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么多年我都是个“舔狗”丨讨好型人格
admin
2022-11-22 16:01:00
0

原标题:原来这么多年我都是个"舔狗"丨讨好型人格

作者 | 望天追风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喜欢一个人,每天给ta发消息嘘寒问暖,然而...对方态度冷漠,最后还跟别人在一起了;

一个劲地献殷勤,但对方反而觉得你很烦;

有什么好处总想着分给自己的朋友,但朋友却没有任何回馈性的表示……

到头来,自己付出了很多,却什么都得不到,恰恰印证了那句话"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图源网络,侵删)

你开始觉得愤怒,委屈,为什么我这么关心ta,ta却不理我?为什么ta明明多了一颗糖却不分给我?是我还不够好吗?你反思自己,觉得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于是更加努力地讨好别人......

你到底怎么了?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如果你觉得自己符合以上的描述,那么你很有可能是「讨好型人格」

简单来说,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

在欧咏恬等人[1]编制的讨好型人格量表中,讨好型人格由六个维度构成:妥协牺牲、自卑抑制、和善恭顺、换位思考、恭维迎合、人际敏感。

其中,"人际敏感"与"换位思考"是讨好型人格的先决条件,"自卑抑制"和"和善恭顺"是讨好型人格的特质,"妥协牺牲"和"恭维迎合"则是讨好型人格的外部表现。

而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2]:

//1.不用我觉得,只要你觉得

讨好型人格的人倾向于去迎合别人的想法,总是附和别人的观点,似乎没有什么主见

热情迎合和讨好的姿态容易让你们与被讨好的对象形成上下级的关系。就好像男神/女神在你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而你自认为自己只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一枚卑微的无名小卒,ta可以像主人使唤仆人一样使唤你。

卡戴珊曾一度被认为是名媛希尔顿的小跟班

(图源网络,侵删)

是不是有点舔狗与被舔之人的感觉了?

在人际交往中,讨好型人格的人也会降低自己,而提高别人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这就容易使他们忽视自己的需求,从而使外在表现和内在想法相冲突。

//2.难以说出口的"NO"

学堂君曾经经历过这样一种情况:小时候的一个朋友喜欢邀请学堂君放学后到家里玩,作为典型的老好人,学堂君从来没有拒绝过,时间久了以后好像就变成默认的事情了。

那时候妈妈会规定要在晚上六点之前回家,于是到时间学堂君会向朋友说明自己要走了,但是朋友会挽留,学堂君不想让ta难过,于是每次都留到很晚,然后回去就会被狠狠地批一顿。

有时候学堂君会拒绝朋友的挽留,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用,最后还是待到很晚。表面上和朋友玩的很开心,实际上看着天色渐晚心里干着急,就好像被束缚住了一样。

在和这位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学堂君很少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会拒绝这位朋友的任何请求

//3.一次次被刷新的底线

与讨好型的人相处,你会发现很容易,因为无论你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们好像都不会拒绝;而且,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会包容你,从来不会指责你。好像无论别人对他们怎么样,他们都不会生气。

(图源网络,侵删)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萨提亚提出的五种沟通姿态中,用讨好的姿态与别人交往的人,通常将自己看作受害者,而且感到无助和绝望[3]。也就是说,为了讨好别人,他们允许别人进入自己的个人空间,但内心其实很不舒服

比如,还是那个朋友,总是三番四次找学堂君借钱,好像把学堂君当成钱包一样。除此之外,这个朋友也非常没有时间观念,而且对学堂君有着一些奇怪的占有欲。ta不经过同意就随意使用学堂君的东西,甚至翻看学堂君的日记,换了谁想必都会非常生气。

但是学堂君作为一个"讨好型"的人,不仅没有坚定地拒绝,反而让ta一次次突破自己的底线。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讨好朋友,维持关系。

舔狗舔狗,应有尽有

舔狗这么多年,讨好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

//1.荣获"和平大使"称号[4]

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舔狗的讨好行为能有效减少直接的人际冲突

当做了什么事惹对方生气了,舔狗一套行云流水的彩虹屁就能让怒气烟消云散,两人继续快快乐乐过日子。这样看来,讨好别人可以减少社交中的一些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2.拥有"善良大方"头衔[4]

讨好不仅能减少社交中对方的负性情绪,还能一定程度上增进对方对你的好感

特别是在刚认识不久的时候,别人容易对"舔狗"形成一种善良大方的美好印象,也有利于感情的迅速升温。特别在追自己的男神/女神的时候,这讨好多是一件美事啊。

(图源网络,侵删)

这样看来,讨好似乎是件好事。但在减少冲突、收获感情的同时,我们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1.被拿捏的"软柿子"[5]

这是别人逐渐认识到你是个舔狗以后最容易发生的事情,随着你无底线地宽容和讨好别人,别人会发现你不会拒绝他们提出的任何请求。

有的人还算好心肠,也不会对你提什么过分的要求,也会回报你一些东西;

