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凱
近日,上海廣播電視臺報導稱,今年婚姻登記大熱門2月14日遇冷,反倒是2022年2月22日是星期二受到了追捧。 2022年2月22日是星期二,也是壬寅虎年正月廿二,網友們稱這一天2022最有愛的一天。 這一天也是諧音愛你愛愛,這個"史上最二"的日子,也吸引了很多朋友選擇在這一天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領證結婚! p>
當代年輕人結婚最看重什麼? strong>
來自土耳其的六比特心理學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並於2021年12月30日將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上。 他們認為,在當代婚姻關係中,精神需求代替物質需求成為主導,人們更期望自己的伴侶能够滿足自己的自主、成長、幸福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span>
這樣全新的婚姻功能也為伴侶這一角色設定了相當高的標準:它要求伴侶不但要對彼此的需求和目標有著深刻的理解、深知其對雙方關係的重要性,還需要不斷支持、參與對方生活,直至實現目標。 p>
然而,儘管每個人都希望伴侶能够成為自己的知己、依戀對象,甚至自我實現的催化劑,但總體而言,人們卻並沒有花費對等的時間和精力,為對方提供等量的價值。 囙此,我們對伴侶的期望在不斷上升,而為對方的"響應"卻在不斷下降。 span>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的經營一段親密關係? 六比特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經常搬家的情侶往往更相愛,親密關係的質量也更高。 span>
什麼樣的伴侶更相愛? strong>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1)將伴侶視作知己
研究者調查了來自土耳其的4047名被試(研究一),他們首先需要回答關於居住流動性的問題,即他們是否從出生起就居住在同一個社區,回答是的編入居住穩定組(n = 1509),回答否的編入居住流動組(n = 2538)。 隨後,被試需要報告當他們在工作、金錢、健康等方面遇到問題時,會最先通知誰。 選項包括伴侶、父母、嶽父母或公婆、子女、兄弟姐妹、朋友等。 p>
結果顯示,居住流動組的被試更傾向於把伴侶當做知己,將自己的一切情况第一時間告知對方。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2)將伴侶視作情感覈心
在研究二中,研究者選取了439名處於專一戀情中的被試。 首先調查他們迄今為止搬的搬家次數,隨後要求他們將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進行分類,共有四種類型,每個類型最多列出四人,按重要性排序。 p>
這四類包括親密者(你需要經常見到並交談的人)、避風港(當你有事時會立刻想到的人)、安全基地(會一直陪伴在你身邊的人)、 分離痛苦(不在你身邊時你會非常思念的人)。 p>
結果顯示,居住流動性大的被試在各個方面都將伴侶視為重要的人,也視作自己感情世界的覈心。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3)將伴侶視作幸福感的來源
在最後一項研究中,880名被試依舊先報告搬家次數,隨後需要報告自己對伴侶的反應性名額:即是否覺得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是否被伴侶傾聽並理解。 接下來,他們需要以1~7分對自己的生活滿意度進行評分(1=非常不滿意;7=非常滿意),並說出他們過去半年的感受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p>
最後,他們需要完成一個量測人生終極目標的幸福感量表,即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覺得自己的生活是有目標和意義的。 p>
反應性名額代表著一個人是否被伴侶傾聽和理解,是個體感知到伴侶多大程度上為自己付出的一個衡量標準。 p>
實驗結果也顯示,反應性名額對被試的幸福感起著重要的作用,能够預測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終極幸福感。 span>而對於經常搬家的人來說,這樣的幸福感提升尤為明顯。 p>
居住流動性與親密關係
上述三點名額决定著情侶間親密關係的質量,那麼為什麼經常搬家的情侶在這些特徵上會更明顯呢? p>
研究者認為,頻繁的遷移居住地會限制個體與其它社交網絡成員的接觸,也降低了與自身親屬面對面交流、支持的可能性,因而創造了一個獨屬於伴侶間親密關係的空間。 span>
雖然這樣的環境有助於新增對選擇性親密關係(如朋友)的依賴,但頻繁搬家使個體很難建立穩定牢固的友誼,此時人們更傾向於建立多樣化和隨性的友誼網絡,而非關係更緊密、互惠義務更强的小網絡。 p>
囙此在這樣的情况下,與伴侶間的親密關係成為了提供穩定支持和滿足需要的主要選擇。< strong>與居住穩定的個體相比,經常搬家的人更注重、依賴伴侶。 span>正像研究者為這篇文章起的名字——"You mean the world to me",於我而言,你就是全世界。 p>
變成更好的自己 良好的婚姻關係中,兩個人可能都需要失去一部分自我,來讓位給親密關係,讓這段關係比個人更重要。 讓TA做你的知己、你的情感紐帶和幸福來源,對TA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響應,共同成長,彼此成就。 也許不需要搬家,你們依然是彼此的全世界。 p>
" 作者說 在電影《非誠勿擾2》中,李香山對婚姻猶豫不決的好友梁笑笑:"婚姻怎麼選都是錯的,長久的婚姻是將錯就錯。" 希望我們的每位讀者都能够遇到心目中的那個人,可以對TA說一句:"一輩子很短,我願意和你將錯就錯。" p>
心理學部各實驗室、課題組運營有一批不同方向的優質心理學科普公眾號,在大學堂後臺自定義選單點擊"分類精選"-"友情公號 strong>"可以查看。 今後的每個週六,大學堂都會轉載其中一篇與大家分享,祝大家晚安。 p>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SelfMindnSocialBrain"(自我、心靈與社會腦),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王軼楠博士研究組,主要關注社會認知與神經科學視野下的自我心理學研究。 p>
參考文獻: [1] Reynolds,E.(January 27,2022). People who move a lot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ir romanticrelationships. BPS Research Digest. https://digest.bps.org.uk/2022/01/27/people-who-move-a-lot-attach-more-importance-to-their-romantic-relationships/ 作者|趙凱 來源| SelfMindnSocialBrain 編輯|木舟 (本文由京師心理大學堂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系SelfMindnSocialBrain後臺,征得作者同意後方可轉載) < strong> 點擊以下關鍵字查看更多內容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誇誇群|熬夜|手機| AA制|杠精|學婊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欲擒故縱| NTR | 男子漢|擇偶|分手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心理繪畫|心理人| MBTI | 心理諮詢
家暴| 出櫃| 吵架| 童年| 生育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同志|抑鬱症|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