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德,人稱"德叔",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58歲的楊姨是社區的廣場舞隊長,每天早晨運動跳舞。 10年前,她出現怕風、怕冷、出汗多的症狀,喉嚨好像總有東西,舌頭腫脹常被自己咬到。 除此之外,每晚難以入睡又易醒,整晚斷斷續續只能睡4-5個小時,有時候還需要服用安眠藥助眠。 楊姨曾就診於多家三甲醫院,做了系列檢查也沒查出原因。 p>
醫生診斷其為更年期綜合征,但她服用了不少中藥和西藥,症狀依然反復。 近來天氣轉暖,楊姨出汗嚴重,一天要換七八件衣服,且大便難解。 舞伴們推薦了幾款凉茶,說清一清虛火。 喝了幾天後,楊姨又出
現了一堆新問題:渾身疲倦乏力、沒胃口、大便爛、腹脹、夜尿頻。 span>在《羊城晚報》上看到德叔專欄後,便來找德叔治療。 p>
楊姨的種種不適屬於絕經期前後諸證,臨床上多為潮熱汗出、焦慮、抑鬱、失眠等一系列症候,病證特點以虛實夾雜為主。 當人步入中老年,脾腎之陽逐漸虛弱。 腎陽是人體陽氣的根本,脾又是人體氣血的源頭,若脾腎陽氣虛弱不能斂陰,便會出汗多;< span>陽氣不足,風寒之邪由體表而入,則出現怕風; 脾陽不足,不能將水濕化掉,囙此出現舌頭胖大、邊有齒印。< span>脾虛則難以消化食物而食滯化火,出現咽喉不適
治療上,德叔以溫腎陽、健脾陽為法,佐以疏肝平肝,經過一段時間調治,楊姨出汗减少,睡眠明顯改善。 p>
立夏過後天氣逐漸炎熱,萬物繁茂,人的生理狀態也發生變化。 此時要順應節氣變化,平和過渡到夏季。 尤其是楊姨這類人群,由於天氣的原因,出汗多的症狀會加重,囙此起居方面莫貪涼,不要過早進食"祛濕解暑"食物。 另外,晚上睡好"子午覺",午睡時間不宜過長。 span>
平時還可按揉"足三裡""複溜穴""列缺穴"等穴位。 "足三裡"具有健脾和胃消積、補益腎精、強身健體之效; "複溜穴"的意思是反復和悄悄散失,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穴蒸發上行; "列缺穴"為肺經的絡穴,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任脈,具有宣肺利氣、利咽之效。 span>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於穴位處按揉,力度要適中; 每個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1次。 span>
臘鴨腎
猪瘦肉
巴戟天
陳皮
臘鴨腎3個,猪瘦肉150克,陳皮3克,巴戟天15克,生薑3-5片,精鹽適量。 span>
益氣養血,健脾溫腎。 span>
將諸物洗淨,臘鴨腎切塊備用,猪瘦肉放入沸水中焯水備用; 上述食材放入鍋中,加清水約1250毫升,隔水燉約2小時,放入適量精鹽即可。 span>
供稿:羊城晚報記者林清清
執行編輯:彭歐陽
稽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