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张强最近的肚子不太听话,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腹泻一回,严重时甚至脱水。
去医院检查,医生让他做了几次肠镜,结果显示肠道一切正常,诊断为肠胃功能紊乱。
张强按医嘱吃了好几轮药,然而症状并没有好转,随着腹泻越来越频繁,且排出的大便越来越油腻,有时甚至能看到明晃晃的油花,于是他渐渐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更严重的病。
于是,他又换了一家三甲医院,医生听完他的描述后决定做一项胰腺的CT扫描。
几天后,检查结果出来,医生神色凝重地告诉张强:“你得了胰腺癌,已是晚期。
一、为什么胰腺癌会导致频繁腹泻
胰腺癌作为一种非常隐蔽的癌症,往往在早期没有太多明显的症状。
腹泻是很多消化系统问题的常见症状,但胰腺癌为何也会导致腹泻呢?这其实跟胰腺的功能密切相关。
胰腺主要负责分泌胰液,这些胰液里包含了帮助消化食物的酶。
食物进入肠道后,胰腺分泌的这些酶就开始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让我们的身体能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如果胰腺出现问题,尤其是发生癌变,胰腺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酶的分泌量减少,甚至完全无法分泌,导致食物特别是脂肪的消化不完全。
这时候,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特别是脂肪,会直接进入小肠,肠道无法有效吸收这些脂肪。
于是肠道会自觉增加分泌水分,以帮助消化未完全消化的脂肪。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胰腺癌患者常常会出现脂肪泻的现象。
腹泻的症状就像“水泻”,而且通常伴随着粪便油腻,甚至出现浮油,臭味特别重。这是因为未被消化的脂肪在肠道内没有被吸收,直接排出体外。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胰腺癌不仅影响胰腺的酶分泌,它还可能通过压迫周围的组织,影响到胆管的正常功能。
胆囊分泌的胆汁也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密切相关,当胰腺癌压迫胆管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导致消化过程受到干扰。
这样一来,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变得更加困难,也容易引发腹泻。
不仅如此,胰腺癌还可能引发一种叫做“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情况,这意味着胰腺分泌的酶不足以帮助肠道完成消化任务,导致食物消化不完全。
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刺激肠道,造成肠道蠕动加快,从而产生腹泻。
在一些晚期的胰腺癌患者中,腹泻并非是唯一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胰腺癌可能还会影响到血糖的调节,导致患者出现体重下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
腹泻往往是其中的一个先兆,患者往往会觉得自己只是肠胃不适,容易错过病情的最佳诊断时机。
此外,由于胰腺癌的发生通常比较隐匿,不容易引起早期的警觉,很多患者在初期症状出现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尤其是腹泻这类较为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可能会把它归结为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物不洁或其他普通的消化不良问题。
因此,胰腺癌的诊断常常滞后,直到病情较为严重时才被发现。
除了胰腺,这三种癌症也可频繁腹泻!
虽然腹泻可能由很多原因引起,像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胃肠道感染、或者压力大导致的肠胃功能紊乱。
可是如果腹泻持续一段时间,且没有明显的病因,这时候可能就要考虑一些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了。比如某些类型的癌症,腹泻可能是它们的一个隐性信号。除了胰腺癌,还有几种癌症也常常会导致腹泻症状,值得引起注意。
1、结直肠癌
当肿瘤开始在结肠或直肠中生长时,可能会引发肠道堵塞或局部炎症,导致肠道蠕动紊乱,进而出现腹泻。
尤其是肿瘤阻塞了肠道一部分时,食物和液体通过障碍的部分时就会更难消化,肠道会通过加快排空速度来应对,导致腹泻。
这种情况通常伴随有血便、腹痛、食欲下降等其他症状,若有这些情况,及时就医很关键。
结直肠癌的腹泻还可能和肿瘤分泌的某些物质有关,有些肿瘤会分泌某些激素或化学物质,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腹泻。
腹泻在结直肠癌的早期并不一定十分显著,但随着肿瘤的发展,腹泻的频率和程度可能逐渐加重。
2、胃癌
胃癌的早期症状常常不太明显,但随着癌症的进展,肿瘤可能开始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
胃癌引起的腹泻多与胃的排空功能异常相关,由于胃的消化能力下降,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到肠道的正常吸收过程。
为了应对这些未消化的食物,肠道可能会加速蠕动,造成腹泻。
此外,胃癌患者的腹泻也可能与治疗相关,尤其是在进行化疗时,药物会影响到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腹泻。
胃癌患者的腹泻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若发现腹泻持续并且伴有这些不适症状,最好及时咨询医生,做相关检查。
