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结肠癌与直肠癌的统称
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俗称“大肠癌”。在全球范围内,它是继乳腺癌和肺癌之后第三大常见癌症,其致死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结直肠癌目前在全球发病率中排名第三,死亡率排名第二,分别占所有癌症发病和死亡总数的10%和9.4%。
在中国,结直肠癌一直被视为最常见的严重威胁健康和寿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第二大常见癌症。IARC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约56万例,导致近30万人死亡,死亡比例排在第五位。尽管结直肠癌听起来令人恐惧,但实际上它的发展相对缓慢,通常给患者留出5到10年的“侦察”时间,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
结直肠癌的特点
- 发病率高: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非常高,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更为显著。
- 死亡率高:虽然不是一开始就迅速致命,但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导致治疗难度增加。
- 发展缓慢:从肠息肉发展到肠癌的过程通常需要5到10年不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进展较快。
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关系
大多数结直肠癌起源于肠息肉,这是一种在肠黏膜表面形成的隆起性病变。由于肠息肉很少引起明显的症状或不适,因此往往不易被及时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其他疾病的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的。从肠息肉到大肠癌的过程包括增生、腺瘤样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以及最终的肠癌。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风险因素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快地发生。
为什么肠癌一发现就是晚期?
肠癌之所以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主要是因为其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如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或与其他疾病混淆。此外,即使出现了一些警示信号,很多人也未能及时就医,导致病情延误。
如何预防和早期发现肠癌?
对于结直肠癌而言,最可怕的不是手术本身,而是拖到晚期无法治愈。因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是筛查肠癌的最佳方法之一。近30年来,随着美国肠镜普及率的提高,该国肠癌死亡率下降了30.1%。
虽然许多人对肠镜检查感到恐惧,但现在大多数医院提供无痛肠镜服务,只需一针麻醉药即可完成整个过程,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以下人群尤其需要重视肠镜筛查:
1. 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特别是便血、大便频繁、黏液便及腹痛);
2. 生活在大肠癌高发区的人,主要是大城市中的中老年人;
3. 存在大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患者;
4. 有大肠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以及遗传性结肠病者。
通过积极的健康管理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并在早期阶段进行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