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顾,钱学森回国的惊险历程
蒋英微微一笑,眼中泛起了浓浓的情感:“国家可以没有蒋英那样的歌唱家,但绝不能没有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家国情怀,他们深爱着祖国。
钱学森,这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杰出科学家,其回国之路充满了曲折与惊险。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到1955年他最终踏上祖国的土地,钱学森经历了长达五年的软禁与重重阻挠,但他的归国之心从未动摇。
初心萌动,决心回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美国,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商议早日回国,为新生的祖国效力。当时,钱学森已是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拥有优渥的生活和科研条件。然而,祖国的召唤让他毅然决定放弃这一切,回国服务。
钱学森首先向美国军方递交了辞职信,要求退出美国国防部空军科学咨询团和美国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的职务。尽管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直到1949年底,他的辞职申请才获得批准。然而,这只是他回国之路的开始。
重重阻挠,身陷囹圄
1950年,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盛行,掀起了一股反共浪潮。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吊销了涉密研究许可证,并被禁止参与机密研究。钱学森意识到形势严峻,决定立即回国。然而,美国当局并不打算轻易放他走。
1950年6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始调查钱学森,指控他非法入境和企图携带机密资料出境。钱学森被迫发布声明,辞去加州理工学院的职务,准备返回中国。然而,就在他准备购买机票时,却遭遇了重重阻力,机票始终无法预定成功。最终,在国际商业联合会的帮助下,他才订到了从温哥华飞往香港的机票。
然而,就在钱学森准备登机前,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致电司法部,明确表示“钱学森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随后,钱学森被美国移民局逮捕,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拘留所。
在拘留所里,钱学森遭受了残酷的折磨。他失去了语言能力,体重急剧下降。他的妻子蒋英在探监时看到他的惨状,心如刀绞。经过多方努力,钱学森在支付了巨额保释金后被释放,但随即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软禁生涯。
坚持不懈,终得回国
在软禁期间,钱学森并没有放弃回国的念头。他通过各种途径向祖国求助,同时潜心研究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以消除美国当局不让他回国的借口。1955年,中国政府在日内瓦与美国举行大使级会谈,利用钱学森的亲笔信作为有力证据,要求美国释放被扣留的中国留学生和科学家。
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美国政府最终同意放行钱学森。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离开美国,经过香港转乘火车返回内地。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
归国之后,贡献卓越
回国后,钱学森立即投入到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中。他提出了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方案,并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钱学森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杰出代表。
钱学森的回国之路虽然充满了曲折与惊险,但他那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中国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