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生怎麼看高考作文題? (2022版)
admin
2022-06-08 02:48:17
0

原標題:心理學生怎麼看高考作文題? (2022版)

<!---->

作者

阿某咕嚕咕嚕儺夫

全國甲卷

//創造力的量測

我們如何評測創造力? 如大觀園裏這個考題一樣?

心理測量學從來都是主張要一種簡易、便於操作且較客觀的測評系統來對各種心理名額進行量測,對創造力亦如此。

TCT,著名的創造性思維測驗,該測試讓受試者完成一些相對簡單的言語和圖畫填補或找規律任務,最後再從流暢性、靈活性、獨特性和精緻性等幾個方面評估個體的創造能力。 研究表明,TCT可有效測試個體的發散思維及問題解决等能力[1]。

麻煩一點的管道便是大觀園對額,我們其實能從這次對額中看到不少TCT的題目。 "為橋命名"便是給予畫面,要求才子們完成"命名"這個創造性問題,於是便有發散思維尋典取名這種簡單的創造策略出現。

但賈寶玉强啊,主動完成TCT的活動四——言語改進,依情境進一步創新,得賈政刮目相看[2]。

當然,他們沒有做完整的TCT,許多創造性能力未能體現。 並且,鑒於創造力的發展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今天的TCT結果說不定在下個月就變了,似乎不適合讓賈政用去評選人才呢。

全國乙卷

//國家認同

北京冬奧舉行之際,人民對中國的驕傲感達到了高潮,而這種驕傲與榮耀感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國家認同,是個體對於自己國家的積極態度及歸屬感。

國家認同屬於社會認同的一部分,社會認同則被看做個體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它來源於個體對自己作為某個社會群體的成員身份的認識,以及附加於這種成員身份的價值和情感方面的意義[3]。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認可自己中國公民的身份,並對此感到驕傲。

冬奧所展現出的强大的中國實力,給了人們强烈的驕傲感,提升了人民的國家認同感。 而這種强烈的國家認同與締造和諧社會、公民意識、社會秩序、團隊紀律、愛國情感等重要社會建設目標都有著密切關係[3]。

囙此,北京冬奧不僅僅是一次體育盛事,更是一次中國的跨越式發展,提升了人民的國家認同感,有助於人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國家建設中來。

新高考Ⅰ卷

//創造力與練習的關係

"熟能生巧"的觀點自古有之。 本手意味著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拓展到一般的學習和生產活動中,本手便可指代那些機械的、重複的練習過程中所養成的習慣。

教育家、心理學家杜威認為:"習慣並不等同於機械的重複,而是代表著能够將外界刺激進行快速分類的敏感性,代表著能够依靠經驗積累得到的直覺偏好做事"。 也就是說,習慣能够幫助我們更快速地適應新的情境,應對新的挑戰。

心理學家詹姆斯·馬克·鮑德溫認為:"人不同機器的一點就是,在模仿的過程中,因為每個個體的偏好和思想的獨特性,個體必然會進行再加工"。 也就是說,創造和創新是在重複他人動作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

在此基礎上,有研究者提出了習慣性創造力(habitual creativity)[4]的概念,在適應各種新情境的過程中,我們將已經習得的各種熟練"動作"進行混合和遷移,形成了創造性的應對管道。 那些最具創新性的解决管道也包括在內,而絕不是靈光一閃的結果。

"聰明"和"努力"並不是互斥的,天才也離不開堅持不懈的練習和積累。

新高考Ⅱ卷

//未來取向的時間觀

這題的題眼可以落在"未來"二字上。

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做"未來取向"(future orientation),是指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偏好未來的方向,同時也是個體對於未來的思考和規劃過程[5]。 簡單來說,如果你很喜歡思考和規劃未來,擅長未雨綢繆,提前對未來做好規劃,那麼你就是一個未來取向者。

心理學家Nurmi把未來取向分為動機計畫評估3個過程。 首先,人們會根據自己的動機來確立目標,比如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學; 之後,為了實現目標,我們將製定完善的計畫,並且通過探索和堅持來實施計畫; 最後,我們要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評估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及計畫的可行性。

未來取向受年齡、性別、人格、情緒等因素的影響,比如一個非常拖延的人,可能TA的未來取向程度會比較低。 對於青少年而言,他們對未來的思考往往會拓展到20歲初或30歲末

此外,對中國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大一新生處於對未來主要發展領域進行規劃的過渡階段,隨著對大學生活的適應,高年級大學生對未來各領域的探索水准逐漸提高,為將來的發展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6]。

也就是說,剛剛高考完的大家,是時候提升一下自己的未來取向程度了(doge)

北京卷

//1. 學習今說

如何科學學習

這道題我們可以參考《科學學習》這本書來談談實用的學習方法。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可以 先提出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在內心形成"我確實需要知道答案"的意識。 這種探索問題答案的管道可以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利用好奇心的强大力量來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增强記憶效果。

當學習內容過於複雜困難,或者太瑣碎無聊時,我們可以有計劃地分解學習任務, 讓每個任務的難度都稍微超出現有水准一點點, 由此持續不斷地吸引我們投身於更加困難的任務中,像玩闖關遊戲那樣學習。

但闖關遊戲的特點在於每打一關之後都會有即時迴響,如進度條、排位等級、榮譽勳章等。 我們也可以像這樣為自己的學習 打造迴響機制, 比如在學習某項技能的時候把練習的過程拍攝下來,然後和其他小夥伴邊看重播邊討論; 或者借助一些目標管理、時間管理的工具(如各類蕃茄鐘APP),實时追跡記錄自己的學習進展,幫助我們自我評估和迴響。

總之, 學習本身也需要學習, 學會科學學習的方法,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更好地進步。

感覺自己學"廢了"? 你需要一本教你科學學習的指南|《科學學習》

學習的目的

談到學習,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聽課、刷題、複習、考試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