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亭|痛風患者能吃螃蟹嗎?
admin
2021-09-20 14:27:03
0

原標題:風濕亭|痛風患者能吃螃蟹嗎?

開欄語:

人們常說的風濕,中醫稱之為"痹病",其發生與人體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熱之邪密切相關。如何顧護正氣,有效避免外邪的入侵?"風濕亭"將定期推送有關風濕防與治的科普知識,教您遠離風濕,為筋骨強壯保駕護航!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風濕科主任醫師何羿婷

秋風起,螃蟹肥,轉眼又到了吃螃蟹的時節,加上又逢中秋佳節,螃蟹更是上了很多人的餐桌。從中醫角度來說,螃蟹性寒、味鹹,歸肝、胃經,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散瘀血之功效。從蟹的營養成分看,其富含多種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素,能為身體的生長發育及正常代謝提供助力。

明末哲學家李贄被人稱作"蟹仙",他曾對螃蟹發出這樣的感慨:"予嗜此一生,每歲於蟹未出時,即儲錢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為命,即自呼其錢為買命錢"。可見,螃蟹是如此美味,但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是不能隨意享受的!

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是嘌呤代謝异常導致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减少而引起的反復發作急性或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痹病的範疇。而我們人體的尿酸有一部分(大約20%)是由食物中嘌呤類分解而成,也就是靠吃來的。

根據食物嘌呤含量不同,我們將食物分為低嘌呤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小於25mg)、中等嘌呤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25~150mg)、高嘌呤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150~1000mg)三類。對於痛風患者,我們建議放心食用低嘌呤食物、限量食用中等嘌呤食物、禁止食用高嘌呤食物。

而螃蟹的嘌呤含量約為81.6mg/100g,猪肉為132.6mg/100g,都屬於中嘌呤食物,但很多朋友吃了螃蟹以後,痛風往往很快就會急性發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確實,螃蟹的嘌呤含量在海鮮水產類的食物中並不算高。常見的淡水魚中,嘌呤含量比螃蟹低的有桂魚和鱸魚,日常生活中經常吃到的鯉魚、草魚、鯽魚、蝦等的嘌呤含量均在140mg/100g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嘌呤含量錶中標明的是針對肉的部分,也就是說,81.6mg/100g是螃蟹肉的嘌呤含量。而我們的烹飪和食用蟹的時候,仍然會保留部分的內臟,比如人們愛吃的蟹黃就是母蟹的消化腺和卵巢的組合體,它們的嘌呤含量遠高於蟹肉。

此外,因為螃蟹性寒,所以進食時經常會通過搭配飲酒、蘸辛辣調料來祛寒,而這些往往又是痛風急性發作的常見誘因。囙此,痛風患者在痛風的急性發作期,不宜食用;在痛風的緩解期,是可適量食用,但以每餐不超過80g為宜,同時最好避免食用蟹的內臟。而對於合併高血脂、高血壓及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痛風患者,儘量不食用。

最後,為大家帶來了一份"最新食物嘌呤含量一覽表",請注意收藏!(注:錶中數據為每100g食物中嘌的呤含量,組織為mg,含量排序由左向右,由低到高)

風濕亭寄語:痛風治療的目標在於血尿酸的長期持續達標,而控制飲食、適當鍛煉、多飲水和降尿酸治療都是其中必需的環節,囙此,想要實現長期穩定的目標,貴在堅持!

END

供稿:何曉紅、李春花

執行編輯:盧悅明

稽核校對:何明坤

責任編輯:宋莉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