3、小肠癌
小肠癌相比胃癌和结直肠癌要少见一些,但它也会导致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小肠癌可能引发肠道梗阻、营养吸收不良,或者改变肠道的运动方式,当肿瘤生长在小肠时,它可能会部分阻塞小肠,影响食物和消化液的正常流动。
为了应对这些不正常的情况,小肠的运动会加速,导致食物排出过快,引发腹泻。
小肠癌的腹泻通常比较难以识别,因为它与许多其他胃肠道疾病的症状类似。
小肠癌的患者常常会感到腹部不适,尤其是饭后,伴随有腹泻、恶心等症状。
而且,由于小肠是主要的吸收营养的地方,当小肠受到癌症影响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很难被完全吸收,这也可能导致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
三、若发现大便有这3种异常,就应该警惕是不是癌症信号
正常的情况下,大便应该是成型的,颜色呈棕色,排便时不会有太大不适。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忽视大便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尤其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可能会简单地把它归咎于饮食不当或肠胃不适。
但如果你发现大便有些异常的变化,尤其是以下这三种情况,最好警惕一下,这可能是癌症的信号。
大便颜色异常:
正常的大便是棕色的,这与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胆汁的分泌有关。如果大便突然变成黑色、红色或非常浅色,这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1.黑色大便:如果大便颜色变黑,且不伴有进食像黑巧克力、蓝莓等深色食物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引起的。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可能是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甚至是胃癌、食管癌等。血液在胃肠道内经过长时间的消化,通常会变成黑色,因此出现黑色大便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2.鲜红色大便:大便中带有鲜红色的血迹,通常意味着下消化道(如大肠或直肠)出现了问题。
比如结肠癌、直肠癌、痔疮等都会引发这种情况。如果是偶尔出现,也可能是痔疮引起的,但如果反复发生或者伴有其他症状,比如腹痛、体重下降等,就需要引起警惕。
3.非常浅色的大便:大便如果变得非常浅,几乎像灰色或白色一样,这通常意味着胆汁流动受阻。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它有助于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和大便上色。如果胆道发生堵塞,如胆管癌、胰腺癌等疾病,可能会导致胆汁无法进入肠道,从而使大便颜色变浅。
大便形状异常:
正常的大便应该是呈条状、成型的。如果大便形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可能也提示了某些健康问题。
1.细长、铅笔样的大便:如果大便变得细长、如铅笔状,这很可能是大肠某部分发生了阻塞或狭窄。
结肠癌、直肠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往往会导致肠道发生狭窄,使得通过肠道的食物排泄变得困难,从而形成细长的大便。大便形态的改变通常会伴随有其他症状,如腹痛、排便困难等。
2.硬结的大便:如果大便变得非常硬,排便时非常困难,并且伴有腹胀或腹痛,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
长期便秘可能会导致肠道受到过多的压力,形成肠道梗阻,甚至诱发肠癌等问题。硬结的大便也可能是因为肠道的某些部分被肿瘤压迫,导致肠道蠕动不畅,排便困难。
大便性状异常:
大便的质地也是我们判断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的大便是湿润的、容易排出的。如果大便的性状发生了明显异常,可能是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或癌症的前兆。
1.油腻、浮油的大便:大便如果变得特别油腻,且容易浮在水面上,这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的表现。
脂肪无法被有效消化和吸收,可能与胰腺、肝脏、胆囊等器官出现问题有关。
胰腺癌、胆囊癌、肝癌等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因为这些癌症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大便中含有过多未消化的脂肪。
2.稀便或水样便:如果大便呈现稀便或者水样便,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甚至是大肠癌等疾病相关。
特别是当腹泻伴有体重减轻、食欲丧失等症状时,需要特别小心,及时就医检查。
发现这些大便的异常变化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得了癌症,但它们往往是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信号。
癌症,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癌症,早期症状往往不太明显,甚至与一些常见的消化问题相似,导致许多人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结语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大便出现了异常,及时去医院检查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