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人真的要用一生治愈童年吗|《创伤遗传》
admin
2022-08-21 21:02:38
0

原标题:不幸的人真的要用一生治愈童年吗|《创伤遗传》

作者 | 硬糖酸梅?

人们常说——"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精神分析学派往往认为, 人曾经经历过的创伤会影响今后的生活

究竟什么是创伤?创伤对人的影响真的有这么大吗?

创伤和创伤事件:我们常说的"心理阴影"

从航班失事、和平年代发生的局部战争到生活中遇到的变态,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能会对我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留下创伤。

「创伤」一般指由外界因素造成的身体或心理的损害。

创伤一词 (trauma)最初来源于希腊语中的"损伤",其原意为 "伤"。既可指由某种直接的外部力量造成的身体损伤, 也可指由某种强烈的情绪伤害所造成的心理损伤。通常,人们将这种外部力量称之为 "生活事件 "。

现代研究认为,所有的心理疾病都与这些生活事件有关。心理创伤就是由和这些 生活事件有关的天灾人祸所引发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特别是危及生命的事件。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对创伤的理解包含三个成分:童年早期经历的记忆、青春期后经历事件的记忆,以及后期经历事件触发的对早年事件的记忆。但问题在于,弗洛伊德只强调创伤性记忆,而不关注创伤事件本身,这是有失偏颇的。

目前,创伤心理的研究主要关注那些看似并未危及生命、实际上为 慢性的负性情感积累,最终导致情感、行为、躯体及认知 产生部分或全面障碍的疾病[1]。

创伤心理并不一定在创伤事件后立刻发生,而是有可能发生在创伤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1]。

看起来,心理创伤确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创伤后应激障碍:被创伤淹没,好无力

重大创伤发生后,人们如果"过不去",很有可能出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是指 在经历异乎寻常的刺激后心理反应的延续或延迟出现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在受灾群众中尤其常见[2]。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对 PTSD 的临床症状做了如下描述——

// 压力源(需满足一项)

以下列方式暴露于死亡、死亡威胁、实际或严重伤害威胁,或实际或威胁性暴力:

⚪直接暴露

⚪见证创伤

⚪得知亲戚或密友受到创伤

⚪间接暴露于令人厌恶的创伤细节,通常在发挥专业职责过程中(例如,急救人员、医务人员)

// 入侵症状(需满足一项)

创伤性事件通过以下方式持续地重新体验:

⚪不想要的令人不安的回忆

⚪噩梦

⚪闪回

⚪暴露于创伤性提醒后的情绪困扰

⚪暴露于创伤性提醒后的身体反应

// 回避(需满足一项)

通过以下方式避免创伤后与创伤相关的刺激:

⚪与创伤有关的想法或感受

⚪创伤相关的外部提醒

// 认知和情绪的负面改变(需满足两项)

创伤后开始或恶化的负面想法或感受,方式如下:

⚪无法回忆创伤的关键特征

⚪对自己或世界过于消极的想法和假设

⚪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创伤的夸大责备

⚪负面影响

⚪对活动的兴趣降低

⚪感到孤立

⚪难以体验积极的影响

// 唤醒和反应性的改变

创伤后开始或恶化的与创伤相关的唤醒和反应,方式如下:

⚪易怒或攻击性

⚪危险或破坏性行为

⚪高度警惕

⚪惊吓反应加剧

⚪难以集中注意力

⚪难以入睡

// 持续时间(必须满足)

症状持续1个多月。

// 功能意义(必须满足)

症状会造成痛苦或功能障碍(例如社交、职业方面的)。

// 排除条件(必须满足)

症状不是由药物、物质使用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以上几项标准全部满足会被诊断为PTSD[3]。

元分析研究表明, PTSD患病率的中位数为12.5%。普通人群患病率中位数为11.1%;特殊风险人群比例为12.5%;退伍军人的比例为24.5%[4]。

听起来好可怕,但好像并不是每个人在经历创伤后都会一蹶不振,有些人不光从灾难中幸存,还从灾难中获得了很多力量和成长,这就是——

创伤后成长: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尼采曾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同样是创伤,有些人被创伤淹没,但同样有人在经历创伤事件之后获得了成长。

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指的是在与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

研究发现,在创伤后有更多成长的人们,普遍 心理健康水平更高[5]。

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创伤后成长?

