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見到爸爸和叔叔們圍著桌子喝酒,手裡還不停的比劃,聲音時大時小,每次動手比劃時一個聲音就會蓋過一個聲音,而那一個聲音又會不服輸的蓋過這個聲音。桌子上擺著菜,桌子下擺著未開封的酒。人多的時候,菜酒豐富,人少的時候,就只有那麼幾道菜了。
酒總會伴著菜吃,所以有種菜叫下酒菜。如果光光是喝酒,不僅傷胃還會很快就結束。所以下酒菜的作用呢,有的可以减少酒對胃的傷害,有的呢可以延長時間,如果是兩個好久不見的朋友在一起喝酒,一碟小菜就可以喝上一個晚上,互訴衷腸,意猶未盡。
廚師朋友每回過年,總會和三五好友一起喝酒,大多是男生,女生就一旁聊天。他總會拎著酒和下酒菜,將桌子擺滿才開始放心的喝,為此作為廚師的他,對下酒菜的瞭解非常豐富。
所以我這次特地聯系了他,他說最受歡迎的下酒菜有6道,瞭解這6道下酒菜,朋友都會主動找你喝酒!
第一道:豬頭肉
就連吃飯不喝酒的我都喜歡吃豬頭肉,更何况喝酒的人。豬頭肉本身做法就很美味,香味十足,再加上人對肉的渴望,豬頭肉就已經贏在起點了。別說喝酒吃肉是人間一大幸事,就算不喝酒我對豬頭肉也是樂意之至的。
不過,豬頭肉唯一的不足就是一夾一塊,很快就會吃完。加上豬頭肉相比其他下酒菜價格稍貴,所以客人很少會點兩盤。
第二道:燒烤
燒烤之所以放到第三主要是考慮到它的位置問題,如果是在燒烤攤吃那當然是氛圍濃厚了,如果是在家吃就得點上外賣或打包回來,其實哪個都不便宜,這當然得比較富裕的人去吃。燒烤的美味想必大家都有目共睹,烤串配酒吃得開心也吃得灑脫。
而且燒烤一串一串吃,酒一口一口喝,這應該是當下年輕人最喜歡的管道了吧。但相比起土豆和豬頭肉這些很經典的下酒菜來說還是稍稍遜色的。
第三道:拍黃瓜
拍黃瓜味酸辣而脆口,能刺激開胃還能滿足食客對味道的需求。拍黃瓜一般是眾多下酒菜裏的一種,需要其他菜品的搭配才能顯現出自己的美味。
如果食客只吃拍黃瓜,若是低度的酒還算可以,若是碰上高度的烈酒,則味道會盡失,這時就得搭配上豬頭肉吃,一塊豬頭肉下去,再來口酸酸辣辣的拍黃瓜,豐富的味道才會在味蕾上排開。
第四道:瓜子
瓜子在一般的酒局裡不常出現,但如果是小眾的酒局,譬如在家裡過了餐點,喝酒的下酒菜裏瓜子也是存在的。瓜子有帶殼的和不帶殼的,帶殼的要用嘴嗑,適合酒後閒聊,不帶殼的還得炒香和土豆一樣,但它個太小了,食客一般不容易夾它。
而且瓜子和拍黃瓜一樣需要搭檔,但和拍黃瓜不同,瓜子還是太小了點。
第五道:大醬骨
北方那邊還會配上大醬骨,他們覺著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才是喝酒的靈魂。南方這邊就顯得沒那麼豪邁了,不過吃得人還是有的。大醬骨味道不亞於豬頭肉和燒烤,一口下去,肉味滿口留香。不過不管是自己做還是在外邊買,大醬骨的價格都會比之前提到的五種下酒菜高出許多。
第六道:炒土豆
如果在路過酒桌的時候多看幾眼,不難發現幾乎每個酒桌都會擺著盤土豆。土豆是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呢?
首先價格便宜。一碟土豆不會超過10塊錢。就算兩個人都拮据,只要買得起酒就能够買得起一碟土豆。
其次,花生個小,筷子一下就只能夾起來一顆。如果想要聊得久點,那一口酒幾粒土豆就足够了,就算平時吃飯再這麼快,一夾就一粒也會拉長時間的。
再者,土豆加鹽炒香,本身味道就很誘人了,喝酒的人吃上土豆,酒的微烈和土豆的鹹香碰撞到一起,根本停不下來!所以這最後一道在酒鬼們心中排第一,沒有它不行!
大家還有什麼喝酒必點的下酒菜分享?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