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鳞癌,作为一种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往往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当肺鳞癌发展到局部转移阶段,患者和家属往往会关心是否还有手术的机会,以及手术的效果如何。那么,肺鳞癌局部转移后还能进行手术吗?效果如何?
首先,要明确的是,肺鳞癌转移后是否适合手术,取决于多个因素。转移的部位、数量、大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等,都是决定手术可行性的关键因素。如果转移病灶单一、局限,且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有时仍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通过切除病灶,可以减缓病情的进展,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然而,当转移广泛、病灶多且大,或者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时,手术的风险和难度会大大增加,此时手术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
对于能够进行手术的肺鳞癌患者而言,手术局部切除的效果通常是比较显著的。手术会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性地切除一侧肺或部分肺叶。这是早期肺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如果肿瘤尚未扩散到周围组织或远处器官,手术往往能够彻底清除病灶。对于中晚期肺鳞癌患者,虽然手术不能完全根治,但能够显著减轻肿瘤负荷,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除了手术治疗,中医也在肺鳞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认为,肺鳞癌的发生与体内气血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此,中医治疗肺鳞癌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等。
在中药调理方面,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养胃功效的中药方剂来改善病情。这些药物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不适症状,对于疾病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此外,拔罐治疗是以罐为工具,通过产生负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它可以帮助缓解肺鳞癌引起的咳嗽等症状。
中医学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病人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三联平衡”理论,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以及多年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由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总结归纳出的一条中医防治肿瘤的规律。在临证中,其抗癌理论的实质内涵是,抓住癌症患者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采取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三大对策,在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灵活用药,恢复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促使气血调和,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归于平衡,疾病亦趋康复。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
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肺鳞癌真实案例分享:
朱某,女,右肺鳞癌,2013年4月8日。
2012年5月,朱老太太突然开始无故干咳,且胸口疼的厉害,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被家人送往省人民医院检查,确诊:右肺鳞癌。随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化疗,并坚持到郑大五附院做伽马刀放疗,然而6个疗程化疗,13次放疗过后,花费不少,效果却并不理想。出院后患者胸疼的更加厉害了,右腋下还长了个小疙瘩,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病痛长期的折磨,让老太太痛不欲生。看到母亲在床上痛的翻来覆去的样子,女儿更是难受的哭了。一家人彷徨无措时,最终还是一位老乡给了希望,他家中有人曾在希福医院吃过几年药,效果不错。听完这个消息,朱老太太一家心中其实也没有底,不过都这样了,想着还是试试看。于是2013年4月8日就诊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时老太太还疼的躺在床上起不来,情况非常严重。可没想到中药用完,精神明显好转,体力增强。尽管中间由于病人天热擅自停药引起肿瘤复发,不过2013年12月2日,再次服药四个月后,病情再次被控制,胸疼消失,家务也能做了,饭也能烧了。继续服药到2014年3月17日,老太太精神好、面色红润、外表如常人,右胸部疼痛感消失,自述化疗后右腋下长出的小疙瘩没有了,每天早上还坚持锻炼身体。2020年4月22日回访,朱老太太再次拿药巩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2023年回访近况稳定。
肺鳞癌局部转移后是否适合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对于能够进行手术的患者,手术局部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中医治疗也在肺鳞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调理体内气血、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