxlgzs

< span>承認吧,你沒那麼反感戀愛腦

在獨立大女主盛行、瓊瑤戲過時許久的當下,熱衷於談戀愛者不僅再不似往日那般形象高大,還頂上了個"戀愛腦"的稱謂。

百度百科官方解釋為"一種愛情至上的思維模式"。

往通俗了說基本就是"為了談戀愛放弃理性思考、不計後果的二愣子模式"。

具體表現包括但不限於:

1、讓戀愛過度影響人生重大選擇。 比如二話不說就隨愛的人去他的都市,哪怕人生地不熟、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也在所不惜;

2、對戀愛對象情有獨鍾,聽不進去任何勸。 比如茫茫人海中認定了他,儘管全世界都覺得這人可能"有點瞎";

3、失戀後一蹶不振,仿佛活著沒了意義。 也有可能黑化為復仇天使,但那終究是另一種形式的走不出而已,代表人物,李莫愁。

簡而言之,戀愛腦被廣泛詬病的點可化為三個字——"拎不清"。

在大家眼裡,他們被愛情衝昏頭腦,不給自己留後路,無暇權衡利益得失,無藥可救又樂在其中,怎麼看都不是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但事實上,大家真的有那麼反感戀愛腦嗎? 我看未必。

戀愛腦指向內部需求,重視直覺與感受,雖然有時"拎不清",但往往更能激發人們深層次的共鳴,畢竟誰不想要被愛被關注被理解呢?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周迅郝蕾等著名戀愛腦選手的福斯好感度總高於章子怡鄧文迪等野心勃勃的女强人。

這自然有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可另一方面,為愛橫衝直撞的"傻靚女"人設本身就有它的討喜與親民之處。

人們口口聲聲說"戀愛腦要不得",其實打心底裏可能並沒那麼排斥戀愛腦。

說不定在某個燈光好氣氛佳的瞬間,也會隱隱期盼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痛痛快快地戀愛腦一次,不然KTV熱歌榜也不會常年被各種情歌霸佔啊!

< strong>戀愛腦才不是不計回報

可不要小瞧了戀愛腦,任何一個大活人,他的所有行為都指向兩個字——"獲益"。 你覺得他傻,可能是因為你還沒看懂。

戀愛腦的世界五彩繽紛又波瀾壯闊,但令他們為愛癡狂的卻未必是具體的那個人。

不是戀愛腦沒腦子,怪只怪,戀愛這件事本身就太容易叫人上頭。

1、"確認我的美好與特別"

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也不光是荷爾蒙帶來的濾鏡所致,而是兩人之間真的有一種奇妙的磁場,從彼此身上發現了別人看不到的側面。

比如在電影《刺猬的優雅》裏,幾乎在所有人看來,勒妮不過是一個醜陋且脾氣差的中年看門婦人,唯獨剛搬來的日本人僅通過一次對話便發現了她深藏於心的優雅。

有人穿過層層面具看到了我,還叫我如何淡定?

戀愛能够幫助我們看到一個鏡像的自我,尤其是對於涉世未深的年輕人。

他們對"我是誰"缺乏概念,而此時出現了一個人,給予了一些正向而與眾不同的回饋時,就宛若照進生活的一束光,平凡的自己仿佛一下子被點亮了。

我們都是在於外界的不斷碰撞中逐漸看清自己的,與戀人的互動也是一種碰撞,只不過常常以更溫柔的管道進行,碰出的火花也更具浪漫色彩。

2、"照出我的匱乏與創傷"

戀愛是一面魔鏡,能照出人的豐盛,也能照出人的荒蕪。

郝蕾在《十三邀》裏就曾說,自己太早出來拍戲了,囙此親密關係代替了很多的職位,譬如爸爸、哥哥之類的。

戀愛在這裡就擔當起了補償功能,補償孤獨、漂泊感、不安全感,甚至於原生家庭愛供給不足的缺口。

愛情是一種足够親密且被渲染得足够美好的關係,所以當事人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把太多的需求附加於上,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希望能一次性收穫圓滿。

這當然是不成熟、不通透的表現,因為失望必然會出現,但正是在一次次的失望中,人才能開始正視問題,並學著自給自足。

所以不要小瞧任何一個戀愛腦,今日的戀愛腦,說不定就是明日的情感大V。

3、"找到一個靠近天堂的階梯"

一個人會愛上另一個人,往往是因為他從對方身上窺見了平凡生活裏的詩和遠方。

全情奔赴,只為追尋一個理想自我和一種理想生活。

所以一個人會愛上怎樣的另一個人,常常是沒有章法的。

婚姻講求門當戶對,但在愛情故事裏,少年會愛上少婦,乖乖女總是愛上壞小子,"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亦是常事。

終於可以擁有一個機會去衝破現實枷鎖、奔向絢爛的理想國(哪怕是錯覺),卻還要依然保持淡定,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哈?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戀愛是一種對奔波勞碌和按部就班的反叛,抑或逃避。

愛情造了一場夢,短暫地隔離開了現實中的紛擾、枯燥與困苦,叫人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呼蘭說,笑是生活的麻藥,其實愛情又何嘗不是呢?

< span>當然,戀愛腦未必無害

有句話說得好,在你吻到王子之前,鬼知道要吻多少只青蛙。

而現實當中對戀愛的投入,又何止親吻幾只青蛙那麼簡單? 談戀愛談到人財兩空、身心俱疲的可不少哇~

尋愛,聽來浪漫,可其實少有一步到位的好事,大概率都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囙此如果不控制試錯成本,不積極反思與止損,到頭來可能真的會把自己虧得血本無歸。

失去青春和錢不是最要緊的,最怕的是丟了重振旗鼓和繼續去愛的心氣。

《令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一個十足的戀愛腦,從不同的男人身上尋找著生活的氧氣、彌補著童年的缺失,發展到後來,越發"饑不擇食",成了妥妥的"渣男收割機"。

戀愛帶給她的壓榨與迫害就遠大於滋養。

良性的戀愛腦模式是"我付出我高興",而在松子這樣的負面教材中,戀愛裏的付出、忍耐如變相的乞求與討好——"誰看得上我,我就對誰不離不棄"。

這份連結對於她來說不是基於兩個獨立人格的吸引,而是自我價值感坍塌後的寄生,並且一直未能重建。

警鐘長鳴第一條:戀愛腦不等於失去自我,但失去自我後的戀愛必然慘不忍睹。 好的戀愛讓人重生,不好的則可能會讓人走向毀滅。

遇到什麼人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