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電影(分級PG13)《妙先生》觀後感(一)
admin
2022-04-14 14:52:01
0

原標題:國產動畫電影(分級PG13)《妙先生》觀後感(一)

<!---->

偶遇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妙先生》,作為動漫愛好者和心理學從業者,感覺被觸動了很多部分,嘗試記錄一下心中的點滴,可能分幾次寫完,如果你沒有看過這部影片,建議先去觀影,文中有劇透。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ltlBByDSz8LS2xDpve58U8mJ5ULT+qz1crB9Zo+mUNOj0IQXiWkQa61xpknMBrqbOKpNZFpsbi1ygUUrYl7+EUdpvhPO+tWdgiighGVtEjA="/>

這是一個關於拯救人類世界的故事…… 嗎?

影片中的世界,是一個人類與很多生靈都一起共亯環境的架空世界,人類的世界餓殍遍野世事多艱,底層的人們為了採集火蟬蛻這種稀有藥品,放弃農耕,爾虞我詐,人心的腐壞似乎是由"彼岸花"帶來的,"彼岸花"長在哪兒,哪兒的人心就會敗壞, 主角丁果和師傅白鬍子老頭身為"尋迹者",身具一定的法力,遵照妙先生的訓示探索大地隱秘,有隱秘的地方,往往伴隨危險,尋迹者經常九死一生,為了探尋這世界的真相,比如彼岸花和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腐壞的真相。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tFrMB+7VwiBW2HbD2hOnH8mJ5ULT+qz1crB9Zo+mUNOKH/71SxcjqBVWa4RjlVVidVyi7IuZFuay9Pxw3xQW4lCgSOAQHHnVA7bVt/0Rih8="/>

而妙先生好像是大地,自然規律的創造者與守護者,也是她/他/它選中了丁果作為收集12朵金色彼岸花和一把昆侖劍作為進入"千佛洞"的條件,指引他們去尋找想要的答案。 妙先生在影片中並未現身,而是以聲音旁白的管道登場,聲音由小孩和老人的聲音交織而成,意味著生命與理想,輪回迴圈,二重含義,一切深意盡在"妙"中。

妙先生妙就妙在不僅僅是"守護",還有"毀滅",TA給予尋迹者法力,去擔任尋找,修復失衡世界的答案,而"惡"的根源,也是妙先生所為,彼岸花讓人心腐敗,彼岸花也是妙先生所種下,從"火蟬蛻—冰紈玉—彼岸花"之間的生態問題來看,虞侯所住之處,富人們貪戀於冰紈玉, 窮人為了賺錢拼命去採摘,冰紈玉生長的地方是深不見底的昆吾村河,刺骨寒冷,所有下水的採集者,必然會患上苦寒症,濕寒侵體,苦寒難擋。 而火蟬蛻是消解苦寒症的藥,所以大家又開始抓火蟬治病。 但火蟬蛻卻不能根治苦寒症,服用一次起效一季,人會越來越依賴,而且有效期越來越短。 於是,火蟬蛻身價猛漲,一隻就能換來一個人整月的口糧。 百姓為了火蟬蛻荒廢田地,甚至大打出手,爭鬥不休,把家園變成了"人間地獄",火蟬蛻以彼岸花孢子為食,因為火蟬蛻數量急劇下降,彼岸花失去了天敵而不斷擴散,最終形成了看似由彼岸花導致世界面臨崩潰的"果"。

類似版本的故事是不是很熟悉? 說不定我們自己,也活在這樣的故事裏,參演了一出又一出更悲慘,更離譜的戲。 "人總是習慣追逐眼前的小利,忘記原本的目的。" 主角丁果在途經發生在眼皮子底下的苦難時,往往也是眼皮都不帶眨的不做任何干預,一張撲克臉毫無波瀾,身為傳統"末世"題材的主角,應該扛起"拯救"大旗肩負重任的他,對於人間的態度是: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tFrMB+7VwiBW2HbD2hOnH8mJ5ULT+qz1crB9Zo+mUNOg8JecenIQo29kS8f8GwgEF0I9t2ZCFHRhgiVBQmGS8rSqOmQq/TeB2OcocP59N+E="/>

"人間,說的好像這世界就是為了人類而存在一。"

人間的苦是苦,而大自然其他生靈的苦,就不是苦了嗎? 而這苦從何而來,似乎這地獄一樣的人間,沒有人去思考過,因是什麼。 而沒有搞明白"真相"情况下的"拯救",拯救的是什麼東西呢?

