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抗住一百種苦,卻怕突然有人心疼?
admin
2022-04-18 21:07:14
0

原標題:能抗住一百種苦,卻怕突然有人心疼?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ID:zqfxlgzs

最近,隨著電視劇《獵罪圖鑒》的走紅,我認識了檀健次。

聽大家調侃說這是一個糊到只剩實力的演員、歌手,也看到了藏在他成名前的、很多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他曾一度綁著沙袋、舉著磚頭苦練基本功,不管是作為歌手還是演員,一貫堅忍而刻苦的他總是默默承受、數十年如一日地蟄伏和努力著,從未在人前賣過慘、叫過苦。

直到有一天,在綜藝《我就是演員》裏,這個優秀也努力的大男孩被徐崢一眼看見了,徐崢對他大加讚賞,誇他非常優秀,大喊說:這才是偶像!

堅韌的他,一下子沒忍住,別過臉哭了。

一下子被共情到了。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你也被人看見過嗎?

因為,好像很多人都是這樣,平日裏再多的苦都未能擊敗過自己,卻對他人刹那間的回應和看見無法抵禦,堅硬的內心柔軟到化開了。

這讓我想起了一段話:

你能咬牙吃一百種苦,卻最怕突然有人心疼; 你能承受各種委屈,卻最怕有人為你出頭; 你能努力照亮自己的人生,卻最怕別人為你點一盞燈。

很多人武裝起自己、歷練出堅強的鎧甲去應對生活的殘酷。

然而,很多人又何嘗不是在這鎧甲的背後藏著蝸牛般柔軟的身軀。 哪怕內心有萬劍都難刺穿的寒冰,卻能被一個擁抱融化為一江春水。

而還有一些人,似乎很難被融化,他們堅強地讓人心疼。

有一比特五十多歲的離婚女性,很平靜優雅地活著,並獨自安排著養老計畫:

她提前看好了養老院,選擇最好的安身之所。

她怕將來老了走不動,提前置換了樓層低的房子。

她素來獨自支撐自己,在大年夜一個人坐火車去出差也不感覺孤獨。

她極少被情感牽絆裹卷,靜如平湖,不起波瀾。

還有一比特從小父母離異的男生,曾經說過一句話:"這世上有種鳥,一輩子只能落地一次,是在死去的時候。"

他父母在他小時候離異後便再婚,都不再管他,他是被祖父母養大的。

他早早就習慣與孤獨為伴,隨心所欲安排自己的生活。 對於他來說,地面並無他著落和棲息之所,只能不斷飛翔。

他不相信人世間有溫暖和依靠,所以要生活下去就必須有無比堅硬的翅膀。

他們都在心底打定主意:我不再需要關係了,因為我可以完全依靠自己。

很多有相同經歷的人,久而久之成為了難以被他人的"看見"融化的人。

他們可能在做靈魂發展和自我提升,比如與書本為伴,潜心學哲學,不斷與自己建立更深連接,用智慧去取代得不到的愛。

他們看起來自成系統,但其實很難敞開,不易接近。

如果與他們交朋友,可能會覺得自己的真誠被擋在築起的圍牆前,很難碰觸到對方真實的一面,讓人有挫敗感。

有時候,如果用真心去碰觸他們,他們就閉合了。

一男生被愛慕的女生送禮物,但是男生卻將她拉黑了。 他被人看見和喜愛的時候,他感受的不是溫暖和感動,而是被入侵感。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引來眾多關注和回應:沒有愛的能力的人,活著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看來,這並非是極少數人遇到的問題。

不願意迎接他人的目光和好意,他們成了無法被溫暖的人。

鎧甲背後

這幅鎧甲,可能源於早期的不安全依戀關係。

有一位女性看起來面目寧靜,卻難掩風霜。 她年輕時與丈夫離婚,獨自帶大女兒,一直沒有再婚。 她吃了很多苦,可如今也沒有迎來好日子。

丈夫不成器就算了,女兒長大後也有各種身心、學業、事業上的挫折,還一直怨恨自己。

只有在講述到這些最痛的點時,她才有些許動容,濕了眼眶。

但觀其背後,會發現如果她在婚姻中稍許柔軟一些,婚姻也能經營好。

而女兒在成長過程中如果能得到更多情感支持,也完全可與她更加親近、少些心理問題。

她和很多人一樣,自己從未被好好看見過,沒有在愛的關係中確定過自己的價值,所以很難與這個世界建立深層次的連接。

這樣的回避型依戀模式,往往會讓人有強迫型自立的傾向:在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才可靠。 於是,便慢慢逼自己走到必須靠強悍與自立才能生活下去的境地。

而他們也很難看見別人、擁有溫暖別人的能力。

沒有愛的世界是一片荒原。 於是他們只能在內心築起城堡,將自己鍛煉到無比强大,才能防禦外界的寒冷。

這也可能源於力比多向外投注失敗而導致的撤回。

詩人夏宇寫過一首名為《冬眠》的詩:

我只不過是為了儲存足够的愛、足夠愛的溫柔和狡猾,以防萬一醒來就遇見你

我只不過是為了儲存足够的驕傲、足够的孤獨和冷漠,以防萬一醒來你已離去

在我看來,這首詩道盡了很多人對關係既渴望又排斥的衝突:

他們在關係中受過傷。

他們在不同的關係中反復受傷。

他們總能感受到不被愛、被忽視和冷落,從而反復證實自己是得不到愛的、無價值的,便只能築起高牆,將自己封在裡面。

可是,他們或許很難覺察自己內心深處藏著强烈的被愛的需要。 由於帶著自身未察覺的問題,他們也缺少了讓他人看見、和看見他人的能力。

而能够被人看見是幸福的。

那些能够有幸看見我們的人,很榮幸地成為了我們的"自體客體"體驗。

自體心理學家科胡特認為,我們從未超越我們對自體客體回應的需要,它是成年後幸福所必需的。

他說,自體客體體驗就像是生命的氧氣一樣,生命體不可能從依賴氧氣發展為不依賴氧氣。

在生命早期有過豐富的自體客體體驗的人,每當我們感到被成熟自體客體的健康效應所支持時,它就會回響起仿佛曾經體驗過的柔和低音。

而那些可以被"看見"的人,和那些人有能力"看見"別人的人,其實是同一種人:他們溫暖而真實,能够從關係中感受到支持,成為在挫折中復蘇的力量。

在溫柔中休憩

再說說那個在籌備養老計畫、獨自面對生活的中年女性。

鎧甲 關係 生活 內心 男生 女兒 愛的 徐崢 世界 時候 中國心理學會 自體 客體 曾奇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