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livia. F
當地時間2018年1月7日,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站到第75届金球獎終身成就獎的領獎臺上。 她也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位獲得該榮譽的黑人女性。 作為觀眾公認的"脫口秀女王",奧普拉主持的《奧普拉脫口秀》連續16年排在美國同類節目的首位,成為美國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脫口秀節目。 她本人也多次登上《Time》雜誌封面,被譽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p>
然而,光彩奪目的履歷下,曾經的奧普拉有一段不幸的童年。 父母的結合是偶然的,二人並未成立家庭,她只能輪流跟著父親和母親生活,常有寄人籬下之感。 在家裡,外祖母常鞭打她,母親也對她疏遠冷漠,後又帶著她四處流離。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缺失關愛和安全感的童年對奧普拉產生深遠的影響,幸運的是,她覺察到了過去經歷帶給自己的變化,探索出一條自强獨立的道路。 span>
受到她的鼓舞,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奧普拉的節目中講述創傷帶給自己的影響。 奧普拉和精神科醫師、神經科學家布魯斯·D.佩里醫生多年來一直探討關於創傷的問題,在《你經曆了什麼?》 這本書,二人以對話的形式,結合真實的案例揭開創傷和療愈的面紗。 p>
一、創傷是什麼
"我是餿掉的柳丁汁和濃湯,我是爬滿蟲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一個燈火流麗的都市裏明明存在卻沒有人看得到也沒有人需要的北極星。" p>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女主角房思琪在遭受補習班教師性侵後寫下這句話,最終精神崩潰,走向毀滅。 這部小說改編自該書作者林奕含的真實經歷,現實中的林奕含也因為這段不幸的經歷罹患抑鬱,最終選擇自殺。 性侵是最為嚴重的創傷類型之一。 p>
一直以來,創傷都是心理學界和精神醫學界備受關注的話題。 創傷常常給人們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急性應激障礙、發展性創傷障礙等。 p>
以PTSD患者為例,他們往往會出現侵入性症狀(不願想起的創傷畫面和記憶在頭腦中反復出現)、回避性症狀(接觸到能够讓人回憶起創傷事件的線索會感到痛苦)、認知和情緒的負性改變(抑鬱、過度自責、持久的消極預期和消極情緒)和喚醒反應的改變(焦慮、高度警覺等應激系統的變化)等, 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顯著痛苦,造成社交、職業等重要功能的損害。 p>
創傷給人帶來的影響如此嚴重,那麼具體來講,什麼樣的事件會導致創傷呢? p>
事實上,受當事者個人感受的差异,創傷的界定往往較為主觀。 一方面,即使經歷的事件相同,不同人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 例如同樣受新冠疫情的陰影籠罩,有的人感受到嚴重的孤獨、焦慮、恐慌,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 而有的人最多將其看為給生活帶來不方便,沒有生理和心理上的明顯變化。 p>
另一方面,創傷事件的影響程度受多種因素制約。 年齡是重要因素之一,生命早期的經歷對一個人的長期健康和發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與後來的創傷相比,童年期創傷對人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 早年的被養育管道會影響人們成年後的人際交往模式,遭受虐待的兒童甚至會常常被虐待關係吸引,囙此,早期干預也就更加重要。 不同的創傷類型也會不同程度影響人們的感受。 研究表明,在幾種常見的創傷類型:戰爭、非人際創傷(如自然灾害、嚴重事故等)、人際創傷(如家庭暴力、謀殺、性侵犯等)中,人際創傷會給當事者帶來更加嚴重的心理損害。 [1]
在《你經曆了什麼?》 中,佩里醫生提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創傷)意味著糟糕的事件或者經歷,它帶來的陰影揮之不去。你不會忘記它,它能够對你造成長期的影響。" p>
二、創傷為什麼會帶來這些影響
創傷為什麼會給人們帶來如此嚴重的影響? 從個人原因和外界因素兩個角度,我們可以對其進行探索。 p>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個體原因
從生理角度,人的大腦可以分為四個相互關聯的區域:腦幹、間腦、邊緣系統和大腦皮質。 四個部分自下而上結構和功能越來越複雜,可以用倒三角形表示。 p>
之前的創傷經歷讓人們的應激反應深刻印在大腦層級較低的區域中,當與之前創傷經歷類似的場景出現時,比如在戰爭中經受過槍林彈雨的阿兵哥突然聽到鞭炮爆炸的聲音,或者經歷過嚴重車禍的人再次聽到汽車的鳴笛聲,人的應激反應會被啟動,做出避免創傷的反應。 這時大腦更高級的處理系統——大腦皮質還沒來得及對外界輸入的感覺資訊作進一步加工和區分,人們就已經為了保護自己做出不合時宜的行為。 p>
同時,我們每天都需要用各種獎賞啟動大腦的獎賞通路。 只有當啟動水准達到需要的最低水准(應激反應基線)時,我們才能感覺自己處於滿足和愉悅的狀態,即"裝滿我們的獎賞桶"。 健康的獎賞組合包括進行積極的人際互動、每天保持健康的節律、從事與價值觀相符的工作、享受美好的性生活等,而如果缺乏健康的獎賞組合,人們更容易濫用不健康的獎賞管道,例如物質依賴和暴飲暴食。< strong>遭受創傷的人們應激反應基線普遍升高,需要更多刺激來產生滿足感和愉悅感,也更容易陷入不健康的獎賞模式。 span>如果再缺乏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持,會進一步造成惡性循環。 p>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外界因素
除了個體原因,社會環境也在影響著個體對創傷的易感程度。 p>
社會環境對於個體經歷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對孩子的影響上。 當社會對某個群體存在嚴重的刻板印象或偏見時,這種影響則更加危險。 例如,在北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黑人、棕色人種和高山族兒童更有可能在心理健康機构內被過度診斷和用藥,被從家裡帶走、送入兒童福利機构,被學校停學或開除,導致少年犯罪的比例大大提高。 减少偏見,在社會系統為創傷易感人群創造療愈的機會至關重要。 p>
與此同時,當今世界,隨著人們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電子設備中,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减少許多。 人們面臨著關係上的貧困,强有力的社會支持减少。 這種與他人情感連接的中斷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脆弱,孤立和孤獨已成了一種流行病。 顯而易見的是,這不利於人們使用健康的管道應對創傷。 p>
三、如何實現創傷後的療愈
創傷是令人痛苦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遭受創傷的人只能沉溺在痛苦之中。 我們的大腦具有獨特的適應性和可塑性,許多有過不幸經歷的人通過追溯"你經歷了什麼",區分了過去的經歷和現在的自己,找到療愈的復原力,重新奪回人生的掌控權。 那是千千萬萬個奧普拉。 p>
在創傷的療愈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如創傷聚焦的認知行為治療(TF-CBT)、眼動脫敏與再加工治療(EMDR)、體感遊戲干預、動物輔助治療等等,這是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給出的答案。 事實上,我們能做的不只這些。 關係和節律對創傷修復同樣重要。 span>
首先,一個人與其他人的連接是緩衝當前一切壓力的關鍵。 正如前文提到的"獎賞桶",積極的人際關係對復原力的構建具有關鍵作用。 愛具有粘合力,尋找身邊支持你的家人朋友,加入溫暖、包容、支持的團體對創傷的療愈非常重要。 span>
其次,在成長的過程中,節律對於健康的身體和心智都是至關重要的。 感覺到步調紊亂、焦慮或沮喪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調節管道,一些人喜歡運動,一些人會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