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和課程中都時常聽到這句張老師這句心法:"承夠了,自然會析;析夠了,自然會啟。" span>
"承"是張沛超博士"易心八法"其中一法,在承法的修習中,大家會使用逐字稿打固定靶,體會並回應來訪者的情感、願望與衝突。 span>
這個神奇的承,到底什麼意思呢? 本文嘗試從文字角度進行一番理解。 span>
承屬艮卦,象徵山; 其內涵又由承、撐、盛、乘、澄、呈、成、誠八個字所組成。 以下對承法中的八個cheng,從文字上加以理解,參考資料以《說文解字》(簡稱《說文》)為主,《康熙字典》為輔,也參攷馬識途先生《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簡稱《筆記》)。 span>
為方便理解,以下對cheng的臨床應用也進行了舉例說明,所舉示例為教學演練中的內容。 span>
【艮卦】
承對應艮卦,艮卦象山,卦德為止。 span>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span>
承作為易心八法之始,為什麼會還沒教怎麼行,就開始講止呢? 看彖辭發現,艮卦講了止,也講了行,講了停下也講了行動。 行和止不是單純地行和止,而是同時把它們放在更大的背景當中來考慮。 也就是說,要點不在於止還是動,而在於止和動是否合於時義。 span>
關於"時",《說文》注有言:
"四時也。本春秋冬夏之稱,引伸之為凡歲月日刻之用。釋詁曰:時,是也。此時之本義,言時則無有不是者也。廣雅曰:時,伺也。" span>
從說文解字注上看,"時"原本指一年四季,既然是四季,就一定會自然流轉的,不會一直在春天,也不會一直在寒冬,每個季節也有相應的農時、農事、農作物。 現在應該做的事情,要與時令配套。 span>
另一句"時,是也"。 是,就是這個樣子,就是它的本來面目。 時間流轉,好的壞的都會流淌變化,變化就是它本來的樣子。 這個態度使人聯想起聚焦取向療法中,做在場時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我不是一成不變的,我是一個流轉的過程。" span>
還有一句"時,伺也":伺,偵察、守候、照顧。 既然時間是流轉的,好與壞都是過程,好也無常,壞也無常,等著它流轉就好了。 正是因為相信這種流轉和變化,相信了無常,人反而有了等的底氣。 能够在這個過程中不做什麼,只是觀察著、守候著、照顧著,如實承載,如實呈現。 span>
這個時,既有此時此刻的含義,也有時間脈絡綿延的含義; 既是一個點,也包含了縱深。 在諮詢中,就是看對來訪者和諮詢師來說"發生了什麼、重複了什麼、意味著什麼"。 督導當中老師經常講到:"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有疑則止,止而觀之。" 就是說我們體驗到疑慮時,不要急於行動,而是先觀一觀。 觀此時此刻,觀時間脈絡的綿延,也觀脈絡中的此時此刻,也觀此時此刻活現的脈絡。 span>
更深入地瞭解諮詢中的時間維度,可參攷《時間的魔法士》、《創傷的結構與處理—時間性、黑洞和"心"》,及張沛超博士畢業論文《心理治療的哲學研究——心理治療的基本範疇及其應用》。 span>
下麵說說承裏的每個cheng:
【承】
- 《說文》:奉也。 受也。 span>
承既有一個奉上的動作,也包含一個接受的動作,主客體都有了、主客體之間還有一個空間、一個介面。 仿佛在說:"讓我們一起來參一參這神聖的症狀吧":請你打開手給我看,我也打開手來接住它,在我們兩隻手間產生了一種空間,讓它得以呈現,讓我們得以共同實現對它的見證。 span>
