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創業的認知課,需要很早學,畢業後就要去創業?
admin
2022-06-13 10:38:49
0

原標題:創業的認知課,需要很早學,畢業後就要去創業? <!---->

從小到大,我們學到的一種教育理念是:好好讀書,考上大學,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娶妻生子,買房買車,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

但是好像很少有人跟我們說:好好讀書,考上大學,畢業後就要去創業。 就算創業不成功,也沒有關係,可以持續性創業。

於是我們從小接受到的一種認知思維就是:在讀書階段就是好好讀書,很少會去思考創業的事情,因為等待自己的就是畢業來臨才會花時間去思考找工作的事。

現實的情况是不少同學畢業即失業,心中也想創業,但不知道從何創業開始。

於是畢業前夕或者畢業後開始通過校招或者海投簡歷,被用人單位相中,謀取一份工作。 當有了工作後,內心就會很開心、很愉快。

於是就不再找家裡要錢,於是就開始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開始思考如何在職場上如魚得水、升職加薪。

隨著工作幾年後,就會逐漸發現,自己的能力沒有什麼長進,自己賺得錢也沒漲多少,但是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越來越大,需要花錢的地方也越來越多。

尤其當突遇危機,需要一大筆錢的時候,就突然意識到金錢的重要性,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這時候就開始出現內心的衝突了,自己是要繼續這樣做下去嗎? 每個月賺幾千元錢,僅僅養活自己。

還是說要去創業呢? 但是創業選擇什麼賽道? 如何去創業? 創業中會遇到什麼問題? 前期投入預算多大? 創業的合夥人又怎麼找? 自己可以利用的人脈資源有多少? 等等很多跟創業相關的問題就會出現。

但是這些問題以前都沒有思考過,突然出現,很容易讓自己開始打退堂鼓。

如果是選擇繼續打工,不選擇創業,那麼看到這,可以不用繼續往下看了。 但如果是想要創業,那麼我們就要開始來解决創業認知這個首要問題。

何為創業? 創業是創業者及創業搭檔對他們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對能够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

創業是一種需要創業者及其創業搭檔組織經營管理、運用服務、科技、器物工作的思考、推理和判斷的行為。 可以看得出創業是一門科技,更是一門比較複雜的課題。 但既然要選擇創業這條路,那麼必然就要耐著性子繼續往下走。

通俗來講,當我們選擇創業,我們就要有自己的產品,有自己的服務人群,有自己的行銷管道等。

比如說我是一比特心理諮詢師,我的產品是什麼? 就是我的諮詢水准和諮詢科技。 服務的人群是誰呢? 有心理問題的來訪者。 行銷管道是什麼呢? 自媒體的文宣或者相應平臺的廣告推廣,或者心理工作室的門面展示等。

但是作為一個創業者,就知道這些夠了嗎? 還不够,還需要懂行政、財務、採購、工商、稅務等多個維度的技能,自己精力有限,那麼至少還需要招聘相關的專業人員來幫助自己,從而保證自己的創業流程形成閉環。

作者簡介:王丁高,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企業培訓師。 大學畢業後從事過保險、婚慶、行政、人事、財務、前臺、諮詢師助理、講師、社工、拓展團建訓練師、戶外領隊、戶外裁判、餐廳服務員、餐飲企業員工關係、心理老師、高中班主任、高中體育老師、自媒體圖文視頻專欄創作等工作, 但是這麼多年一直堅持學習並實踐工作的就是心理諮詢這個職業,從未忘記初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