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總是跟別人比進步,那樣會消耗自己的心力,甚至會讓自己覺得自己一塌糊塗。 畢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拿捏把握的,那就是要學會讓自己不斷進步。 讓自己每一天都有進步的氣場。 p>
我們總是會對自己當下的條件進行一個判斷,判斷當下的自己是在什麼樣的角色定位,判斷當下的自己應該還可以上升到哪一個段位。 p>
樹挪死,人挪活。 一旦發現自己在一個地方沒有進步的時候,那就要開始思考想一想:這段時間自己幹嘛了? 為什麼沒有進步? 自己是不是放弃了自己的成長。 我們今天應得的,基本都是曾經的付出。 p>
很多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是深入人心的道理自己懂嗎? 並不太懂。 我們為什麼不喜歡學校裡面的老師照本宣科? 就是因為他們缺乏了社會的經驗以及江湖的人情世故。 我們總喜歡聽那些在社會領域中取得一定成果的老師講課,因為他們身經百戰,因為他們歷經滄桑,因為他們身上散發的都是智慧。 p>
讀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總是說:你要向這位同學學習,因為這位同學學習成績特別好。 那時候,其實自己的內心是排斥的,畢竟覺得沒有學習的必要性。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就會發現一個道理:放下面子,去跟比自己厲害的人後面學習,成長最快的就是自己。 p>
我們不需要覺得跟著別人學習,自己就很吃虧,自己就很沒有面子,這是自作自受。 一切能够讓自己成長和進步的,尤其是良性進步的人事物,自己為什麼不去經歷呢? 自己為什麼不去多多思考呢? 自己為什麼不去多多學習呢? 也許在某一個場合中,自己就運用了別人身上帶來的優勢。 p>
我們每天複盤複盤,無形中就會增强自己的覺察力,並且會讓自己的專業技能不斷得到提升。 人在哪方面花時間,就會在哪方面獲得收穫。 我們的收穫無處不在,關鍵點在於自己有沒有想到? 有沒有人去覺察到? 這一點對於自己來說,比較關鍵。 p>
我們很羡慕一個人的商業能力,但是最後發現:一個人的商業能力也是經過時間的沉澱,沉澱出來的,並不是想要出來就能出來的。 一個人全身上下都是才華,但是這些才華是怎麼來的? 從天而降嗎? 基本不可能。 都是依靠自己平時的大量輸入,才能够在一些場合中才華橫溢。 p>
但是才華又不能當飯吃,得需要一定的物質能力保護自己的才華,不然就會被別人說成是窮秀才。 p>
一個人真正的覺醒,在於看透了人世間的複雜和算計,還依然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 所以我們的善良為什麼要帶刺? 就是有些人對其善良,反而被咬一口,那麼就需要用刺進行反之; 而有些人本身就很善良,那自己就用善良對待之。 p>
每一天的複盤和總結,一旦形成習慣後,就會常常在安靜的狀態下,去想著如何和自己競爭。 靜中藏了一個爭,所謂的安靜其實也是爭過來的,沒有强大的實力和自信,能够安靜下來嗎? 自己想要安靜,別人未必允許自己安靜下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