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人渣,怎麼就是離不開TA丨認知失調
admin
2022-05-19 22:54:55
0

原標題:明明是人渣,怎麼就是離不開TA丨認知失調

<!---->

< strong>作者| MR.

對遊戲投入的(時間、金錢)越多,越覺得它好玩易上癮?

追求了好久很不容易才到手的npy就會更加珍惜?

在烦乱了好久的兩個東西中選了一個,越看越覺得自己選的那個更好?

震驚! 這些你習以為常的事,背後竟都是同一個心理學原理!

如果你都弄明白了,那你,就是我的神~!

除了這些生活中的困惑,還有這樣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小故事:

X先生的小店門口總是被鄉親們堵住並輪番罵他,於是飽受困擾的X想了個辦法:一開始先給每個罵他的人每天¥20,半月後减少到¥10,最後乾脆不再給錢,鄉親們開始有錢拿時很是"熱情積極",X先生的店門口那叫一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啊! 而最後X不再給錢之後,鄉親們竟真的再沒有來罵他了。

X先生究竟是怎麼解决自己被罵的窘况的?

而這和上面那些例子又有什麼關聯呢?

自相矛盾的力量

其實,它們都屬於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的認知失調理論(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1]的典型例子。

所謂"認知失調理論",是指人們自己的想法和想法之間,或者是態度(想法)和行為之間存在衝突時會產生不適感這一現象。 也就是人們自己的想法和想法不一樣的時候,人們會不舒服,陷入失調; 想法和行為不一樣的時候,也會陷入失調。

上文中的X先生就是靈活應用了這個原理,對鄉親們進行了一場心靈"PUA":

最初,鄉親們因為討厭X而罵他,是行為態度相一致的合理做法。 後來X給錢找罵,仿佛是在渴求"奉承誇獎"一般,注意 ⚠️ 此刻的鄉親們已經被X先生喚起了認知失調現象!!!—— 鄉親們討厭X的態度和"奉承他"的行為不一致,這讓他們感到不適,於是,認知失調的自動糾正機制啟動,潜移默化地改變了鄉親們的想法:"我們是為了錢才去罵("奉承")他的!" 囙此,在報酬减少直到沒錢可拿時,鄉親們自然就不會免費"奉承"X了。

費斯汀格教授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人們被分為AB兩組並分別被安排完成一系列無聊透頂的工作,在結束後要求他們向外界文宣這個實驗很有趣,A組的實驗報酬是¥100,B組是¥1,發放完報酬讓他們填寫了一份關於實驗是否有趣的問卷。

01

小問答:根據上文的理論,你推斷哪組會認為實驗更有趣呢?

A. A

C. B

B. AB相同

B. AB相同

C. B

你答對了嘛?

其實只要把握"報酬少"的想法和"違心說實驗有趣"的行為不匹配,B組的人會自動改變想法來緩解認知失調這個解題關鍵,就很容易推理出來啦~

上述實驗內容就屬於認知失調中的第1點「強制服從失調」:被迫做了不想做的、和自己想法相悖的事。

費斯汀格還分出第2點「決策後失調」:也就是開篇提到的作出選擇後相信自己所選的是更好的。 這是因為"選錯了"和"我是明智的"這兩種想法相衝突,於是你自動進行了重新評估,通過不斷收集更多資訊,找出被選食物的優點和放弃事物的缺點,來證明自己的選擇十分明智。

第3點「心血辯護式認知失調」(effort justification)是指,"我曾為某種信念投入了巨大的付出"與"事實證明這種信念是錯的"兩種相互衝突的想法產生的失調感。

通常,人們會對事實作出小讓步(找理由/承認小失誤…),然後更加堅定原有的信念,並努力文宣維護它。 典型的例子有開篇提到的羣衆運動、談戀愛追求的過程越難越珍惜、氪金玩家更易上癮,此外,還有"從小被逼"式興趣培養、小王子那株所謂"獨一無二"的玫瑰花 ?….. 這些很顯然都屬於行為改變態度。

當你對某件事付出越多,就越覺得它珍貴重要; 同樣,當你某個人付出越多,也就越難離開ta。

發生認知失調腫麼"破"?

你一定很好奇自己"自動"、"不知不覺"應對這些認知失調的機制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這三種認知失調所啟動的反應機制並不固定,但這類思想/信念上的方法可以總結為一個關鍵字——合理化[2]。

合理化分為三類:

1、正向合理化,這與王陽明"知行合一"的理念相吻合,你會堅守自己的初心,分析現在真正的問題,有益於達成你的目標。

2、逆向合理化,運用這種管道就意味著,當你無法改變行為和外在的條件時,你選擇了洗腦自己,消磨原則,並最終屈服於外界。

很悲哀地,你的做法正與尼采的名言相應—"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會以凝視。"

3、過度合理化,控制者為了控制別人,而付出與之不相稱的高額報酬,逐漸讓人們相信自己所做的努力是為了得到報酬導致的,從而降低對事情的內在的興趣。

而那個聰明的X先生成功的深層原因就是:停止發報酬,鄉親們就停下了罵X這件事,是因為鄉親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罵他的興趣。

這好用的戰術我只悄悄告訴你一個人~(後文有更詳細的步驟耶)

思想/信念上的方法你已經很瞭解了,但具體的解法落實到行為上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們通過一個場景代入一下,當你在减肥期間非常想吃高熱量食物時,你的渴望和你想减肥相互衝突,產生認知失調,此時你有以下幾個選擇[3]:

1、新增一種認知——有些食品文宣"吸脂""飽腹",你相信吃這些食品有助於减肥,認知失調解决了~(我經常這麼幹hhhh)

2、减少衝突認知——自欺欺人阿Q型:"熱量表呢?哦,沒有,熱量表呢?哦,沒有,妹(沒)說就是零卡"; 漸入佳境型:"奶茶是熱量炸彈,會毀了我的身材管理,不能吃不能吃"。

3、改變一種認知,使其一致——你看了看身邊的人,覺得自己也不胖,反而應該多吃點讓體重增加。

PS:注意,以上三種解法與合理化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認知失調的妙用

講到這裡,你或許會想,如此常見又博大精深的理論,居然全是用在自己身上、自動發生的,如果它沒有什麼其他用武之地豈不是暴殄天物、天理不容?

當然有認知失調可以盡情發光發熱的地方啦!

//別出心裁的廣告

由於認知失調會引起人們天然的不適,它也很常見於需要吸引人們注意的地方,比如:廣告。

當一個廣告內容幾乎都是熊孩子滋哇亂叫、無限作鬧的時候,最後一幕居然出現USE CONDOM的字樣時,你一定會笑到噴飯,並深深記住這個獨樹一幟、別出心裁的品牌吧~

//幫你識別用這種方法"操縱"你的人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你的一個曖昧對象,每天晚上都來找你聊天,"睡了嗎?在幹嘛?今天過的怎麼樣?", 你們每天相談甚歡,好像有說不完的話題,好像甜甜的戀愛馬上就要開始了。

突然有一天晚上,你等了一晚上都沒等到ta的消息。

這時候你會怎麼想?

"ta怎麼了?是不是出什麼事兒了?"

這樣被冷了幾天,你忍不住去問ta怎麼了,換來的卻只是幾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