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咽喉頭頸科主任醫師、學術帶頭人李雲英教授。
開欄語
本專欄將定期推送中西醫耳鼻咽喉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養生保健科普知識,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保駕護航!歡迎持續關注!
中醫名著《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
三七,是臨床各科常用的中藥,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主治各種出血證,瘀血證,瘀血腫痛、跌打損傷等屬於瘀血阻滯者。今天,李教授帶大家認識這味活血止血的名藥。
三七別名山漆、金不換、血參、人參三七、參三七、田七、滇三七、盤龍七。雲南盛產三七,故名"滇三七",歷史上在廣西田陽交易,故又名"田七"。
三七的功效作用
【藥性】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
【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①主要用於各種出血證,瘀血腫痛、跌打損傷等屬於瘀血阻滯者;②西醫診為顱內出血、腦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屬出血而兼有瘀血阻滯者;③冠心病、高血壓病、偏頭痛、慢性萎縮性胃炎、化膿性闌尾炎、急性腦梗死屬瘀血阻滯者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磨汁塗;或研末調敷。
三七
【使用宜忌】
1.禁忌人群:孕婦慎服。三七有强大的活血功能,不利於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女性朋友在月經期間服用三七,易導致月經過多。
2.生打熟補:三七是生熟兩用的中藥。生三七粉用溫水調服可用於活血化瘀,止血消腫;熟三七做成藥膳食用,主要是補血補氣,扶氣固本的作用。
3. 不能過量:一般體質的人,一日總量為2-6克左右。
三七在耳鼻咽喉科疾病中的應用
中醫認為,臟腑功能調順,氣血運行通暢則官竅功能健旺。若臟腑功能失健,可出現血虛、氣虛、氣結,脈絡不暢,可致氣滯血瘀痰凝,閉阻官竅而致病。如耳、鼻閉塞,耳脹耳閉,耳聾耳鳴,眩暈,咽喉不利,喉喑聲嘶,痰包,腫瘤等。
①耳病:病程日久,邪毒滯留,經脈痞塞,氣血瘀阻,或外傷、創傷、而致脈絡受損,氣血不暢或血溢脈外,所致耳外傷、耳閉、耳鳴耳聾、眩暈。
②鼻病:若外邪時犯鼻竅,正不勝邪,邪毒久留不去,阻於脈絡,遏滯氣血,以致氣滯血瘀,鼻窒加重,導致長期持續性鼻塞,鼻甲肥大色暗紅,表面凹凸不平,質較堅硬,嗅覺遲鈍等。抑或是外傷血瘀,血溢脈外致清竅血脈不通,如鼻損傷,鼻出血。
③咽喉病:喉痹反復發作,餘邪滯留喉竅,久則脈絡淤滯,閉阻咽喉而為病。如咽部的淋巴濾泡增生,聲帶的肥厚、廣基息肉,廣泛性充血、麻痹等,多為氣滯血瘀痰凝或脈絡受損所致,可用三七以活血軟堅散結,消腫利喉開音。
總之,辨證為血瘀之症者,可選用通血脈、祛瘀滯的三七,可單用或複方。對久治不愈的疾病尤佳
三七的藥膳茶飲推薦
三七山藥粥
【來源】《百病飲食自療》
(1)功效:益氣補虛通絡。適用於氣血不足之月經過少,質稀色淡,小腹痛,頭暈眼花,耳鳴,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
(2)資料:三七10g,山藥、大米各30g。
(3)做法:三七切片,先煮30分鐘,再入山藥、大米同煮為粥服食。
黑山栀酒
【來源】《東方藥膳》
(1)功效:消炎,活血,止血。主治鼻衄。
(2)資料:黑山栀50g,三七末3g,百草霜15g,黃酒300mL。
(3)做法:上藥用黃酒煎至减半,去渣,備用。
(4)用法:口服,每日1劑,分2~3次服。忌食辛辣油炸食物。
玉蝴蝶三七花茶
【來源】《茶藝網》
(1)功效:治療咽喉腫痛、聲音沙啞。
(2)資料:玉蝴蝶、三七花各5g。
(3)做法:將上述材料用沸水沖泡10分鐘後即可。
(4)用法:不拘時,代茶飲。
三七人參煲雞
(1)功效:治療氣虛血瘀型神經性耳聾耳鳴、眩暈等症。
(2)資料:田七15g,人參15g,烏雞500g,生薑5片。
(3)做法:清水2500ml(約10碗),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煮1.5小時,下油、鹽,3-4人量。
李雲英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醫大師乾祖望教授的學術繼承人。
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耳鼻喉口腔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嗓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精編教材《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副主編。
曾獲"中國首届傑出女中醫師""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醫務工作者""南粵巾幗好醫師""南粵優秀教師""首届顏德馨優秀中醫藥人才獎""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羊城好醫生"等稱號。
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擅長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診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對咽喉嗓音疾病有較深入的研究。
擅長:鼻炎、聲嘶、咽喉炎、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中耳炎、耳鳴耳聾、眩暈、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見疑難病症的診治。
出診時間:週一上午、週四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耳鼻咽喉頭頸科門診);週二上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耳鼻咽喉頭頸科門診)。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咽喉頭頸科
李雲英何盈
執行編輯:莊映格
稽核校對:何明坤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