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調養|孩子腹瀉不要怕,跟我做好這6步
admin
2021-07-17 07:46:03
0

原標題:小兒調養|孩子腹瀉不要怕,跟我做好這6步

腹瀉是一種以大便質地變得比平時稀爛或呈水樣、大便次數增多為特徵的小兒常見病,也是兒童時期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國5歲以下兒童年發病率平均為1.9次/人,死亡率為0.51%,囙此家長學會對兒童腹瀉的預防調理十分重要。

中醫認為腹瀉病變主髒在脾,病機主要是濕,脾虛濕盛、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是導致腹瀉的關鍵。現代醫學認為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但由於兒童身體生長需要,得不斷地去消化吸收各種營養物質,胃腸道的負擔較重,而且腸道菌群也還沒成熟,對抗外來致病微生物的能力較差,所以很容易出現腹瀉。

那孩子腹瀉作為家長可以做什麼?

1

防脫水是第一要事

孩子腹瀉,最要緊的就是給孩子喂比平時還要多的水,在沒有醫療條件或未就醫時,可以使用米湯水、菜湯以防止出現脫水。注意:不太建議使用白開水或果汁,因為不符合人體體液的需求。

除了上述的液體,更推薦家長選擇口服補液鹽,如果家中沒有備口服補液鹽,可以用每1000毫升水配比3克食用鹽的管道配成含鹽的液體,給孩子飲用。

2

排除緊急情况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9種情况一定要及時就醫,不要耽誤。

1.大便帶血;

2.大量水樣便;

3.出現脫水症狀:眼窩凹陷、皮膚彈性差、哭時沒有眼淚、尿少、非常口渴;

4.孩子精神狀態差;

5.三天未見好轉;

6.出現持續24-48小時的發熱;

7.持續12-24小時的嘔吐,嘔吐物看起來呈綠色、帶有血絲、或呈咖啡渣狀;

8.腹部隆起或腫脹、嚴重的腹痛;

9.出疹或者黃疸(皮膚或眼睛變黃)。

3

瞭解孩子情况

孩子不屬於上面9條緊急情况的話,家長就可以看看孩子屬於什麼類型的腹瀉(如果家長把握不大,建議及時就醫喲)。

1.腹瀉的分型

排除了痢疾後,我們就可以從孩子的大便情况來看看孩子屬於哪種分型。

(1)傷食泄:孩子的大便酸臭,大便中夾有不消化的食物、奶瓣,腹瀉後痛感减少。

(2)脾虛泄:孩子吃完東西後立即腹瀉,大便稀溏,顏色淡黃,味道不臭,反復發作。

(3)濕熱泄:孩子想要上廁所時非常急迫,大便的狀態是水樣或者蛋花樣,味道臭,尿液少並且是黃色的。

(4)寒濕泄:孩子的大便清稀,顏色淡,味道微腥但是不臭。

還有一種情况是:孩子突然腹瀉,便次頻多、大便稀、有黏凍膿血、腹痛明顯,此時有可能是痢疾(細菌性痢疾)。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如發現大便常規檢查膿細胞、紅細胞多,可找到吞噬細胞,請聽從醫生醫囑。

4

小兒推拿來幫忙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調理方案▶

5

食療

根據不同的腹瀉,可以選擇以下的食療方,具體的做法及食材可以左右滑動圖片查看。

傷食泄:白菜幹粥。

脾虛泄:淮山蓮子扁豆粥。

濕熱泄:扁豆薏仁粥。

寒濕泄:蘋果泥。

食療方一周建議吃一到兩次即可,6個月以下的孩子不吃。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食療方▶

6

預防與注意要點

(一)飲食的注意要點

1.腹瀉急性期可以暫時禁食,這有利於孩子的腸道休息。

2.緩解期,清淡飲食,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3.腹瀉期間禁止食用肥膩油炸以及生冷瓜果。

4.腹瀉期間少吃黃豆或者是豆製品以免新增腸蠕動脹氣。

(二)如何預防孩子腹瀉

1.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

2.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3.適當補充鋅劑,可以有助於改善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的復發,具體用量建議帶孩子到專業的醫療機構聽從醫生的建議。

根據節氣的不同特徵,採用小兒推拿給孩子做調理,有助於增强孩子體質,讓孩子少生病、更健康。

不過,小兒推拿想要達到效果,依據孩子的體質和身體狀態給予適合的穴位處方很重要,其次是手法,關鍵在於"輕快柔和,平穩著實"這幾個要點。

執行編輯:莊映格

稽核校對:何明坤

責任編輯:宋莉萍

點亮"在看",轉發分享,一起"手"護孩子健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