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兩個人就不能全心全意地去愛一個人? 為什麼要瞻前顧後? 為什麼要有所保留? 背後的實際真相是什麼? p>
其實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去思考的,而且是有智慧型去思考的。 在複盤思考中能够獲得啟迪,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p>
兩個人相愛,必定是對方的某一個點吸引了自己,自己能够從對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一些需求。 當對方的一些需求滿足自己的期待時,自己內心就會很舒適。 p>
在臨床上有這樣兩類情感來訪者,一類是當和前任分開後,後來還是覺得前任好; 一類是和前任分開後,就算前任找自己複合,自己也不願意了。 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况呢? p>
因為第一類在相互愛的時候,對方沒有全情投入進去,沒有百分之百去愛對方,所以就會導致內心有所保留。 當對方去尋找下一任的時候,就會發現還是前任好。 有了對比和比較,但是那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已經不再回到最初的那一刻了。 破鏡難重圓。 p>
第二類在相互愛的時候,把彼此的時間精力和愛都給到對方,把對方作為自己最愛的人,這時候就會發現彼此都全身心投入到這段愛情中了,於是彼此就會感覺到人生的美好。 當然後續種種原因分開了,但是會發現彼此都不會後悔,也不會有再複合的想法。 因為當初已經全力以赴了,已經盡自己所能去愛了,已經無怨無悔。 p>
所以從這樣的感情中,我們要明白一個點:就是彼此要有激情,彼此要對對方有好感,彼此要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愛和關心,心中是有對方的。 愛和被愛的感覺是需要彼此體會的,在這種體會中感受彼此的美好和幸福。 p>
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幸福的家庭,都希望彼此恩愛如初。 但是我們也要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每天給對方的時間多嗎? 我們願意去傾聽對方嗎? 我們願意去感受對方的感受嗎? p>
都希望愛得轟轟烈烈,都希望愛得死去活來,都希望愛得天長地久,這是一種奢侈,這是需要不斷去修煉的。 修煉我們的公德之心,修煉我們的愛心。 p>
遇見一個人,是一種緣分,在遇見的那一刻,自己是否全情投入呢? 自己是否義無反顧呢? 自己是否真的愛對方呢? 自己有這樣的愛去愛對方嗎? 愛是需要學習的,愛是需要練習的。 在學習和練習中感受彼此的美好。 p>
生活是需要我們不斷去發現的,而且要在這種發現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體驗。 人生有很多體驗,每一種體驗學習都是需要去落實的,在落實中找到自我的意義感。 p>
人要相信有愛,種下愛的種子,種下親密關係的種子,讓自己的內心處處充滿愛,讓自己的內心處處感受到愛。 每一種愛都是需要去親身體驗的,雖然可能來得有點晚,但相信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 p>
我們因為有愛,所以就會更有力量; 我們因為有愛,所以就會更有智慧。 當一個美好的家庭生活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它就是堅強的後盾。 就是我們强大的避風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