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林正骨丨術後頸痛復發什麼原因?能做手法嗎?
admin
2021-09-02 20:01:58
0

原標題:醫林正骨丨術後頸痛復發什麼原因?能做手法嗎?

01

術後復發頸痛難耐

術後便無憂?頸痛找上門!

今年七十多歲的陳奶奶,最近又被一個"老朋友"纏上了。十年前,因為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導致疼痛難忍,她在外院進行過一次上頸椎前路融合手術

本來以為手術康復後便能高枕無憂,過上安穩的日子。未曾想到,因為家務操勞、缺乏鍛煉,頸痛又再一次找上門。起初只是頸部的酸痛,而後疼痛逐步蔓延到了整個右側肩部乃至手臂內側

復發的焦慮再加上胃潰瘍的折磨,讓陳奶奶睡不好也吃不好,整日寢食難安鬱鬱寡歡

吃藥難起效,建議二次手術!

因陳奶奶有過手術史,外院醫生對手法治療等外治療法持謹慎態度,多以藥物治療為主,而陳奶奶的狀況一直不見好轉,便建議她進行二次的手術治療

陳奶奶對手術存在抗拒的心理,經朋友介紹,慕名來到了廣東省中醫院頸椎病診療中心就診。

02

術後有顧慮,手法减痛楚

術後手法有顧慮?

頸椎病診療中心團隊醫生安排陳奶奶進行了頸椎X線片、MR檢查。結合影像學資料和體征資訊,陳奶奶被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圖1磁共振顯示患者C3/4節段水准存在後縱韌帶增生的情况

十年前,陳奶奶同樣因為這個疾病而進行過手術治療,進行了C3-C5三個椎體的"前路椎體次全切+鈦網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十年後的今天,再次因為C3/4節段水准的位置出現後縱韌帶的增生,導致神經壓迫而發病。

從陳奶奶這一次發病的就診經歷中,醫生瞭解到陳奶奶和外院醫生對於術後做手法治療的顧慮

"我之前跟醫生提過想要試一試手法治療的,但是醫生說由於我做過手術,不好做手法會容易導致內固定的鬆動甚至二次損傷風險很大,"陳奶奶苦惱地說道,"可是,一直吃藥又不見好,我又不想做二次手術。"

醫生仔細查看了陳奶奶的影像學資料,發現經過十年時間,陳奶奶頸椎手術後的節段骨質已經完全融合且未見椎體不穩等情况。各方面都已達到了做手法的條件,可以一試,便對照著X線片和MR檢查,跟陳奶奶認真地解釋了一番。

▲圖2 X線片上顯示患者手術後頸椎已經骨性融合

沒有失穩情况

一聽可以做手法,不手術,雖然對於不同醫生的不同決策存在一定的疑惑,但希望積極治療的迫切心情終於還是戰勝了心中的疑慮,陳奶奶决定一試。

巧用手法减痛楚!

於是,醫生對陳奶奶的頸肩部採取了輕柔的手法"理筋"治療,並採用廣東省名中醫林定坤教授所提出的"仰臥順勢拔伸牽引法"。治療後,陳奶奶當場表示肩頸馬上放鬆下來了,肩甲部、背部的痛感明顯減輕,感覺整個人都精神了。

回家後,陳奶奶遵照醫生的叮囑,减少了自己低頭做家務的時間,並且堅持練習林定坤健體八段功第一式"雙手托天理三焦"

病例聚焦

該例患者在圖1磁共振上,可見C3-C5節段前路融合術後改變,C3/4節段水准椎體後緣可見後縱韌帶輕度的增生,局部椎管狹窄,橫斷面上可見硬膜囊輕度受壓,但脊髓形態未見明顯擠壓征象

結合患者本次發病病程不長,誘因明確,症狀進展較快等發病特徵,在不考慮手術史的情况下,這次的發病僅僅是一次單純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案例,非常適合使用林定坤教授提出的< /span>"以控制動態壓迫為覈心"的方案,採用"仰臥順勢拔伸牽引法"給予治療。

爭論:術後能否做手法?

但因患者曾有頸椎手術史,且已有一定年紀,許多人會直接給出結論:術後不能做手法

但其實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在精確診斷精准治療的前提下手法依然是一種有效可行< span>安全的治療方法,需要展開來探討。

1、精確診斷

頸椎有7節,一般情况下,手術是針對病變最嚴重、最主要的那幾節進行的。大多數人都是做其中1-2節的頸椎手術。

除了手術的1-2節以外,其他節段在之後依然存在再次發病的可能性,並且可能存在加速"相鄰節段退變"的情况,這是由人體正常的生理行程所决定的。

當一個術後的頸椎病患者來就診時,首先應該明確他的病因,大概可以分為如下幾種情況:

(1)手術本身導致症狀出現,如螺釘松脫、位置不正刺激神經等;

(2)手術未出現問題,是手術節段同一問題的術後復發,或是手術節段出現了新的問題,如韌帶骨化、小關節增生等;

(3)手術未出現問題,是手術節段以外的部位出現了新的問題

一般除了第(1)點完全不建議手法治療,需要及時評估甚至二次手術以外,在第(2)點、第(3)點的情况下,無需把手法治療當成絕對的禁忌手法同樣是我們可選擇的治療手段之一。當然具體能否實施、如何實施還需要進一步的評估

2、評估手術恢復情况

手術恢復情况是重中之重。在手術恢復期內,一般是不推薦做手法治療的,尤其是調節類涉及關節鬆動的手法更是絕對禁忌症

手術的恢復期約為12-18個月,一般以達到"骨性融合"為止。從"骨性融合"的那刻起手法便不再是絕對的禁忌症。囙此,對於術後是否能做手法,我們首先要評估的便是頸部手術後是否達到"骨性融合"。而對於部分不涉及融合的手術,一般12個月之後,便可進行手法治療了。

這裡的手法指的是鬆動關節的"調節手法",以及需要軸向拔伸牽引頸部的"護髓手法"

若是僅僅放鬆肌肉的"理筋手法",在術後傷口癒合後便可視情况而進行,通過理筋改善局部的筋骨、氣血狀態,對術後恢復亦有幫助。

▲"理筋"手法示意圖

3、評估頸椎穩定性及椎管情况

後頸 什麼 治療 頸椎 手法 手術 原因 奶奶 醫生 發病 林定坤 節段 陳奶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