而有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发现你是个软柿子,正好缺个发泄的对象,一旦被这样的人黏上,对讨好型人格的人简直是灾难——他们不顾你的感受,突破你的底线,做出越界的事情而不自知;对你提出无理的要求,若没有做好还要运用一番话术促使你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而很多时候,讨好型的人们不是意识不到自己被欺负和利用,就是敢怒不敢言,依然为了讨好的目的而甘愿被欺负。

因此各位舔狗们在心仪对象不理你的时候也不要灰心丧气,小心惹了个被欺凌的麻烦还无处诉苦。

//2.舔狗没有需求[5]

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本身是讨好型人格的一个优点,但如果过度考虑别人的感受,将别人的地位置于自己之上,"走火入魔"可就不好了。

舔狗们通常会因为时刻考虑别人而忘记了自己的需求,颇有一种不把自己当人看的感觉。

就像有的舔狗,心仪的对象已经有了另一半,依然无微不至地关心对方,甚至说要给对方点两份外卖,好像丝毫不感到愤怒和悲伤,继续当一只快乐的舔狗,也算是达到了一种生活态度的境界。

有时候,作为讨好型人格的你们可能注意到了自己的需求,但为了讨好别人,照顾别人的感受,你们会压抑自己的需求。无论是主动忽视还是被动忽略,这种不考虑自己的需求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健康的

(图源网络,侵删)

我不想再讨好别人了!

有的人当舔狗乐在其中,愿意当,这无伤大雅。

但有的人会觉得自己这种讨好型的人格非常讨厌,不想再讨好别人了,但出于习惯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讨好身边的人。多年舔狗经历形成的稳定人格特质不容易改变,但我们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做起。

首先,要学会开始爱自己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给予自己尊重,倾听自己的心声,尝试将注意力更多放在自己身上,你会发现生活变得美好了起来。给自己买点好吃的,美美睡一个午觉,欣赏镜子里自己的素颜,揉一揉身上的肉肉,像讨好别人一样讨好自己。

多花一些时间陪陪自己,或者做一些正念的练习,都有助于将注意集中到自身[6]。

然后,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开始爱自己以后,你会发现以前被压抑的需求被重新发掘,你可能会习惯性压抑,但这次要尝试将它表达出来。

"我想"、"我需要"、"我觉得"来开头,在独处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也要表达出来。

(图源网络,侵删)

比如,当与朋友出去吃饭时,可以不用说去哪里吃,先从想吃什么菜开始,比如想吃烧烤,想吃火锅,或者单纯地想吃面等,而不是"我都行,看你""随便"。如果朋友也有需求,可以中和两个人的想法,最后取一个方案,或者这次先吃这个,下次再吃另一个。

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会发现这不仅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而且身边的人会逐渐开始询问你的想法,考虑你的感受。

最后,学会拒绝

对于讨好型的人们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学会拒绝别人,因为这与他们讨好的目的相违背。这时候你可能会希望自己可以优雅地拒绝别人,这样不至于使他们感到太难过,自己也不会有那么深的罪恶感。不过这是需要练习的,没有哪个讨好型人格的人一开始就能很好地拒绝别人。

不妨先从说"不"开始吧。要态度坚决地说,让对方感觉到你确实不想去做这件事。你可能会觉得,那是不是应该找个理由来搪塞一下呢?如果是关系很好的人,只要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就可以了。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的时候,拒绝不想要的,就相当于树立了边界,如果是识趣的人,不会随便跨过这条界线。

当然必须完成的任务,作业,ddl什么的,还是要完成的。谁还不是打工人呢。

(图源网络,侵删)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

即使再努力讨好别人,也总是有人不喜欢的。做真实的自己并没有错,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重要的是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总而言之,愿我们都有勇气,去拥抱一个不设限的人生。

投票

"

学堂君

学堂君还有个发现,越是经常讨好别人,内心其实会压抑更多愤怒。因为在人际关系里,讨好者会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很低,并且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是,对方可能并没察觉这些(或者察觉了也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但是讨好者会觉得"我付出了这么多,你应该给我回报",从而感觉失落、不公平、生气和愤怒…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 欧咏恬, 梁平原, 陈潇, 李嘉雯, & 于孟可. (2021). 讨好型人格量表的编制. 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 (上). (pp.765-766).

[2] 马晓辉. (2020). 大学生讨好型人际关系模式分析. 教育教学论坛.

[3] Banmen, J. (2002). The Satir model: Yesterday and today.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24(1), 7–22.

[4] 周明.(2013).大学生沟通姿态、自尊以及人际关系之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

[5] 陈芳.(2019).中职生校园受欺凌经验的质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6] 任小云,段锦云,徐悦 & 冯成志.(2022).自知者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概念及其影响机制和开发策略. 应用心理学(03),237-244.

作者 | 望天追风

编辑 | 硬糖酸梅?

美编 | Zene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出柜 | 吵架|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