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忙碌的時候,我們就會顯得很忙碌,這時候很多事情就像約好了一樣,都一併過來了。 當我們閒暇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太閑了,什麼事情都沒有,就會顯得比較落寞。 p>
我們忙碌也好,閒暇也好,其實都是一種生活方式,只不過就看自己的選擇了。 p>
如果自己是一個清潔工,每一天早上四五點就起來了,每個月賺取固定的薪水,最後發現自己這輩子就只會做清潔工了,其它的就不會了。 忙忙碌碌一輩子,發現自己並沒有賺取多少的財富,僅夠溫飽而已。 p>
如果自己是一個作家,每一天都要伏案工作,要書寫文字,在書寫文字的過程中,一本書一本書就出現了,這時候銷量陡增,很多人爭相購買。 那麼自己的知名度上去了,自己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當賺取足够的財富後,自己還想不想繼續寫呢? 可寫可不寫,一切憑自己的心情。 p>
人長期閑下來,發現自己無所事事,那種感覺也是非常糟糕的。 雖然時間可以自己安排,但是不知道接下來自己的增長方向在哪裡? 我們一天睡眠的時間,頂多十個小時就足以,剩餘的時間自己要幹嘛呢? 怎麼合理分配呢? 這就是對自己的考驗。 p>
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生活是需要我們不斷進行陞級打怪的。 我們總想要讓自己的生活過得風生水起,但是這種生活的感受也只有自己知道,也只有自己清楚。 其它人根本不會真正瞭解自己,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 p>
有些人是工作狂,在工作中能够得到他想要的金錢和名利。 但是在其它方面就沒有投入相對應的時間,那麼人際關係、情感、家庭等其它維度必然會有所缺失。 p>
多少的父母覺得自己賺取足够多的錢是對孩子最好的回報。 殊不知陪伴和愛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麼時間就是有限的,陪伴和關愛的時間就是有限的。 而這些東西是每個人內心需要的,是每個人內心想要獲得的。 殊不知,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獲得,只能攜帶著創傷去過一輩子。 p>
所以,我們在很忙碌的時候,就要讓自己停一停,想一想,哪怕發發呆也是好的。 在停下的時候,自己就會開始覺察自己的內心世界,就會開始想: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呢? 可以通過什麼管道去獲得? 而不會一直瞎忙,瞎忙的背後就是一直忙碌。 p>
很多的忙碌都是表面的忙碌,而不是真正的忙碌。 我們在選擇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很喜歡拖延,拖到最後一天,沒辦法了,只能做了,最後做得挺不錯的,完成了。 其實這件事很早就可以完成,但自己為什麼沒有完成呢? 就是自己胡思亂想的時間太多了。 p>
一個人看上去很清閒,那是表面的清閒; 其實大腦一直在飛度運轉。 始終在想著業務的開展,想著人際關係的處理,想著孩子的教育,想著接下來可以幹什麼等等。 這種休閒是身體的休閒,大腦的忙碌。 p>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我們是做勞心者還是做勞力者呢? 選擇權在自己的手上,就看自己如何去决定。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