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二首
蘇軾(宋)
其一
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
海棠真一夢,梅子欲嘗新。
拄杖閑挑菜,秋千不見人。
殷勤木芍藥,獨自殿餘春。
詩詞大意:
一場雨後浮萍都聚集在一起,池塘裏蛙聲一片。
海棠已經落盡像夢一樣無影無蹤,梅子已熟可以吃了。
很悠閒地柱著拐杖挑著菜,庭院裏不見佳人蕩秋千。
只有殷勤的芍藥花,還獨自開放在春天的後面。
詩中提到的中藥:烏梅
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幹枝梅。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梅的乾燥近成熟果實。夏季果實近成熟時採收,低溫烘乾後悶至色變黑
產地:我國各地多已栽培,以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性味:味酸、澀,性平。
功效:收斂生津,安蛔驅蟲。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胬肉。
相關配伍:
1、治久咳不已:烏梅肉(微炒)、禦米殼(去筋膜,蜜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睡時蜜湯調下。(《本草綱目》)
2、治咽喉腫痛:烏梅30g,雙花60g,雄黃12g。為末,蜜丸,每丸3g。每次含化1丸,徐徐咽下,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用法用量:6~12g。
注意事項:有實邪者忌服,胃酸過多者慎服。
烏梅的藥食同源
1
烏梅粥
資料:烏梅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許。
製作:將烏梅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生津止渴,斂肺止咳。
2
木香烏麥飲
資料:木香6g,麥冬15g,烏梅10g。
製作:加適量水混合煎煮成汁,分兩次服用,每天一劑。
功效:消渴,止煩悶,適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
3
酸梅湯
資料:烏梅6粒,糖適量。
製作:烏梅洗乾淨與糖加水煮30分鐘左右即可。
功效:消暑解渴,生津開胃。
4
烏梅薑茶紅糖飲
資料:烏梅30g,生薑10g,茶葉5g,紅糖適量。
製作:烏梅去核,烏梅肉洗淨切碎,生薑洗淨切絲,同茶葉,紅糖共入保溫杯中,沸水沖泡半小時即可。
功效:健脾,澀腸止痢。
執行編輯:何明坤
稽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