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朋友一提到“肝”就面露惧色,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更是唯恐避之不及。过去,乙肝被普遍认为无法治愈要终生携带的病毒,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和治疗观念的改变,乙肝被临床治愈的概念已被广泛认可。目前,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北京、广州等医院已经陆续开展乙肝临床治愈的门诊。乙肝病人如果能够系统地接受规范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的水平,肝病进展成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数据显示,近10年内,乙肝在抗病毒药物治疗下临床治愈率已达约30%。我国2018年启动了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相关项目,在全国400多家医院的27000多例乙肝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4800多例。
近日,一则好消息,为乙肝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12月5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成功举办了关于“创新乙肝治疗策略与模型”研究成果的新闻发布会。会上,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感染内科侯金林教授团队与全球顶尖科研团队携手,在乙肝治疗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Xalnesiran With or Without an Immunomodulator in Chronic Hepatitis B”[小干扰RNA药物(Xalnesiran)联合或不联合免疫调节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该研究于今日在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正式上线。
侯金林教授团队所主导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成功发表,不仅标志着南方医院在乙肝治愈研究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而且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赞誉。这一研究成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前景。此外,乙肝治愈的“金牌”评分系统更是为乙肝治疗之路增添了一抹希望的曙光。
01
革新乙肝治疗途径,
乙肝治愈率首次突破30%大关
中国作为乙肝高发国家,据《柳叶刀》旗下期刊的研究揭示,国内乙肝患者数量高达约7500万,占全球总数的30%,每年因乙肝而产生的医疗费用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当前,核苷(酸)类药物与长效干扰素是乙肝治疗的主流抗病毒药物,尽管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情发展,但长期应用后,能够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患者比例仍然低于10%。
如何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携手国内外的顶尖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团队,开创性地运用了一种综合平台设计的研究策略,首次引入了针对HBV RNA的小核酸药物与免疫激活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成功地将乙肝的治愈率提升至超过30%的里程碑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乙型表面抗原(HBsAg)浓度低于1000国际单位的患者群体,治疗后乙肝的治愈率更是高达47%。
发布会上,侯金林教授以《乘风破浪走向乙肝功能治愈新时代》为主题做分享,他介绍了研究成果的设计过程及价值意义,在阻击乙肝母婴传播、延缓肝病进展和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的道路中,他提出了“植根珠三角,辐射全世界,造福全人类”的宏伟愿景。他表示,团队将继续勇攀创新高峰,不断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为全球乙肝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02
乙肝“金牌”评分系统启用,
提前评估乙肝治愈潜力
为深入探究乙型表面抗原的长期动态变化对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影响,并挖掘潜在的乙肝治愈人群,侯金林团队携手樊蓉团队,历经十余载,对近万名慢性乙肝患者实施了全程疾病管理服务。基于患者个体差异的动态监测,团队运用前沿算法,创新性地开发出乙肝治愈预测模型——GOLDEN(金牌)评分系统。
谈及乙肝治愈研究的未来,侯金林怀揣着深入探究乙肝病毒与宿主间分子交互机制的愿景,期望能研发出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且更具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或联合疗法,以期为患者带来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
审校:郝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