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抑鬱“陰雲”下的孩子們吧!
admin
2021-09-04 03:58:55
0

原標題:看看抑鬱"陰雲"下的孩子們吧!

抑鬱症,是近幾年網絡上的熱門詞。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常常會說:"我emo(抑鬱)了"。但這只是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抑鬱症也會侵擾孩子

抑鬱症是一種高致死、致殘、反復發作的疾病,全球約1/5的人群有過抑鬱症的經歷,抑鬱症在現代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

而當越來越多的目光聚集在"抑鬱"上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深陷抑鬱之苦的不僅有大人,還有最應該無憂無慮的孩子

很多人會說:"小孩子有什麼可抑鬱的?""不愁吃穿,還有什麼不高興的?"

一項在2018年發表的研究顯示,中國兒童和青少年出現抑鬱症狀的比例是19.85%,在中部地區的兒童和青少年中,這個比例甚至達到了23.7%。

也就是說,在中國,每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可能存在抑鬱症狀

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青少年出現重度抑鬱症狀的比例也在新增。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佈的《國民心理健康報告(2019-2020)》顯示,在高中的孩子當中,重度抑鬱的檢出率高達10.9%~12.5%。

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是怎麼盯上我們的孩子的?那些身處其中的兒童青少年又在承受怎樣的一切?

孩子的生活也不是一張白紙

相比物質生活,各種"軟性"的生活壓力與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狀更加相關。

01

容貌焦慮

關於美醜的評估,從兒童時期就開始了,對容貌焦慮的青少年到成年初期患抑鬱症的風險新增50%-285%,而男孩患重度抑鬱症的可能性更高。

02

家庭因素

研究發現,嚴苛有餘、溫情不足的父母教養的孩子,出現抑鬱症狀的風險更高。許多父母習慣對照別人家的孩子,強調自家孩子不好的地方這相當於手把手教孩子用致鬱的管道思考。

父母之間的衝突,也是抑鬱情緒的一大誘因,它會讓青少年在情感上產生不安全感。

03

霸淩和孤獨

引起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校園霸淩在中國常見得難以置信。長期的、重複的肢體衝突,孤立都算校園霸淩。據調查,66.1%的男生和48.8%的女生同時遭受1鐘以上的霸淩。8.1%的男生和2.9%的女生同時遭受4鐘以上霸淩。

孤獨感也是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影響因素,不被同伴接納比家庭帶來的抑鬱風險更大,它和抑鬱直接相關。

這些生活中瑣碎的小小細節,

每一次都會像一根針紮向孩子的內心,

不同於成年人抑鬱的症狀,

兒童青少年的抑鬱症狀常常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慢慢地,

一些人被貼上了問題小孩的標籤。

兒童青少年抑鬱症表現

01

厭學、成績下滑

很多心理學家發現,抑鬱是和上學困難聯系得最為緊密的情緒問題。陷入抑鬱時,孩子們會感到很累,集中注意力也很困難。有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的海馬體較健康的人往往更小,也會停用一些大腦連接,影響大腦的整體功能。

02

易激怒

有研究發現,未成年人抑鬱時,通常還伴有衝動、易怒的表現,其中男孩占很大比例

03

軀體症狀

抱怨身體不適往往是兒童青少年抑鬱時最常用的求助管道。腹痛、頭痛、失眠、食欲不振等都是常見的抑鬱軀體化症狀。

如何應對抑鬱症

當發現兒童青少年有明顯抑鬱症症狀,且持續了較長一段時間,要及時就醫,接受干預和治療。常見的管道有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聯合治療

在尋求治療的過程中要儘量尋找專業背景的醫生,積極和醫生溝通,聽從醫生的意見,不能自我感覺良好就自行停藥,此舉極易引起疾病復發。

當然,最終要的是身邊人尤其是家人的理解和關愛。首先應該正確看待青少年抑鬱症,其次要尊重孩子,改善教養管道,另外還可以鼓勵孩子發展興趣愛好和參加體育活動,教孩子與他人溝通的技能,幫助其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更細微的,比如一個擁抱,一句表揚,告訴他們,渡過了這條情緒的河流,對面的陽光依舊燦爛如初。

參考文獻

[1]喬毅娟,星一,季成葉,&;張琳.(2009).中國18省市都市中學生欺侮行為流行現狀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誌,(5),444-447.

[2]韓炳哲(2019).《倦怠社會》.北京:中信出版社.

圖:Pixabay、稿定素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