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與中醫|黃栗留鳴桑葚美——帶你品嘗三道桑葚藥膳
admin
2022-01-04 10:18:03
0

原標題:詩詞與中醫|黃栗留鳴桑葚美——帶你品嘗三道桑葚藥膳

<!---->

0 1

原詩賞識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trong>《再至汝陰三絕》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宋代歐陽修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黃栗留鳴桑葚美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紫櫻桃熟麥風涼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朱輪昔愧無遺愛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白首重來似故鄉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0102/7bbaf186e6824ff680af081630e958b7.jpeg "/>

< strong>背景:英宗治平四年(1067),歐陽修被罷免參知政事,出任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知州(太守),借道汝陰,作短暫逗留,並作詩三首,此詩便是其中一首。

< strong>原文翻譯:黃鸝啼鳴桑葚美,紫色的櫻桃熟了,輕風吹起麥浪,微微凉。 我很慚愧在我的任期沒有給予鄉親們更多的關愛,但是等我白髮蒼蒼年老的時候重新來這裡,依然會感覺像我的故鄉一樣。

首聯兩句,描寫汝陰的四月風光,黃鶯飛舞,來回穿梭於桑葚之間,歡樂鳴啼。 末聯兩句為借景抒情,一是謙虛檢討在此地任職時,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好,業績不多,沒給百姓留下什麼仁愛實惠; 二是表示自己與當地百姓的感情深厚、融為一體,已把汝陰當成了自己的故鄉。

0 2

詩中提到的中藥:桑葚

< span>來源:本品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果穗。 4~6月果實變紅時採收,曬乾,或略蒸後曬乾。

< span>產地: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主產江蘇、浙江、湖南、四川、河北等地。

< span>性味:甘、酸,寒。

< span>功效:補血滋陰,生津潤燥。

< span>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或熬膏、浸酒、生啖。

< span>注意事項:脾胃虛寒便溏者禁服。

0 3

藥食同源

1.

< strong>桑葚果醬

< span>資料:桑葚100克、糖適量、水適量。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0102/1a303b4475b8428e8550b7903cbcb457.jpeg "/>

< span>做法:1、桑葚洗乾淨之後放風幹,把表面的水風乾。 2、桑葚和糖按照3:2的比例放到鍋裏,輕輕拌勻,放置12小時之後,表面的糖開始融化。 3、然後在放到爐子上面煮,煮到濃稠就基本完成了。 4、做好的桑葚果醬,取少許,按照個人喜好加入涼開水之後即可飲用。 果醬還可以夾在方塊麵包裡面,還可以加入酸嬭裡面調味,同樣非常美味的。

< span>功效: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渴,潤腸燥等功效。

2.

< strong>桑椹紅棗粥

< span>資料:大米50g、糯米15g、桑椹幹10g、紅棗5顆、水適量。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0102/57b20fb477ca49c882acdd8720869770.jpeg "/>

< span>做法:1、大米、紅棗淘洗乾淨,備用。 2、桑椹幹去除雜質和柄梗,淘洗乾淨。 3、將淘洗後的大米、紅棗、桑椹一起放入電壓力鍋中,加入適量清水,選擇"煮粥"。 4、煮至粥熟,出鍋即可。

< span>功效:此粥益氣和中,有補益肝腎、滋陰養血、明目潤腸等功效。

3.

< strong>桑葚酒

< span>資料:桑葚,白酒,冰糖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0102/2331bee2c5d444939e1b05d452749919.jpeg "/>

< span>做法:1、桑葚洗淨控幹水分,玻璃瓶洗淨消毒晾乾,桑葚放進瓶裏。 2、一層桑葚,一層冰糖的順序,然後加滿酒沒過桑葚,密封好口放置陰涼通風處。 3、1個月即可過濾飲用。

< span>功效:桑葚酒是潮汕古老的果酒,具有補血、强身、益肝、補腎、明目等功效。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0102/793dce22163540bcb7c796b1b5e964f3.jpeg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胡世雲主任"公眾號

執行編輯:張靚雯

稽核校對:莊映格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責任編輯:宋莉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