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想要改變對一件事物的看法,前提條件是自己的價值觀需要先改變
admin
2022-05-11 11:25:06
0

原標題:想要改變對一件事物的看法,前提條件是自己的價值觀需要先改變

<!---->

一個人的價值觀是長期塑造形成的,當然有家庭因素的影響,但更多是自己的决定和選擇。 人在每一個階段,整個人的心態是不一樣的。

當我們遇見一個人,和這個人深度探討的時候就會發現:他為什麼要這樣去思考問題? 他為什麼要這樣去選擇? 他為什麼會發表這樣的看法? 這種不同觀點和立場的表達,對於自己的價值觀就會帶來衝擊,尤其是對原有的一些價值觀。

比如這個人說:你可以不上班的,你要思考的是不用去上班就能够賺到錢。 在我原有的認知體系中,畢業後走上社會後就要開始上班的,就要每天上班的,因為只有上班後,才會在每個月獲得相對應的薪水。

但是這個人說:你其實是可以不用上班的。 這對我的價值觀會帶來一種衝擊,因為他是不上班的,但是他依然活得很好很滋潤。 所以不由得產生一種認同感:如果我不上班了,能够生活得很不錯,那也挺好的呀。

這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價值觀發生改變了。 從原有的一定要上班轉變成可以不上班。 因為上班要天天打卡,如果不用打卡了,真的感覺很不錯呀。

這就是一個人帶給自己的思維改變。 我們為什麼要看書? 看書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就是在不斷改變自己的認知體系,改變自己的認知思維。

當我們打開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肯定在這本書中闡述了至少一個觀點。 這個觀點其實就是他的價值觀展現,如果我們對這個價值觀認同,那麼潜移默化就會被這種價值觀所影響了。 如果一直不看書,我們的價值觀可能被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同學影響著。

人是受環境影響的動物,此時此刻自己接觸什麼,自己的思維就會發生相對應的變化,自己就會被當下的狀態所影響著。 為什麼說看一個人的現時段位怎麼樣? 就去看他身邊經常出現的五個人,這五個人的平均,基本就是這個人的段位了。

五個人都是身價千萬的,那麼這個人至少也會身價百萬。 因為彼此交流溝通,彼此相互資訊交流,就會在彼此的這種互動中找到自我的價值。 越是厲害的人越會幫助身邊的人,因為身邊的人在某一個領域厲害了,其實間接提升自己的資本力。

我們一定要多學習,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需要自己去不斷進行深度研究。 愛學習的人,總會把問題一個一個搞清楚。 當把一個問題搞清楚了,自己的智慧就會新增一分,那麼面對一些棘手的事情時,也會更加從容淡定些。

有些人為什麼會從容不迫? 就是因為心中有貨呀,知道當下的殘局應該如何去收拾。 而有些人在一些場合為什麼戰戰兢兢? 就是因為心中無把握。 多花一點時間用在提升自己的心力上,回報的肯定是未來的自己。

當此時此刻的價值觀讓自己變得憋屈了,那就要開始思考想一想:是不是應該要換一種價值觀去活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