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東京奧運會"詭異"開幕式的吐槽,延遲一年的2020的東京奧運會正式拉開序幕。
雖說現時東京奧運會的部分比賽已經開始進行,我國的運動員也相應獲得不錯的佳績。
同時,咱們也預祝我國體育健兒書寫傳奇,為國爭光!
而此次奧運會開幕式運動會進場時,我們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原本三强之一的俄羅斯代表隊,卻沒有了聲音?
官方解釋回應,稱俄羅斯代表隊由於早前因興奮劑醜聞,而被禁止參加東京奧運會,只能以俄羅斯奧會名義參賽,這也意味著這對俄羅斯的奧運歷程來講,是"至暗時刻"。
當然,這裡面的來龍去脈具體也不得而知。
但至少,俄羅斯的頂級運動員依然可以代表自身國家去參賽,依然可以為自己國家拿下榮譽。
(2016年裡約奧運會,俄羅斯代表團因興奮劑被大規模取消資格)
興奮劑,自古以來就伴隨著奧運會
每逢一些重要比賽,總避免不了一些運動員在比賽前被檢驗出服用興奮劑的醜聞。
就比如這届奧運會,澳大利亞馬術運動員傑米·克蒙德就在奧運會開始前就被檢測出古柯鹼藥檢呈陽性,這也是東京奧運會的首例興奮劑陽性事件。
(東京奧運會的首例興奮劑陽性事件)
對於很多人而言,興奮劑是現代產物。
但事實上,早在歷史資料記載,興奮劑早在西元前776年就曾出現,就有人明顯在比賽中使用刺激劑來參加比賽。
而在西元前3世紀,有參賽選手在古代奧運會上試圖服用毒蘑菇中的毒素,從而麻痹自己來參賽。
而隨著歷史發展,各大體育賽事也不斷出現,興奮劑也五花八門地出現。
在1865年阿姆斯特丹游泳比賽中,就有首例運動員被媒體報導服用興奮劑的記錄。
隨著興奮劑不斷濫用,最終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開始嚴厲禁止"興奮劑"行為出現在各項比賽。
怎麼樣才算興奮劑?
在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中,將"興奮劑"定義為:參加競賽的運動員使用任何異體物質,或以不正常的量和不正常進入機體的途徑使用生理物質,試圖人為地以不正當的管道提高其在競賽中的運動成績。
除了限制興奮劑藥物使用外,委員會也隨後將其他違禁醫療措施被列入為這一範圍內。
哪些屬於興奮劑呢?
按照《2016年禁用清單國際標准》就有將興奮劑分為12種,歸納為3大類,分別是所有場合禁用的物質、賽內禁用物質以及特殊項目禁用物質。
而這3大類的興奮劑主要包括以下這些物質:
當然,不同的興奮劑有不同的"效果",那些想要"走捷徑"的運動員都會按照自己實際身體情况,又或者結合自己比賽項目,從而選擇不同的興奮劑。
就好比利尿劑,能够快速减重,通過稀釋和改變服用過禁藥的排泄速率來逃避興奮劑的檢查。
但長期濫用會引起低血鉀、缺鉀,自然人會容易出現疲勞、無力、麻痹甚至肌肉壞死。
再比如刺激劑的代表----苯丙胺,可以减少服用者的疲勞度,能够更好的在短時間內增高人的靈敏性和攻擊性。
但也會引起服用者神經興奮、心神不寧、心律失常等副作用,而且還會新增服用員的敵意和攻擊性,從而出現幻覺,嚴重還會引發腦溢血死亡。
再比如肽類激素,能够促進服用者紅細胞生成素提高,增高血紅蛋白含量,血液中攜帶氧氣能力也提高。
但長期濫用會引發靜脈血栓、心血管硬化,嚴重的還會引發心肌梗死或者腦梗。
興奮劑的濫用,從而引發運動員在比賽中猝死的意外
早在1904年奧運會,馬拉松選手希克斯成為現代奧運史上第一位有案可查的服藥選手,他因賽前服用了士的寧獲得冠軍,在終點後因興奮劑中毒而暈倒在地。
(賽後很多報紙都提到了士的寧這種藥物)
而在1960年奧運會上,丹麥運動員努德·詹森在參加100公里自行車計時賽時突然摔倒死亡,通過解剖後才發現他死於服用過量的苯丙胺和酒精的混合劑。
囙此,他成為奧運史上首個有記載確認因服用興奮劑而亡的運動員。
(1960年羅馬奧運會,100公里計時賽上詹森突然摔倒,隨後猝死)
運動,本質上就是為了讓人類強壯
無論處於什麼原因,還是選擇服用哪類藥物,服用興奮劑參與比賽都是違規違法。
運動本質上就為了全人類有著更強壯的身體,奧林匹克精神也是為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團結。
若為了獎牌,而搞垮自己的身體,那還不能拿什麼來享受勝利帶來的滋味呢?
當然,獎牌背後這些利益,只能說見仁見智吧!
參考文獻:
【1】張立豔,阮圓圓,張英鋒,馬子川.興奮劑的種類、毒性及其檢測〔J].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9(4):314-321【2】張建麗,徐友宣,邸欣.興奮劑中β2-激動劑的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學雜誌,2013.22(5):49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