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是連接中樞神經和外周神經非常重要的通道,也是把大腦下發的命令傳遞到人體各個部分的關鍵。 p>
脊髓損傷是指由於外界的直接或間接因素而導致脊髓的損傷,在損傷部位產生功能障礙,包括運動、感覺等。 p>
脊髓損傷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脊髓損傷,原發性脊髓損傷是指外力的作用損傷而致的直接損傷,繼發性脊髓損傷是指由於外力的作用, 造成脊髓水腫、壓縮性骨折或椎間盤破碎等形成脊髓壓迫,而造成對脊髓的進一步損傷。 p>
據《柳葉刀》最新資料顯示,我國脊髓損傷患者超過370萬人,每年新增患者高達9萬人。 p>
脊髓損傷後身體的很多功能會出現很多的功能减退和功能障礙,最常見的症狀有:
大小便功能障礙、感知感覺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外陰綜合征、癱瘓、 疼痛、麻木、肌肉痙攣、肌肉萎縮、壓瘡(褥瘡)、心理障礙、 睡眠障礙等。 span>
那麼脊髓損傷患者能够康復,正常生活嗎? p>
湖南湘潭一比特6歲女童被確診為脊髓損傷,在父母與本人的努力康復下,一年多後能够站起來跳舞了。 p>
< span>微博截圖
我們在敬佩女孩與其父母堅韌不拔的精神的同時,也該認識到康復治療對脊髓損傷的重要性。 p>
那麼脊髓損傷患者如何進行康復治療呢? p>
康復護理措施
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護理措施是康復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應始終圍繞全面康復目標,與康復醫師等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脊髓損傷患者的殘存功能。 p>
急性期康復治療措施
急性期康復的目的是防止臥床併發症,對殘存肌力或受損平面以上的肢體進行肌力和耐力訓練,為以後的康復治療創造條件,主要措施如下。 p>
恢復期康復治療措施
在恢復期監督、保護、輔導患者去實踐已學習到的日常生活動作,指導患者獨立完成某些功能訓練。 p>
併發症的治療
①深靜脈血栓形成(DVT):被動活動下肢,定時翻身,不使腓腸肌部位持續受壓。 DVT一旦形成,應抬高患肢,在無有效的抗凝治療時不進行關節被動活動,以防止栓子脫落導致肺栓塞。 p>
②疼痛:脊髓損傷患者疼痛的發生率約為69%,傷後半年內的發生率最高。 隨著病程進展,疼痛閾值上升或患者耐受,疼痛程度與頻率會減輕。< span>必要時可使用止痛劑治療。 p>
END
有用就擴散
參考資料
[1]鄒坤良. 脊髓損傷的早期康復[J]. 益壽寶典,2020(16):0175-0175. p>
[2]梁維娣,周鳳華. 脊髓損傷的康復治療[J].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誌,2016,第23卷(11):3-4. p>
圖:稿定素材
上一篇:春季白癜風高發期丨該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