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心學堂|心跳驟停真兇險,胸痛中心護安全
admin
2022-05-12 19:21:18
0

原標題:塑心學堂|心跳驟停真兇險,胸痛中心護安全

<!---->

塑心學堂開欄語 用心呵護生命,用愛延伸服務,塑心學堂專欄將定期推送心臟和急危重症相關的防治及養生保健科普知識,為您排憂解惑!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打球突然心跳停,急救會診速進行

近日熱愛運動的張先生與往常一樣和同事打球,在揮汗如雨、一番搏殺後,張先生突然覺得胸悶胸痛,頭暈目眩,緊接著就不省人事了。 在場的同事緊急撥打120,當地醫院立即出車。 醫護人員到達現場時,發現張先生已經心跳驟停,立即予以心肺復蘇、電擊除顫以及藥物治療等積極搶救,初步恢復心跳後接回醫院。

當張先生被送至當地醫院急診科後,他的生命體征仍非常不穩定,神志淡漠,呼吸斷續,心率快,血壓低。 急診科黃國柱主任為他做心電圖檢查,發現他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結合張先生突然暈厥,心跳驟停,病勢汹汹,需要爭分奪秒地與死神賽跑! 隨即黃主任立即聯系合作醫院廣東省中醫院胸痛中心/重症醫學科的綠色通道電話開始遠端會診。

當地醫院急診科的心電圖提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胸痛中心救生命,防護抗疫兩兼顧

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值班二線孔勇傑主治醫師收到電話並初步瞭解病情後,認為此患者是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引起的暈厥及心跳驟停,左主幹(LM)病變的可能性非常大。 唯一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的方法就是急診冠脈介入治療(PCI),建議當地醫院立即轉運至我院胸痛中心行緊急PCI手術。< strong>對於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時間就是生命,每拖延一秒,患者的危險程度就會新增,開通綠色通道與死神賽跑。 當地醫院與我院胸痛中心達成一致,隨後立即派出120救護車將患者儘快送至我院介入中心。

雖然當時張先生的核酸結果未出,在查驗他的健康碼及行程碼,完善流行病學調查,排除可疑新冠接觸史後,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郭力恒主任當機立斷,决定按醫院要求在充分防護下為患者行緊急PCI手術。

當載著患者的救護車一路鳴笛趕回醫院的同時,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介入中心導管室已經為患者安排好了緊急介入治療的一切準備。 重症醫學科招煦傑、廖鵬達主治醫師以及介入中心袁海英、羅巧瑩護士已穿戴好防護用品,高效快速地進行著搶救的準備。 當張先生一抵達介入中心後,對他的迴圈狀態迅速作出判斷,考慮病情兇險,先予以先植入主動脈球囊反搏(IABP)輔助迴圈,初步穩定迴圈後開始爭分奪秒的急診介入手術。

招煦傑、廖鵬達主治醫師為患者做急診心臟手術

冠脈造影確認了之前的判斷,張先生的冠狀動脈左主幹(LM)次全閉塞、前降支中段(LAD)嚴重狹窄,僅殘留微細的部分血流。 左主幹病變是十分高危的病變,必須保證左主幹以及前降支、迴旋支的血流都能通暢。 招煦傑主治醫師在IABP的支持下順利為患者植入了2枚冠脈支架,解决了左主幹到前降支的所有病變,同時保住了分支,不僅使病人立即恢復正常的冠脈TIMI3級血流,保證了充分的心肌灌流。

突發心跳驟停,心肺復蘇很關鍵

"本次張先生突發心跳驟停十分兇險,其成功救治亦有賴於及時的心肺復蘇,否則患者很有可能當時就會猝死,從而失去做手術的機會",廣東省中醫院張敏州教授分析道。 據統計,我國每年發生心臟驟停的人高達55萬,平均每天死亡1500人,搶救成功率不到1%。 心臟一旦驟停,沒有血液流向腦、肺等重要器官,很有可能會導致猝死。患者發生心臟驟停後,約3-4秒會出現頭暈、黑蒙; 10-20秒失去意識; 30秒到60秒呼吸就停止; 4~6分鐘,腦細胞發生不可逆損傷! 囙此,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黃金時間是越早越好,心跳驟停搶救的黃金時間只有4分鐘

當發現心跳驟停的患者時,應該馬上呼叫120,同時實施心肺復蘇。 心肺復蘇術可以由一個人(一個人交替進行呼吸和胸部按壓)或兩個人(一個人做救援呼吸,一個人做胸部按壓)完成。 在心肺復蘇術中,單個施救者按壓30次,然後進行兩次呼吸。 如果有兩名救援人員在場,按壓與呼吸的比例為15:2,按壓的速度為每分鐘100至120次。 心肺復蘇術應繼續進行,直到120到達或患者情况穩定。

中西結合提療效,標本兼治護養心

在爭分奪秒為張先生開通綠色通道,實行急診手術並開通冠狀動脈血管後,患者神志狀態恢復清醒,生命體征較前穩定,隨後在重症監護病房進一步監護治療。 雖然冠脈PCI手術開通了心臟大血管的病變,但也不能忽視後續的心臟"保養"。 張先生服用了廣東省中醫院的"藝員藥物"——通冠膠囊。 該藥結合了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五臟相關"理論及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血瘀證"理論的精華,以黃芪、丹參、水蛭等配伍結合中藥藥理擬方而成,得到兩位國醫大師的首肯:組方嚴謹,藥簡力宏,君臣佐使,配伍搭檔。 廣東省中醫院張敏州教授曾用通冠膠囊治療104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後一直使用通冠膠囊,未有心疾發作,隨訪至110歲高夀健康良好,創世界醫學奇迹。 以通冠膠囊為主的相關研究成果,更是在2021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此外,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護理團隊立足中醫傳統八段錦及中醫康復理念,依託鄧鐵濤教授養生康復學術思想,結合中醫臟腑經絡學說,以心肌梗死患者介入術後的運動康復需求為切入點,創立"臥-坐-立"八段錦序貫療法。 張先生在護理團隊的指導下在床上開展八段錦療法,實施早期的心臟康復,恢復良好後出院。

廣東省中醫院的"藝員藥物"——通冠膠囊

張先生是家裡的頂樑柱,這次突然倒下,無疑給這個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 得益於及時的心肺復蘇及緊急的PCI手術,將在鬼門關前走了個來回的張先生成功救回。 大德路總院胸痛中心秉承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的宗旨,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搭建綠色通道; 在新冠疫情下胸痛中心常態化運行,疫情防控與急診手術工作兩手抓,無論何時均為患者提供最佳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服務。

➤塑心學堂|運動防心病,別打對抗賽

➤塑心學堂|心血管病人用藥4忌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供稿: 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醫院重症醫學科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執行編輯:劉文婷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稽核校對:莊映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