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成為任何人:父親做家務對兒童志向的影響
admin
2022-06-19 21:06:55
0

原標題:我可以成為任何人:父親做家務對兒童志向的影響

<!---->

作者|小黑哥哥

今天是父親節,祝大家父親節快樂。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父親"會參與到家務勞動當中,這種家庭分工模式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影響。

勞動是人們生存和生活的基礎,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 我們通過勞動創造價值,改善生活,改造世界。 在傳統的勞動分工觀念中,人們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是天經地義的,也就是說,家庭中的男性應當主要負責在外面工作賺錢,而女性則應當負責管理和維持家庭,比如照顧孩子和父母、做家務等。 即使在一些已開發國家,例如日本,也同樣在就業政策和社會文化環境中引導由男性單人工作養活全家,女性在家相夫教子。

這種"男外女內"的觀念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即針對某一性別的性格特徵、外貌、行為、社會角色的普遍看法或成見,例如人們常常認為女性更適合護士、幼師等職業,而男性更適合工程師、飛行員等職業。 這種性別刻板印象往往會限制人們對職業生涯的追求和對生活做出選擇的能力,對男性而言,獨自支撐家庭會承受巨大的負擔和壓力,對女性而言,放弃事業對實現自我價值則可能是一種損失,而對整個社會而言,僅根據性別進行分工會造成勞動力資源配置的扭曲,從而影響經濟發展。

他說婦女能頂半邊天

雖然隨著社會的進步,男女平權和同工同酬的觀念逐漸開始被提倡,但傳統的勞動分工觀念仍然深入人心,並且有資料顯示,即使是在外擁有全職工作的女性,在家務勞動中承擔的工作量仍大約是男性的兩倍。

那麼這種帶有性別偏見的勞動分工觀念是怎樣形成的呢? 我們又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盡可能打破這樣的信念,自由而勇敢地追求自己真正的志向呢?

心理學家們猜想父母性別和職業觀念可能會對孩子的觀念產生直接的影響,並且孩子們也可以通過觀察父母在家庭中所做的勞動 而"樹立榜樣",進而形成關於性別與工作的信念。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研究者邀請了326名7~13歲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至少一方)參與了一系列的測試。 在測試中,研究者考察了父母在家務中的貢獻(每週參與家庭勞動和照顧孩子的時間),父母和孩子的性別角色信念自我刻板印象 ,並對孩子的職業理想抱負進行了測查。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性別角色信念

為了評估性別角色信念,父母和孩子需要回答5個關於在異性戀夫婦中誰會做更多家務(洗碗、打掃、照顧孩子、做飯和洗衣服)的問題。 如圖所示,參與者可以通過向左邊或右邊拖動滑塊做出判斷,中間代表夫妻雙方各占一半。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自我刻板印象

在自我刻板印象的測評中,父母和孩子會看到與自己的性別相匹配的兩個目標人物圖片,兩個目標人物分別是全職工作的人和在家照顧孩子的人,父母需要對他們與兩個目標人物的相似性進行評估,孩子們則被詢問他們認為自己長大後會更像兩個成年人中的哪一個。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兒童職業抱負

孩子們還會被問及長大後想做什麼職業。 並由兩位獨立編碼員進行評分,兒童對這個問題的自由回答被編碼為反刻板印象職業(1分)、中性職業(2分)或刻板印象職業(3分)。 例如對於男孩而言,護士是反刻板印象職業,推銷員是中性職業,工程師的刻板印象職業。 在這個問題中得分越高,意味著越高的性別職業刻板印象,也就意味著越低的職業選擇自由度

研究者對父母性別觀念和家務貢獻對子女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發現了一系列有趣的結果。

首先,母親的自我刻板印象會主要影響到女兒的自我刻板印象。 具體來說,當母親越認為自己應當主要承擔家庭工作,她的女兒會和她持有相同的更高的自我刻板印象信念,認為自己將來會成為在家庭中照顧孩子的人。

第二,父親的性別角色信念同樣會主要影響到女兒的自我刻板印象。 具體來說,當父親越認為女性應當主要承擔家庭工作,他的女兒會持有更高的自我刻板印象信念,認為自己將來會成為在家庭中照顧孩子的人。

最後,父親的家務貢獻程度會影響到女兒的職業抱負。 具體來說,當父親更多地參與到家務勞動中時,他的女兒會持有更低的性別職業刻板印象,更多地希望選擇中性化甚至是男性化的職業。

綜合這一系列結果,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父母的觀念和行為會更容易影響到女兒的性別刻板印象,男孩子在工作-家庭的選擇中擁有較低的自我刻板印象,但在選擇職業抱負時,卻始終對高刻板印象的職業情有獨鍾。 所以對於女孩而言,刻板印象可能很容易被誘發,對於男孩而言,內隱的刻板印象可能很難被改變,囙此想要解放我們被刻板印象束縛的思想,仍然是一個任重道遠的挑戰。

"

作者說

我們現在發現了一個可能可以降低女孩性別職業刻板印象的影響因素:父親對家務的貢獻程度。 所以各位爸爸們,尤其是家裡有閨女的爸爸們,為了孩子未來可以自由地成為她想成為的任何人,積極地參與家庭勞動吧!

心理學部各實驗室、課題組運營有一批不同方向的優質心理學科普公眾號,在大學堂後臺自定義選單點擊"分類精選"-"友情公號"可以查看。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嬰幼兒心理"(微訊號:kidslab)。 嬰幼兒心理由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嬰幼兒心理實驗室創辦,該實驗室主要從事學前兒童認知發展方面的研究。 歡迎大家關注嬰幼兒心理微信公眾號。

參考文獻:

[1] Croft,A.,Schmader,T.,Block,K.,&; Baron,A. S.(2014). The Second Shift Reflected in the Second Generation: Do Parents’Gender Roles at Home Predict Children’s Aspira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25(7),1418–1428.

作者丨小黑哥哥

來源丨嬰幼兒心理

圖片來源丨必應、文獻、嬰幼兒心理

美編| N

本文由京師心理大學堂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系嬰幼兒心理後臺,征得作者同意後方可轉載

< strong> 點擊以下關鍵字查看更多內容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誇誇群|熬夜|手機| AA制|杠精|學婊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欲擒故縱| NTR| 男子漢|擇偶|分手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心理繪畫|心理人| MBTI | 心理諮詢

家暴| 出櫃| 吵架| 童年| 生育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同志|抑鬱症|性教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