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作者:叢非從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公眾號:叢非叢(ID:congnotcong)
1
在關係中,我們要學習理解他人。 p>
你可能一聽就覺得委屈,畢竟他還不理解你呢,你憑什麼理解他? 去理解別人,的確不容易,你要付出耐心、真誠、精力等,你可以有無數個拒絕的理由,不是非要去做。 p>
理解別人是個加分題,而不是必選題。 strong>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加分題:做了會得到更多,不做也不會有別的損失。 我們無需只是因為累不累苦不苦而做不做,也無需因為得到的好處多不多而做不做,我們只是去問:性價比如何,值不值。 strong>
這種感覺就像是在對待一份不完美的工作。 你可以吐槽它的100個地方,事多、離家遠、老闆變態、錢少、前途低、同事不和諧、愛加班……很多缺點。 但只要你問自己一個問題:你覺得給的這些錢、前途、收穫值嗎? p>
然後你就知道要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了。 p>
囙此,你要明白一個基礎的問題:理解他人,我可以得到什麼? p>
2
首先,可以保護自己。 p>
當你在關係裏受傷,不僅在於他人做了什麼,更是你潛意識裏同時對他人有2個默認的理解:
他是强大的; strong>
他是敵意的; strong>
當你受傷的時候,你便退行到了一個無助的嬰兒的狀態,而對方則是嚴厲的父母的角色。 在你潛意識的感知裏,對方是一個壞媽媽、壞乳房、壞客體。 "她"掌握了你的乳汁,卻不給你。 "她"給你乳汁,卻百般條件。 p>
如果你理解到了他人雖然有敵意,但並不强大,就像是個嬰兒對你發起攻擊、一個無所謂的人發起攻擊一樣,是傷害不到你的,因為這些人並不够强大,不能把你怎麼樣。 p>
如果你理解到了他人是强大的、但沒有敵意,他對你來說就是一個溫柔而有力的保護,不會傷害你。 即使不保護你,你也知道了他沒有敵意而你不會害怕。 p>
理解他人的過程,其實就是破解這兩個幻想的過程。 strong>去理解他為什麼傷害你,他真實的動機是什麼,他真實的力量是怎樣的,然後你就不會被傷害到了。 即使你理解到了真實的他是强大和敵意的,那你也知道具體怎麼針對性的應對保護自己了。 p>
理解他人,不是低姿態,不是付出,不是遷就對方。 而只是一個知道對方怎麼了的過程。 是一個一層層剝離幻想、知道怎麼了、看到真相的過程。 strong> 你就像一個間諜一樣,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你要先打入對方內部去瞭解。 正如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不知己不知彼,百戰百殆。 你要哪層呢? p>
3 其次,如果你想維護和改善關係,理解他人可以給你提供有效方法。 p>
你要知道的是:能果斷放弃的關係,都不會傷害到你,黏著、糾纏、共生的關係才有傷害。 而關係在糾纏,是因為它對你來說不僅有傷害,更是有好處。 strong> 當你不放弃關係,你會自動嘗試大量的你熟悉的指責、講道理、冷漠、付出、討好等管道在維護,低效又費力。 而理解對方,則可以找到對方的盲點,是更針對性地高效地建立關係、挽回關係、促進關係、讓關係更親密的高效管道。 p>
在做什麼之前,你可以先問問自己:跟他搞好關係,能帶給你什麼呢? p>
獲益,是我們做每一件事背後的動力。 通過梳理我們在關係中的獲益,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評估我們去理解他人的動力。 strong> 在關係裏,你可以獲得的可能是:獲得被陪伴、被指引、拓寬知識面、促進成長、一個完整的家、關鍵時刻有人幫助、經濟支持、性、有人做飯、有人分擔生活等。 跟孩子搞好關係的獲益可能包括:不給我添亂、成就感、被陪伴等。 p>
很多好處你當然可以自己獲得。 但你的潛意識裏會自動評估,其實從對方這個人這裡得到更簡單的。 那這個時候,花費一些小力氣去維護關係,就比較划算。 p>
