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動-定序貫範氏八法"是範冠傑教授開創性提出的中醫理論。團隊多年的研究及實踐,成書《哲學中醫—"動-定序貫範氏八法"與中醫臨床思維》,運用哲學來解讀中醫,通過中醫來驗證哲學。通過本專欄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讓中醫從業者開拓思維,提高臨床水准。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大科主任,學術帶頭人範冠傑
亞急性甲狀腺炎(簡稱亞甲炎)是最常見的疼痛性甲狀腺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是頸前腫痛、發熱、心慌、多汗、肌肉疼痛等。亞甲炎患者常常因午後及夜間發熱,同時伴有頸前疼痛,嚴重時牽連牙齒、頭部,嚴重生活,而需要藥物治療。西醫主要給予消炎止痛藥或激素治療,但藥物副作用大,且有些患者停藥後容易復發,病情反反復複。範冠傑教授以唯實求真態度,運用"動-定序貫範氏八法"理論純中藥治療亞甲炎有較好的療效。
案例舉隅
張某,青年女性,平素工作緊張,脾氣急躁,1周前不慎受凉,出現怕冷、低熱等感冒症狀,自行服用"感冒藥"後好轉。2天前出現左頸部疼痛,伴發熱,咽痛、流涕、乏力,口幹口苦,進食少,睡眠一般,大便幹結。舌尖紅,舌黃,脈弦數。甲狀腺彩超考慮"亞甲炎"可能,甲功提示甲亢,血沉增快。
範教授接診後,考慮診斷為亞甲炎,中醫屬於"癭痛"範疇,辨證為風熱邪毒挾肝火痰熱上擾。以疏風清熱,疏肝化痰散結為法進行處方用藥:
金銀花10g,連翹15g,菊花10g,廣地丁10g,栀子5g,生地黃10g,蒲公英20g,牛蒡子12g,黃連10g,柴胡10g,薄荷(後下)5g,白芍20g,甘草5g。每日1劑,早晚各一次。取適量藥汁,局部外敷,清淡飲食,注意體息。
1周後患者複診,已無發熱,仍有左側頸前疼痛,口幹,無咽痛。舌質紅,苔微黃幹少津,脈數。考慮為錶邪已退,口幹為熱邪傷津,遂减去金銀花、菊花等疏風解錶藥物,加用玄參、知母以養陰生津。繼續服用中藥1月後,症狀全部消失,複查甲功、血沉正常。後隨訪3月病情未再反復。
【心得體會】
本病例患者平素情緒急躁,肝氣不暢,外感風溫火毒,以致痰氣交凝,瘀而化熱,發為頸部腫痛。縱觀疾病全程,"定"的是風、熱、毒、鬱四種病理產物,疏風、清熱、解毒、解鬱貫穿疾病治療的全過程。"動"的是患者用藥後的変化及範教授對疾病轉化的預知,當發熱好轉時加强養陰藥物,以防疾病轉變。同時結合甲功、血沉等實驗室名額評估疾病的療效及轉歸,及時調整藥物及停藥。另外,配合中藥外治法,內外結合,可以迅速的改善患者發熱、疼痛等症狀,避免使用激素等西藥,减少藥物副作用,更利於後期甲狀腺炎症的改善,减少甲减的發生。
實證主義哲學認為"一切知識都應該建立在種統一的、可靠的科學基礎之上。""動-定序貫範氏八法"理論建立在實證主義哲學基礎上,強調分析中醫所長,結合現代科學技術詮釋中醫,在療效評估及疾病轉歸方面應該應堅持唯實求真的態度。如在本例患者中,既要根據中醫理論分析患者的脈症,也要結合甲功等實驗室結果,才能保證辨證用藥的安全及療程的確定。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哲學中醫—"動-定序貫範氏八法"與中醫臨床思維》一書,就是運用古今中外各種主流的哲學思維方式,探討中醫理論的重塑和構建,是中醫理論突破的全新嘗試,也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鮮活範例。《哲學中醫》理論來源於臨床,又高於臨床,並指導臨床運用,本書系統闡述了範冠傑教授的臨床醫學思想,也是範教授臨床經驗之總結。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溫建炫
執行編輯:盧悅明
稽核校對:何明坤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