可能是遭遇苦難磨礪而自己無法忍受的感覺,比如給一個即將餓死之人以食物,沒有死在自己眼前,卻在自己轉身後,因手裡有塊吃的被他人所掠殺; 可能是保持自以為是的"拯救者"的身份,讓自己與痛苦的"弱者"區分開,也可能是想通過"拯救"的動作來點亮一絲希望,來讓自己在黑暗中繼續蟄伏。

丁果的表情裏沒有對"拯救人類世界"這個使命有多大興趣,他對於沒有得到真相之前的"善舉"都當做"輕舉妄動",這讓他看上去顯得冷酷無情,妙先生言:

無所謂好人壞人,無所謂一個人還是一群人,人類墮落是因為彼岸花,也不是因為彼岸花,他們也許自相殘殺而死,也許爾虞我詐的活著,少了人類,這世界會以另一種形態存在,不會更好,也不會更壞,救與不救只是一種選擇。

你的努力不會讓這個世界更好,也不會更壞,既然如此,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則不敢作惡; 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則無所忌憚。 經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你選擇什麼?

這是一個道德兩難的故事。。。 嗎?

金色的彼岸花只長在心靈純淨之人的身上,往往一個村子陷入極度混亂的時候,彼岸花的宿主,是不為"惡"所感染,保持自己"善"的部分,提供了彼岸花生長的土壤,而隨著花朵的盛開,周圍的人會越來越敗壞,越來越泯滅人性,只要把金色彼岸花從宿主身上摘掉,周圍的人會恢復正常, 但是宿主會死。 不摘,全村人會死。 所以,有了紅衣靚女殷鳳與丁果的對白:

"彼岸花只生長在好人身上……殺好人救壞人,這是什麼奇怪的道理"

"是救這個世界的方法,沒有道理"

方法就是方法,沒有道理可言,丁果收集金色彼岸花是為了打開千佛洞尋找答案,殷鳳殺掉金色彼岸花的宿主,是為了報自己家鄉毀於彼岸花之仇,可是在讓金色彼岸花宿主如何死去的"方法"上,兩人選擇截然不同的管道,殷鳳她只需確認宿主有"善", 然後一刀斃命的管道迅速瞭解宿主生命讓彼岸花消解,而丁果,會跟宿主產生交集,然後告知宿主真相,讓宿主自己自願選擇去死,然後他才會動手,殺人的過程沒有痛苦,宿主的肉身也消融不見。 但是這個過程可能會拉的很長,這也是殷鳳與他最大的衝突所在,她不明白為什麼丁果非得要宿主自願放弃自己的生命才能去動手,而走到這一步,往往宿主在直面真相的時候,已經面臨崩潰,整個內心發生了坍塌,她發問:

"逼一個好人自己選擇赴死,你不覺得太殘忍嗎?!"

像是殺手,下手快准狠的殷鳳,在這一刻表現出自己的"善",在宿主活在自己構建的世界中就奪取性命,讓對方保留對現實世界的"認知"之中,從而回避這種痛苦的崩潰,而丁果說:

"沒有哪條生命該為別人犧牲,除非他自願。"

在自願的前提中,宿主們死後仍然會遭遇與自己自願赴死之前構建的生命意義不一樣的狀況,如第一個小故事中,孝子孝文為了養父去死,那朵金色彼岸花確被養父一口吞下,因為傳言這是一朵能實現自己願望的花,而吃下後養父變成一隻肥胖的鴨子,也並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花這麼大代價換來的, 是如此結局,丁果也許見證過太多人心的"惡",這樣的狀況也不只遇到一次,這讓他尋迹千佛洞的旅程也新增了不少曲折,但是他仍然選擇了讓宿主自己做决定,如果不願意,他不會動手,自己背負的尋找真相的"使命",也不會强加在需要他人成全自己的願望上,在他的價值觀裏,這是"善"。

與宿主互動的情節,非常像心理治療的過程,尤其在第三個故事暗娼雲香的身上,丁果戳破雲香之夢——一個丈夫還是愛著自己,自己願意付出成全他的好妻子的夢,雲香回避丈夫嗜賭成性,讓她成為暗娼在家裡接客,被打的渾身是傷也視而不見,最後在變賣完所有家當也順便把她賣給了賭場的現實, 在雲香崩潰時分,她身上的彼岸花開始吞噬周圍世界,釋放出大量有毒性的孢子,殷鳳希望在此刻奪取雲香性命,避免局面進一步惡化,暗器被丁果擋開,面對丁果冷冷的一句"她受到了太大的刺激"殷鳳朝他怒吼的對白是:

"是你讓她絕望的!"

"說的好像她本來很有希望一樣。"

被這句話噎回去的殷鳳,見證了雲香在生命的盡頭,面對被背叛的憤怒,最終她擁抱著兒時兩小無猜的美好,選擇了放下,內心得到平靜的過程,雲香沒有成為第二個殷鳳,需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蒙面紗巾上畫著憤怒相的殺人機器,她自己在面對真相的時候選擇了善,囙此這個時候的善, 就擁有了救贖自己的力量,也有了拯救全村人,淨化有毒孢子的力量。

善良本來就是一種犧牲,自願犧牲,或者被人犧牲。

選擇了善良,也就意味著擁抱了犧牲,心有不甘的話,叫"偽善",是一種希望利用自己付出的表現,去操控他人的"惡"。

選擇善良,也就意味著擁抱傷痛,承擔失去生命的可能,選擇背負仇恨和做壞事的人,也意味著需要承擔他們自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