有獲益的關係是個聯盟的過程。 我們對一個人好,其實不是對他好,而是對自己的另外一部分好。 你照顧好照顧者,照顧者就會更有能力照顧你。 就像個飯碗一樣,你的飯碗雖然難看且嬌貴,但如果你的這個飯碗盛得更多,你照顧下它還是很有意義的。 p>
4 你當然不是非要維護每一段關係。 你只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就好了: 這段關係你還想要嗎? strong> 這個問題也許很難判斷。 因為你在每一段關係裏,獲益和受傷是並存的。 潛意識會自動權衡,產生讓人想要離開還是留下的感覺。 當潛意識區分不了哪個更重要的時候,就會烦乱。 這時候我們如果能把烦乱提升到意識的層面,問問自己到底是獲益更多還是受傷更多,就能幫助我們作出更理性的決策。 p>
囙此你可以理性思考下: 如果保留,你能從這段關係中收穫什麼? strong> 如果保留,這段關係中帶給你的痛苦是什麼? strong> 兩者綜合,這段關係你還想要嗎? strong> 然後做一個要不要去照顧下對方需要的決策。 p>
5 有的人覺得理解和照顧對方的需要都很難,自己做不到。 有的人覺得我滿足他他也未必滿足我,沒希望。 p>
< span>如果對方說什麼、要什麼,你就做什麼,那這個是嘗試在現實層面去迎合對方。 這不僅很難,而且低效。 你做多了,不僅自己累,對方還容易覺得理所當然。 strong> 理解他人,就是理解對方沒有表達出來的情感需要。 strong>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這時候發生的照顧,是一個有自我、能自主、有界限的過程。 理解的過程,遠比照顧的過程重要。 理解後在情感需要層面的照顧,可以產生的是感動,這種感動是可以換來合作,換來感動的。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而且,並不難,因為情感層面上人更需要的是態度而非做事。 態度,需要的是敏感而非用力,理解到位後,只是真誠的幾句話就夠了。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我們很多人都在著急處理關係問題,卻很少停下來想想:怎麼了,發生了什麼。 strong>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是和是走,都不要著急處理關係。 磨刀不誤砍柴工,多花點精力先理解關係中你怎麼了、他怎麼了,可以幫你做出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span> 來源公眾號:叢非從(ID:congnotcong) 作者,叢非從,一個好玩、深邃又實用的心理諮詢師,研究關係、情緒和成長,著有《自我成長的力量》《原來,懂比愛更重要》、《薩提亞模式與自我成長》等。 他的微信公眾號是congnotcong,趕緊去把你落在那的靈魂撿回來吧~ 近期課程(點擊可查看詳情) 九州心理2022年度課程表 【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專案招生簡章(常年招生) 【2021社會工作師】人社部、民政部雙認證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少兒心理發展諮詢指導師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婚姻家庭諮詢指導師培訓 【家庭教育指導師·智慧父母培養計畫】 span> 張沛超+Zvika +張維揚大理開講(1.23-26) span> 李晋偉性諮詢實務與技能班( 2.18-20) 徐鈞自體心理學長程系統連續培訓 (2.18-20 廣州) span> Zvika派索戲劇舞動治療工作坊第7期(2.24-27) 麗江站玉龍雪山|郭海峰五日止語靜修營(3.15-20) 張海音客體關係精神分析連續培訓(3.18-20貴州) 陳伯煒OH卡科技執行師認證系統培訓(4.2-3) 張沛超精神分析本土化與綜合連續培訓(4.8-10 杭州) 薛偉專業雙享班3+3天(4.15-17) < span>邱麗娃·薩提亞家庭 療愈工作坊(5.1-3) < span>陳燦銳榮格曼陀羅繪畫療法連續培訓(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