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診室|冬季哮喘高發季,溫補陽氣消陰寒是關鍵
admin
2022-01-05 19:35:54
0

原標題:林琳診室|冬季哮喘高發季,溫補陽氣消陰寒是關鍵

<!---->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呼吸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

< strong>【開欄語 本欄目是廣東省中醫院呼吸科大科主任、學科帶頭人林琳教授帶領呼吸科大科團隊開辦的專刊欄目,致力於中醫體質平衡、保健養生和呼吸系統常見病疑難病的預防治療調理,將介紹陰平陽秘健康生活知識,日常保健技巧,養肺護肺常識,並介紹肺部結節,肺癌, 間質性肺病,慢阻肺,哮喘,支氣管擴張,各種病毒和細菌性肺炎,急、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等各類呼吸疾病的預防、治療、日常調理及肺康復。

< strong>診室案例

李先生患有哮喘多年了,一般正常情况下都沒啥不舒服,只在感冒或者疲勞時哮喘偶有發作。最難過的就是冬天天氣寒冷或者突然降溫的時候了,不但會喘咳,還不斷流清鼻涕,很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而且十分不雅觀。去年冬天降溫時恰逢他工作繁忙整個人很疲勞,於是不慎著凉了,最開始只是少許咳嗽,喉嚨發癢,鼻塞流鼻涕,吃些順爾寧、開瑞坦,噴些哮喘藥後,想忍忍熬過去。但事與願違,吃了兩天藥後因喉嚨癢刺激而發的咳嗽繼續向下蔓延,出現胸口、氣管癢,氣,嗆咳不停的症狀;夜晚更嚴重,氣喘,喉頭嗚鳴,被咳嗽擾得無法入睡,急忙來廣東省中醫院找林琳教授就診。

李先生自訴咳嗽氣喘,喉頭氣管發緊還有喘鳴聲,流清鼻,鼻塞,頭痛,怕冷,出汗,大便爛,口幹,脖頸連著背部酸痛怕風。 林教授看李先生面色蒼白,精神疲倦,舌頭暗胖,苔白,摸脈是雙側脈浮緊的脈象。 一派外有風寒困束,內有寒濕阻滯,脾腎陽氣不足的表現。 林教授告訴李先生,他這是內寒疊加外寒,雙寒困肺,不徹底清除寒氣,恢復好脾腎陽氣,病情將繼會續發展加劇,最後很有可能會發展為慢阻肺,還會影響到心臟。 但也不要太焦慮擔心,這個病是可以治的,只要積極配合治療一段時間是有機會治癒的。 李先生聽從林教授的醫囑,中西醫結合治療。 吃了兩周中藥配合西藥,咳嗽氣喘消失後,又以中醫針灸、湯藥和膏方鞏固,調補脾腎元氣,溫中補肺,散寒固本。 很快一年過去了,這一年中李先生的氣色大有好轉,林教授告知李先生,每年冬天最好都來調理鞏固一下身體。 前段時間寒潮來臨,又見李先生來諮詢治療。 這次再見時可見李先生面色雖白但光澤可見,天氣變化或者太冷會流鼻涕,但這一年極少哮喘發作,感冒也不多。 體力較前也大大改善,仍舊容易出很多汗,大便一天兩次,舌頭淡紅,白苔,脈略弦緊。 林教授告訴李先生:他的錶寒大部分都已經祛除了,現時仍存在裏寒錶虛,繼續治療可望穩定好轉。 並繼續按固錶補元氣的原則以治療。

哮喘之本為氣陽不足,外寒內濕困肺

從哮喘的發病原因可以看出,哮喘的發作是內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 氣陽不足,外寒內濕困肺是哮喘發生的根本,哮喘患者自身必正氣不足,囙此容易受外界侵襲,尤其是煙霧、异味、油烟、粉塵等物質的刺激,會導致鼻腔、呼吸道等出現氣道痙攣。 而氣陽虛弱患者的衛外功能不足,易使外界的氣體進入體內之後產生病變。 所以不僅要做好防護,更要固護好正氣、陽氣。 囙此治療上應當溫補陽氣消陰寒以治本,通過"扶正固本"减少哮喘的發作次數,使病情長期緩解。