// 1、人口学信息[5]

与男性相比, 女性在与压力相关的成长量表上得分更高;

与白人相比,有色人种能从创伤事件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此外, 宗教信仰也可以对经历创伤的人们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经历恐怖事件的青少年所作的研究发现,与没有宗教信仰的青少年相比,那些有宗教信仰者报告发生了更多的成长;但反过来,创伤体验也会导致对宗教和精神性(关心精神上的质量和状况)的信赖加深。

// 2、创伤事件的特征[5]

-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人们可能会从中等程度以上的威胁、适度的挑战性和严重性的创伤事件获得更多的成长;

-创伤事件的类型,或者人们对创伤事件的认知、情感评估会影响创伤后成长。如,与飞机失事的幸存者相比, 历经龙卷风灾难的人在亲密感和个人力量方面有最大的获益。

-创伤发生的时间。研究者认为,成长的发生是需要时间的。从长远来看,创伤后成长的积极面才能显出长期的适应价值。

//3、认知变量[5]

当一件好事发生时,对这件好事做稳定、广泛的 内在归因方式的人们报告了更多的个人成长。

也就是说,当好事发生的时候,不要觉得意外, 我们值得这样的好事

此外, 高自尊、有韧性、乐观的人也更容易获得成长。

//4、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5]

无论是生活中得到的 实实在在的支持还是 感觉到有人支持自己,都会获得更多的成长。

此外,在创伤事件发生时, 采用更积极的应对方式的人也容易获得更多的成长。

面对创伤:发生过的事情无法一笔勾销,它只能被处理和哀悼

那些未经处理的经历和创伤总会找到途径回到生活里,一次又一次地重现。

我,该怎么办

在一个咨询故事中,外婆所压抑的创伤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回到了自己的孙女身上——

当外婆看到孙女和孙子走得过于近时,她的创伤发作了,她一遍又一遍报警,举报孙子性侵孙女,警察立案调查,却没有发现任何性侵的证据。在外祖母一次次的无厘头干涉中,孙女快崩溃了。

但随着孙女和外婆的谈心,外婆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她曾经被自己哥哥性侵。

孙女在知道这个秘密后抱住了外祖母,感谢外婆说出了这个秘密...... 当创伤的秘密被表达,创伤带来的阴影也随之消散了

我们无法改变创伤发生的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和处理创伤的方式。

处理身体上的伤口,我们可以消毒、包扎、等待它愈合;处理心里的伤口,我们可以 哀悼、诉说、等待时间治愈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我们打开灯时,魔鬼往往会消失。同样, 当我们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创伤时,创伤也可以"愈合"。

"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本书诞生在咨询室的沙发上,形成于作者和11位来访者之间的亲密对话。作者通过对咨询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很多颠覆我们常识的观点。书中讲述的这些真实故事,都是关于被埋藏起来的创伤,其中有来访者的自述,也有咨询师个人的经历。

在这些故事中,作者以精神分析师的视角,描述了遗传创伤的多张面孔。

这本书讲述了11个故事,它们关注祖父母的创伤怎样存在于孙辈的心里,讲述被父母埋藏的秘密,也寻找我们对自己保留的记忆、那些威胁性太大、我们无法完全处理的现实。它们试图帮助我们厘清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联系,并尝试回答我们应该如何继续。它们或许是感伤的,但结局都充满希望。

赠书活动

你或身边的人曾经遇到过什么创伤性事件吗?是如何应对的呢?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截至 2022年8月24日(周三)中午12:00,大学堂编辑部会在 留言点赞数最高的前8条评论中,选出最棒的 3条评论,每位评论者可以获赠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提供的《创伤遗传:心理咨询师和她的11位来访者》一书。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赵冬梅.(2009).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6),93-97.

[3]https://www.brainline.org/article/dsm-5-criteria-ptsd

[4]Spottswood, Margaret, Dimitry S Davydow, & Hsiang Huang.(2017). The Prevalenc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Primary Care: A Systematic Review. Harvard review of psychiatry. 25.4: 159–169. Web.

[5]涂阳军 & 郭永玉.(2010).创伤后成长:概念、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科学进展(01),114-122.

作者 | 硬糖酸梅?

编辑 | 鹿角湾

美编 | N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 出柜 | 吵架 |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