在《筆記》中,承被考證為兩手上舉,拖住一個人,這也使人想起父母的雙手舉起孩子在上面,和抱持的感覺也有點像。 span>
- 詞彙聯想
承受、承托、承載、承接:
"來訪者通常會讓諮詢師承受(bear on)十分精妙的反移情壓力,來使得諮詢師嵌入他的平衡中,而不是擾動他的平衡。" (Psychic Equilibrium and Psychic Change,p.13)
來訪得本人也是這樣被嵌入某個系統中,來保持系統配重的平衡。 只是這個平衡讓他卡住了,他既想出來,又怕出來。 諮詢師也必將鑲嵌進入系統中。 諮詢師需要先承受得住、承載得了,承得住才能接受來訪者重建自己內在平衡的重托。 span>
繼承:曾經承受不住的創傷像中斷點和空洞一樣,打破了連續性。 連續性在承載、承托中得以重塑。 span>
承認:承受並認領。 以前因為承受不住而被投射出去的碎片,現在因為能承受住了,所以又認領了回來,綜合到自體當中,變得更加完整而强大。 span>
- 英語:taking,bearing
這兩個詞具有承受某種重量、壓力、內容的含義、就像來訪者通過反移情將他在整體情境中所承受的,全息投影到諮詢室當中,這當中必然包含某種產生壓強、接觸、承受承載的過程。 Bearing的含義包括關係、承受等等含義,bearing fruit表示結出果實,還內涵了孕育的意思。 將關係作為一種基底,承受住孕產一樣的疼痛,迎接人類心靈的誕生。 span>
- 案例
前一晚上P沒有睡好,當他描述著自己的掙扎與努力時,看到了T的表情,並對此憤怒:
P:(憤怒地)你以為我不想嗎? 你以為想睡就能睡著嗎? 我做不到啊。 span>
T:你剛剛覺得被我嚴重的誤解,甚至輕率地對待,剛才那個瞬間,我不光不理解你,還是在嘲笑著你。 這讓你感覺到你自己很難維護自己。 但是你畢竟有一點點相信我,所以你願意把這個過程告訴我,告訴我,你被我的行為傷害到了。 span>
這裡的舉例略去了前因後果脈絡,卻足見諮詢師在來訪者面前不躲不避,不急於撇清自己。 而是承接住來自來訪者的壓強,並在關係中給這種負面的感受得以存在、表達並的空間。 span>
【撐】
- 《說文》衺柱也。 span>
撐有支持、使它張開的意思。 這個字的寫法清楚地表明了它的含義,指堂中的柱子。 柱子在頂與地面之間撐開了一片空間,有了這個空間得以存在。 span>
- 詞彙聯想
支撐
撐開:張老師經常以摺扇為教具。 來訪者的事故就像未打開的摺扇,其中有很多未經打開的空間,空間裏有情感、有願望、有衝突、有故事,這些空間需要在諮詢當中被打開、被看見、被釋放。 span>
- 英語:supporting
- 案例
T:有些問題或許你沒有辦法直接回答我,或許這些問題在你心裡也是很衝突的問題。 當我問這些問題的時候,不代表你一定要回答。 而是當我聽的時候,很自然地發現這裡有個問題。 span>
T:你看出來了,我們之間像在玩捉迷藏的遊戲。 我相信這個捉迷藏,一定有它的道理。 或許你現在不想讓我這麼快知道答案,或許你心裡有答案,但是你也不知道如何面對這個答案。 所以你希望我好好猜一猜。 而我現時猜出來的部分,你對你現時為什麼有這樣的困惑,你有你自己的理解,只不過你覺得還不是告訴我的好時機。 span>
在這裡支了柱子,把空間撐開。 來訪者回答也可以,不回答也可以; 猜謎也可以; 繞路也可以; 以後你想說了也是可以的。 這樣的態度是需要底氣的:諮詢師內在可以在迷惑、不確定當中,有足够的空間容納這些感受,把這個空間開放給來訪者,讓對方在這個空間裏,慢慢發酵、飽和。 不然我們很可能
上一篇:張維揚:如何停止情緒內耗(五)
下一篇:“不幸”的童年,也有可能療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