冬季治療哮喘需注重溫陽化濕、養血固精

針對哮喘患者氣陽虛弱、外寒內濕困肺的根本,溫補陽氣消陰寒的治療原則應該貫穿治療的始終。 冬季氣候寒冷,是哮喘發作的高發季節,在冬季治療哮喘需要注重溫陽化濕、養血固精,這樣有助於來年的陽氣昇發,還可以化解寒濕困肺,有助於預防哮喘的發作,促進哮喘患者的身體康復。

冬季哮喘調養須知

"肺為嬌髒,不耐寒熱",對哮喘患者來說,冬季做好調養是非常必要的。

①冬天氣候寒冷氣溫變化大,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時添加衣物,外出戴好口罩帽子。

②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後再起床,保證充足的睡眠。

③冬季還應適當鍛煉,循序漸進,常曬太陽,外出呼吸新鮮空氣,忌長時間門窗緊閉。

④調暢氣機,保持情緒的舒暢。

⑤適時進補,使肺氣得以滋養,减少哮喘的發生,可經常吃些益氣助陽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驢肉、大蝦、雞湯等,以及芝麻、豆製品、蜂蜜、蘿蔔、雪梨、荸薺、鴨梨、蓮子、山藥、藕、核桃等滋陰潤燥、潤肺止咳的食物。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0105/295f198d10574ea7afaa4a547b2bc7e7.jpeg "/>

養血溫陽除濕寒藥膳推薦——當歸生薑羊肉湯

食材:當歸三兩(90克)、生薑五兩(150克)、羊肉一斤(500克)

製作方法:將羊肉洗淨,除去筋膜,切成小塊; 將生薑切成薄片。 將生薑片和當歸用紗布包裹後,與羊肉塊一起入鍋; 加適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微火煨兩個小時,適量加鹽調味即可吃肉喝湯。

< strong>醫學指導: 林琳,主任醫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學術帶頭人,國醫大師周仲瑛、洪廣祥、晁恩祥教授學術繼承人。 廣東省名中醫劉偉勝教授學術繼承人。 現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熱病分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副主委,世中聯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擅長: 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科學研究,擅長中西結合治療哮喘、肺部炎症、支氣管擴張、慢阻肺、肺癌、肺部結節、各種原因的急慢性咳嗽、間質性肺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 ️擅長呼吸系統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肺康復治療科技。 ️擅長運用中醫藥辨證治療各種疑難雜症。 ️擅長體質平衡健康調理。

牽頭製定《慢阻肺中醫肺康複指南》和《中成藥治療成人流行性感冒臨床應用指南》。 參與製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診療指南(2011版)》《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等多項行業指南。 獲首届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全國和廣東省五一勞動獎、全國和廣東省三八楷模,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南粵巾幗十傑、廣東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廣東省傑出女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主編出版專著6部,發明專利4項。 科研成果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廣州市科技進步獎等9項,發明專利3項。

出診時間:

週二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研修樓七樓治未病門診

週四上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門診三樓特需門診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trong>呼吸科大科團隊簡介

廣東省中醫院肺病科成立於1986年,30多年已建設成為中西醫結合診療水准過硬,綜合服務能力强,行業學術地位高的學科,被遴選為國家華南區域中醫肺病診療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臨床重點專科,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內享有較高行業知名度。

專科圍繞慢阻肺、慢性咳嗽、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癌、肺結節、間質性肺病、肺動脈高壓、慢性呼吸衰竭、睡眠呼吸障礙等慢性肺系疾病進行深入的臨床與理論機理研究。 通過挖掘和傳承古今經驗,開發系列特色外治療法和內服方藥,學術水準在全國中醫院領先在前。

專科團隊擅長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涵蓋疾病早期預防、治療、康復、慢病管理等覈心內容。 專科中醫特色鮮明,開展自血療法、中藥穴位貼敷、穴位注射、中醫肺康復等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