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餐桌上常見的“下酒菜”,居然是調味品,吃貨們表示不淡定了
admin
2021-07-25 12:51:03
0

原標題:餐桌上常見的"下酒菜",居然是調味品,吃貨們表示不淡定了

很多吃貨都對"吃辣"欲罷不能,上到

黃油火鍋

,下到

紅油辣條

,只因這種它能輕易刺激味蕾,引起味覺上的興奮,即便沒有胃口時,辣也能當作

"開胃良藥"

這也是"辣味食物"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而今天咱們要說得"香辣酥",也是因"辣"而聞名各地,相信很多吃貨對其都不陌生。

它是將幹辣椒

泡發、水煮、切段

,再裹上麵粉,加入

鹽、白芝麻、十三香

,經小火慢炸,待酥脆之後撈出,與熟花生仁混拌而成。

說直白一些,這就是一道

"炸辣椒段配土豆"

,只不過辣椒經過泡發、水煮、油炸之後,辣味顯著下降,基本只剩下香了,往往是通體油紅光亮,就連辣椒中間的麵粉,都呈金黃色。

辣椒的辣,芝麻的香,油炸過後的脆

,"香辣酥"這個稱號,可謂是名副其實。

當然千里不同俗,百里不同味,每個地區的飲食習慣各异,製作香辣酥時,所用到的配料、工藝也都均不相同。

例如辣椒的品種、調料的搭配等,甚至還有不放麵粉的。

在許多吃貨眼裡,"香辣酥"是零食般的存在,搭配米飯、饅頭食用,尤其在雲貴川等嗜辣地區,

將其當爆米花直接吃,也都算常規操作

除此之外,也是朋友聚餐時絕佳的"下酒菜",香酥又開胃,就連土豆在其面前,都顯得黯然失色。

但實際上,

這種家喻戶曉的"零食",本身並不是一道菜品,而是"調味品"。

如果您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平常吃的

香辣雞塊、香辣牛肉、香辣蝦

等菜肴,幾乎都離不開它的加持。

當你吃著辣酥酥的雞塊,稱讚大廚"炸辣椒"手藝棒時,可能很難想到,他只是在烹飪雞塊的過程中,倒入了一包香辣酥。

一直"引以為豪"的下酒菜,到頭來居然是調料——是不是顛覆了吃貨們的認知?

更顛覆的還在後面。

如今有很多商家,在製作"香辣酥"的過程中,為了新增分量,而加入過多的麵粉。

往往在一包"香辣酥"中,

除辣椒、花生外,還會有許多雞米花似的"炸麵糊"

,也是足足有近半的分量。

所以在最後,也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炸"香辣酥"的管道與配料:

首先辣椒我比較推薦"二荊條",因為無論從色澤,還是香味上都有一定優勢,輔料則是

鹽、生粉、花椒粉、胡椒粉、白芝麻、炒土豆

將幹辣椒切段去籽,用清水泡發10分鐘,再用沸水煮15分鐘撈出,目的是去除辛辣味。

以500克辣椒為例,加入鹽5克、花椒粉35克、胡椒粉3克、白芝麻30克、生粉30克,攪拌均勻。

油溫4成熱開炸,炸至金黃酥脆即可撈出,與熟土豆翻拌在一起即可。

——輕肥說——

記得在零幾年時的餐館飯店中,"香辣酥"才是真正的火爆,幾乎成了老闆們"留住食客"的最佳管道。

而如今,在這個美食遍地的社會中,"香辣酥"也因為重油、重辣的特性,逐漸不再適合人們的飲食觀念。

雖然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也建議各位吃貨們——

為了身體健康,不能說不吃,但也一定要少吃。

·END·

本文由@輕肥食譜原創,專注美食多年,歡迎關注,帶給您更多精彩。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