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腎科的門診中,經常有患者問醫生:"我都沒有胃病,醫生為什麼給我開碳酸氫鈉片?這個藥和腎病好像沒什麼關係啊!" p>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tFrMB+7VwiBW2HbD2hOnH8mJ5ULT+qz1crB9Zo+mUNPc1KUaOXjhNXM1NDnipoibOF76iqETaE5PHoQaeEu1ae1IC9hAvWzWy04rQaYS8g0="/>
這不奇怪,因為在碳酸氫鈉片的說明書上,顯眼地寫著:用於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熱感(燒心)、反酸。 p>
其實這個俗稱"小蘇打"的小藥片,在腎病領域應用得非常廣泛。 p>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tFrMB+7VwiBW2HbD2hOnH8mJ5ULT+qz1crB9Zo+mUNOe9u2dPRcDB4W+cbYaGdXkY0fNX8qV4E6dlsXKIUwu3hhu/6IX05ufdpHpYcntcU0="/>
大家都知道腎臟有五大生理功能,一、排泄機體廢物,二、調節體液平衡,三、調節電解質平衡,四、調節酸堿平衡,五、分泌生物活性物質。 p>
腎友們都知道關注腎功能名額如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但很少有人會留意到一個名額——總二氧化碳(TCO2),或叫碳酸氫根。 p>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tFrMB+7VwiBW2HbD2hOnH8mJ5ULT+qz1crB9Zo+mUNMWkvzZvcaULSaQCcUToXAsl6HNnfFPNVmJBVHICeXHPAZh6mXMmZ/LyWuANIOy7hI="/>
TCO2體現的是機體是否存在酸中毒的名額。 酸堿平衡對機體非常重要。 腎功能下降、血肌酐升高的患者,幾乎都伴隨著不同程度的"酸中毒"。 如果腎病患者抽血檢查發現,TCO2下降,往往是發生了酸中毒,其中以代謝性酸中毒最常見。 p>
在慢性腎病1-2期的患者中,TCO2下降不算常見。 但隨著腎功能的進一步下降,到了慢性腎病3期及以後,酸中毒的情况會越來越多見,特別是疾病發展至終末期腎病時,TCO2常常下降到18以下。 p>
1、為什麼會發生酸中毒? span>
因為腎臟有排出尿液的功能,不僅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還負責維持機體的酸堿平衡。 當腎功能下降以後,腎臟排酸保堿的功能出現障礙,體內的酸性物質無法通過尿液排出,血液裏的酸性物質含量就會逐漸上升,最終引發酸中毒。< span>
2、酸中毒有什麼危害? span>
酸中毒發生後,血液裏的酸性物質會刺激腎小球的內皮細胞、系膜細胞以及腎小管等,引起腎損傷,促使腎功能進一步下降。 另外,機體內產氨增多,也會導致腎臟纖維化,加重腎損傷。 此外酸中毒發生時,身體會快速分解掉體內的蛋白質,造成營養不良。 p>
總之,酸中毒越嚴重,腎功能越差,反之亦然,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p>
3、酸中毒有什麼症狀? span>
輕度代謝性酸中毒並無自覺症狀,但隨著酸中毒的加重,患者會逐漸出現乏力、噁心嘔吐、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症狀,救治不及時可危及生命。 p>
4、酸中毒如何治療? span>
輕度酸中毒需要口服堿劑,常用的堿劑就有碳酸氫鈉,也就是小蘇打。 腎病患者用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酸中毒、延緩腎衰竭進展。 p>
但當體內血液的二氧化碳持續過低、酸中毒難以改善,甚至低於15mmol/L時,則需要透析來治療。 此時患者往往已經是發展到了尿毒癥,甚至出現了高血鉀、心衰等併發症,需要維持規律透析。 p>
5、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span>
肉類食物會比植物類食物代謝產生更多的酸性物質,導致血清碳酸氫根濃度下降。 囙此,存在酸中毒的腎衰患者,要適當限制肉類食物的攝入。 span>
此外,由於普通的主食如大米、麵粉中含有植物性蛋白質,腎衰患者食用後會產生含氮廢物,以麥澱粉(或玉米澱粉、白薯粉等)代替部分或全部主食,可以减少植物蛋白的攝入,减少酸性物質的產生,以達到降低尿素、減輕氮質血症、改善臨床症狀的目的。 span>
碳酸氫鈉片除了可以治療酸中毒外,它還有一個很强大的作用——輔助降尿酸! strong>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很多痛風的患者都建議服用碳酸氫鈉片,它可以鹼化尿液,使尿液的pH值保持在合適的範圍,從而提高尿酸鹽的溶解度,避免形成尿酸鹽結石,减少尿酸結晶對腎臟的損傷。 span>
< strong> 溫馨提醒: 服用碳酸氫鈉會導致鈉攝入量增多,囙此有限制鈉攝入要求(如水腫、高血壓等)的患者,還要適當减少日常生活中鹽的攝入量。 span>
看到這裡,你還以為碳酸氫鈉片只是個胃藥嗎? 它還有如此强大的腎臟保護功能,可千萬不要再說醫生開錯藥了哦! span>
(本文所述藥物,建議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慢性腎臟病管理團隊
執行編輯:張靚雯
稽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