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管道,強烈建議老師、家長收藏!
admin
2022-02-28 11:19:40
0

原標題: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管道,強烈建議老師、家長收藏! <!---->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 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攷哈。

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 從小學,到國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這12年中,孩子會從懵懂的小屁孩逐漸蛻變成能獨立思考、有思維能力的青少年,作為老師和父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首先得瞭解孩子這段時期獨特的認知和心理特徵,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近代知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階段理論、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能分別在認知、人格塑造兩方面幫助我們,更好、更清楚地理解進入學齡期的孩子。

以下整理的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攷哈,留著慢慢看。

小學階段

01

小學一年級

認知特徵:開始逐步形成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心理特徵:孩子對小學生活既感到新鮮,又不習慣,一時可能難以適應。 好奇、好動、喜歡模仿,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信任、依賴老師。

溝通重點:此階段,以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培養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 和孩子談談他在學校感到不習慣的地方,針對性引導他做出相應的轉變,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02

小學二年級

認知特徵: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

心理特徵:此階段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

溝通重點:此階段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强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逐步適應了小學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家長要對其不良形為進行及時糾正,培養學習興趣。

03

小學三年級

認知特徵:孩子普遍會出現馬虎大意、做作業磨蹭等不良習慣,需高度重視及耐心糾正。

心理特徵:此階段是孩子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 但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情緒控制能力有限。

溝通重點:伴隨人際交往範圍擴大,認識能力的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擾也隨之新增,他們可能會產生越來越强烈的無能感,進而不安。

04

小學四年級

認知特徵:9-11歲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處於從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是培養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期。

心理特徵: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在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 家長如果不注重引導,這些小的困難很可能引發孩子的不安,從而干擾他的學習。

溝通重點:此階段孩子的學習知識點已經增多、加深,孩子開始出現小學階段第一分化,需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樹立信心。 注意孩子上課時注意力的問題,書寫習慣,培養孩子演算、檢查的習慣。

05

小學五年級

認知特徵:孩子更頻繁地接觸自然和社會,有能力發現其中的問題,但仍缺少實踐解决問題的能力。

心理特徵:競爭意識增强,不甘落後。 更關注學習成績,對於學習優秀的同學開始產生敬佩之情。 獨立能力增强,喜歡自發組成小團體。 不輕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溝通重點:鼓勵做事情的堅持性,幫助孩子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 這個階段,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接觸自然和社會的機會。 迎接更複雜的挑戰有積極的作用。

06

小學六年級

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

認知特徵:孩子的記憶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特別是由於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識、評估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

心理特徵:孩子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和人生觀。 但意志力仍不够堅定,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在發展中,所以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灰心,情緒容易不穩定。

溝通重點:此階段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關注學習的同時,還需有健康的心理發展。 逐步為進入國中作準備,對心儀學校的考試範圍和特點多瞭解。

國中階段

01

國中一年級

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應地產生變化,但童年和少年兩個階段之間是逐漸過渡的。

認知特徵:孩子剛進入初一,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限,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

心理特徵:新鮮感和緊張感共存,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新學科感到新鮮。 但不久後,由於學科增多、複雜性增强、課時延長、考試增多、教法和學法與小學不同,使其感到緊張。

向上性與盲目性共存,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估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

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於萌芽階段,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洩氣,有從眾心理。

獨立性與依賴性共存,不願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溝通重點:

關注適應性——從小學生轉變為中學生,適應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著孩子初一甚至整個國中階段的成績,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儘快適應新的生活。

新的習慣養成——初一是打基礎的年級,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更要進一步打好學習習慣的基礎,重視"養成教育",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重要保證!

重視基礎知識——課程的難度是漸進的,所以通常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都會覺得比較簡單,初一不要追求"難度"和"進度",才有可能在整個中學階段學得輕鬆而有成效。

02

國中二年級

心理特徵:此階段絕大多數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男生女生身體都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青春期煩惱。

這個年紀的孩子獨立性有較大的發展,自尊心增强。 表面上好像什麼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

於是有的孩子出現了緊張、焦慮、自卑等不健康心理,進而出現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逃避、說謊、破壞、暴力等青春期叛逆行為。

溝通重點: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异性的好感需要正確引導。 但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逆反心增强,和父母交流逐漸變少。

這段時間,家長一定要降低"姿態",多和孩子進行平等性的溝通,隨時瞭解孩子的心理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