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髮如今已成為全民話題。現時流調顯示,男性的脫髮率達到21.8%,女性的脫髮率達到6%-8%。它不僅影響脫髮者的外在形象,也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容易影響到工作、生活、社交等。隨著脫髮診療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植發科技應運而生,有效地解决了脫髮難題。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並不瞭解植發,為此,家庭醫生線上編輯採訪了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秦曉民醫生。
關於植發,你究竟瞭解多少?
關於植發,據秦曉民醫生介紹,它是指因脫髮或其他原因導致毛髮局部缺失或稀疏,比如頭頂、M型的兩側額角等,或者存在特殊需求的位置,即眉毛、鬍鬚等,需將本身別處的毛髮,比如最常使用枕後位置的毛髮通過外科手術等管道進行移植和修補,從而使頭髮按照自己對美觀的需求進行重新分佈的過程。其原理在於移植的毛髮會延續原位置毛囊的特性,即不易脫落,甚至完全不脫落,進而成為能够長期維持植發手術效果的最重要基礎。
植發科技真的已經發展到值得完全信賴了嗎?
發展到今天,植發科技是否就真的已經值得完全信賴了?對此,秦曉民醫生表示,當前植發科技的優勢確實非常明顯。最開始的植發需在頭皮上使用4mm的環鑽選取數十個毛囊,再種植至需種植的脫髮區,術後恢復的外觀不自然,同時取發區的癒合速度較慢。但現時的植發科技可將毛囊逐個進行分離,再進行種植,其造成的疤痕、創傷極小,種植後的外觀也更加自然。
現時,植發類型主要包括頭皮條切取術和毛囊選取種植術。前者是從枕骨上切取1-3cm寬度的頭皮條,在顯微鏡下將頭皮條的毛囊逐個進行分離,修剪後再打孔種植到需要植發的部位;後者是在枕後部毛髮供區逐根選取一定數量的毛囊,經過簡單修剪後可直接種植到頭皮上,而打孔需在種植區按照毛髮的生長方向進行。
要怎麼選擇植發管道,秦曉民醫生認為,這需根據植發者的需求和醫生的建議、評估,比如頭皮條切取術,有限的毛囊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適合脫髮面積較大的人群,由於取毛髮時只需剃除手術部位周圍的少量頭髮,囙此也適合具有美觀需求的女性人群;毛囊選取種植的術後修復較快,誤工期較短,且術後疤痕不明顯,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微針植發,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該術式也適合具有種眉、種睫毛等特殊需求的人群。
想要植發,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想要植發,也需要滿足相關條件,秦曉民醫生坦言,比如自身是否具有足够的毛髮、頭皮是否具有良好的健康狀況。囙此需要調理好頭皮的健康狀況,建立足够的血液迴圈,再進行植發手術。
"除此之外,植發對醫生科技和手術器械的要求也極為嚴格。第一,植發團隊的醫生和護士的操作應十分熟練,避免在操作過程中損傷毛囊,降低毛囊的存活率。同時應具有相當的審美眼光,團隊間配合密切;第二,選擇正規醫院和團隊,同時避免使用粗糙的手術器械,避免損傷毛囊以及造成術後感染。"
在植發手術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在滿足植發手術條件後,就要做好術前準備。秦曉民醫生介紹,在植發手術前,需要注意清潔頭皮,將頭髮修理至需要的長度,比如取發區應距離頭皮1cm,而種發區也最好將頭髮理短,女性或加密者也可選擇不理短頭髮;或選擇到手術室後,在醫生的協助下做好頭髮種區和供區的準備。手術時間則取決於需要種植毛髮的數量和面積,比如修補M型的兩個前額角或重建髮際線需要2-3小時,但已經形成地中海髮型者由於需要種植4-5千個毛囊組織,囙此需要4-5小時。
"由於植發手術一般耗時較長,囙此,部分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會感覺相對辛苦,但大多數患者完全可以耐受手術過程。而個別情緒比較緊張的患者在術前生活中可以通過聽歌、看視頻、聊天等管道逐漸緩解自身的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秦曉民醫生補充道。
植發術後恢復,需要注意什麼?
"在植發手術後可能會出現併發症,比如術後疼痛、感染、留疤及手術失敗等。"秦曉民醫生提醒,如果是雄激素性脫髮,術後至少需要口服1-2年非那雄胺,同時可以加用米諾地爾等外用藥物;術後每兩個月需進行一次PRP的頭皮注射,至少需要堅持四次;術後可做梅花針扣刺、中藥薰蒸等;定期到醫院進行低能量鐳射治療或自備低能量雷射帽居家療護。
"同時,術後一周需每天醫院洗頭,同時清除取發區和植發區的血痂,在傷口處塗抗生素軟膏以保護傷口。如果使用毛囊選取儀選取毛髮,同時取發區位於枕後部,術後2-3天自己可用清水沖洗,但植發區仍需到醫院清洗。此外,術後第一周洗頭時應避免使用洗髮乳,但如果毛囊已經達到正常生長,就對洗髮乳的選擇沒有特別要求。若患者的頭髮油脂分泌特別旺盛,需選擇適合頭皮的洗髮乳。"
關於植發術後是否需要補種的問題,秦曉民醫生認為,"這主要取決於兩種情况,一是種植密度不足,即第一次種植的毛囊數量不足,一般間隔至少半年到一年需要進行補種;二是種植後的頭髮可正常生長,但原生頭髮會脫落,導致種植區和本身頭發之間存在一塊脫髮區,就需補種。"
最後,秦曉民醫生也提到,在生活中想要預防脫髮,在平時就要適當減輕自身的壓力,改變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儘量早點睡覺,避免熬夜;定期進行適當的鍛煉;保持積極心態;飲食上以清淡為主。
欄目簡介
一味藥、一劑良方、一套療法,與你講解簡單實用的中醫治病養生之法!家庭醫生線上與廣東省中醫院攜手打造優質中醫直播欄目——《中醫在身邊》,為你與名中醫之間搭建溝通互動平臺。從膳食到湯藥,從養生到治病,你想知道的中醫奧秘都在這裡!
執行編輯:盧悅明
稽核校對:何明坤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