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吳亦凡事件令無數小姑娘陷入恐男的陰影。 span>
為什麼坐擁5000萬粉絲的昔日全民偶像竟然是一個以戀愛之名尋找性玩物的「惡情人」? span>
一個人究竟可以浪到什麼地步? span>
這跟他的原生家庭又有何種千絲萬縷的聯系? span>
其實,他的原生家庭早已為其今日的所作所為寫好了程式碼。 span>
今天,我們從精神動力學的角度來聊一聊「縱欲濫情」。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trong>原生家庭的程式碼
「當你從沒被愛過,也不知道什麼是愛,你就不知道愛在哪裡,也不知道愛是什麼樣的。
那麼,你便會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尋找愛。 span>」 span>
這句話用在荷里活天才影帝、一生恣心縱欲的情場浪子馬龍·白蘭度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span>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69sN8Ip3srJQEvztaqmSmcmJ5ULT+qz1crB9Zo+mUNO6wwqNL3cKTmUbER0W/YcxnBGWsY0nSIL+lrGHsuVhsIKEXO1qWExfWleHPT1c2P8="/>
span> 馬龍·白蘭度一生擁有的情人數量多到令人匪夷所思。 span>
據媒體跟蹤報導,他光是登記過戶籍的孩子就有15個之多,私生子更是不計其數,家暴無度,縱欲濫情,對孩子不負責任也成了他私生活的代名詞。 span>
< strong>暴力
他的父親是比特推銷員,脾氣暴躁,喜怒無常,經常對母親拳打脚踢。 在酒吧打架也是家常便飯。 span>
其外,白蘭度也活在父親語言暴力的陰影下。 父親經常對他說:「你永遠都不會有出息!」 strong>
< strong>拋弃
白蘭度的母親是名劇場演員,嗜酒如命,經常不見蹤影跑去喝酒。 她對白蘭度也是愛答不理,毫不關心他的生活日常及飲食起居。 span>
鄰居曾說,白蘭度家的花生醬必須要放在低一些的地方,為了方便小白蘭度拿到,不然他很容易就會被餓死。 span>
這樣疏離而又冷漠的家庭環境,令人深感揪心而無奈。 成名後的白蘭度在接受採訪時曾說,自己童年放學後經常需要跑一個又一個街區酒吧去尋找喝得酩酊大醉的母親,把她帶回家。 span>
《去他媽的世界》劇照
< strong>濫情
白蘭度的父親婚後熱衷嫖娼,對家庭不聞不問。 span>
母親對破敗不堪的婚姻失望至極,經常去酒吧和陌生人借酒消苦買醉。 span>
自小受到家人漠視,從未體嘗過親情滋味的小白蘭度就在這樣一種家庭環境中孤僻叛逆地長大。 span>
原生家庭對白蘭度輸入的悲劇程式碼,在他的個人生活中生效。 span>
馬龍·白蘭度去世後,他70歲的前妻安娜·卡什菲曾炮轟他說:「我懷孕時他每天帶各種男男女女來家裡鬼混,還會當著兒子的面打我。」 span>
當兒子克利斯蒂安·白蘭度因殺人坐牢時,他不斷封锁無撫養權的前妻去看望兒子,也不願幫助兒子進入演藝圈。 span>
在白蘭度得知前妻懷孕時,他還要她去墮胎,然後繼續背著妻子鬼混,與各種男女濫交。 span>
在白蘭度的數次婚姻中,他的伴侶幾乎全部「紅杏出牆」。 酒精也成了這些女人的歸宿。 span>
在被他征服的無數女人中,有6個先後自殺。 span>
在他一大堆的子女中,有的鋃鐺入獄,有的自殺,或者流離顛疐,糾纏不清。 span>
在荷里活,人們對馬龍·白蘭度的評估也是「他好像永遠都處在不滿足的憤怒中,無法自拔。」 strong>
《欲望號街車》劇照
看到這裡,有沒有產生一些連接? span>
馬龍·白蘭度的故事可以從弗洛依德的「 強迫性重複」 (Repetition Compulsion)說起,這是心理學上常見的一個現象:意指我們會不知不覺的,在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當中,不斷重複我們早年環境中所經歷的關係模式。 span>
什麼叫做關係模式? span>
關係模式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我們的生存策略,一種舒適圈。 span>
比如,馬龍·白蘭度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拋弃的環境裏,這種不良的環境變成了他的舒適圈,讓他在此後的親密關係中無意識地製造同樣的環境來緩解焦慮,維持熟悉感和控制感,這便是他的生存策略。 span>
《欲望號街車》的劇照
如果缺乏及時的自我覺察,建立强大的自我,這些不良策略很容易伴隨我們一生,極難改變。 span>
追溯到白蘭度破敗不堪的原生家庭環境,他被關愛的基本需求從未被父母滿足,長期下來便對父母積累許多怨恨和憤怒。 span>
但同時,他也無意識地形成了對父母(攻擊者)態度的認同,形成了他的生存策略,導致他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中重複著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 span>
這樣的人潛意識裏可能會形成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固化思維模式:
< strong>「沒有人會一直相愛,陪伴,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我學會的就是這些。」 strong>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很容易形成不健全的親密關係,也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够擁有好好愛一個人的能力。 span>
《巴黎最後的探戈》劇照
在婚姻中,這樣的人會無視很多客觀事實,不考慮TA的生存策略在當下的適應性,開始無意識地重複他早年經歷的不穩定父母環境下的行為模式,以便達成對已經形成的生存策略的依賴並獲取安全感。 span>
就像白蘭度之後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斷重複著他原生家庭的關係模式,並且認同他父母。 span>
一方面,他像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自己的子女,漠不關心,對家庭不負責任; span>
另一方面,他像父親一樣,喜怒無常,毆打妻子,喜歡用暴力解决問題。 span>
最後,他不可避免地變成了父母的結合體,也是自己曾經最厭惡的樣子。 span>
其實,白蘭度是衝突,痛苦的。 span>
上一篇:解讀夢中動物,遇見不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