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孩子竟得了糖尿病,毁了一生!罪魁祸首就是餐桌上的“它”
创始人
2024-12-15 17:05:49
0

提起糖尿病,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谁”?

老大爷嘛。

糖尿病确实一直都是老年人的「专属」,但近年来,它竟开始偷偷找上几岁的“孩子”。

深圳一7岁女童因患糖尿病,被紧急送进ICU抢救。

好巧不巧,几个小时后,另一名症状相似的4岁糖尿病患儿,也被紧急送进医院抢救。

而这不仅仅只是个例事件。

而这样的孩子,在我国还有很多很多,并且越来越低龄化。

1

过去20年

“小糖人”多了4倍

➤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目前9700多万名糖尿病患者中,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占了5%,并且每年以近10%的幅度上升。

➤ 2010年~2013年覆盖全年龄段的中国1型糖尿病研究显示:0~14岁儿童发病率为1.93/10万。

过去20年间,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增加近4倍。

图源:宝宝呵护制作团队

为什么增速会如此快?好好的孩子,怎么就得糖尿病了呢?

2

好好的孩子

怎么就得糖尿病了?

儿童糖尿病,分为2种类型。

◆ 1型糖尿病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为80%~90%。

1型糖尿病,发病特别急,如果不能及时治疗, 患者可能会因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导致死亡。

图源:宝宝呵护制作团队

开头新闻中的两个宝宝,被紧急送进ICU就是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有:遗传因素、病毒因素、环境因素、肥胖......

目前,还没有办法能预防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因为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被破坏了——这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误把它当成了外来入侵的抗原,并对其发动了一场免疫清除的战役。

图源:宝宝呵护制作团队

所以当症状第一次出现时,意味着这种自身免疫机制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但因为诱因并不能完全确定,所以根本没办法进行针对性的预防。

◆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一般都有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有人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孩子得糖尿病的几率会更大。

不过,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还是:肥胖。

图源:宝宝呵护制作团队

据调查显示,患有糖尿病的风险会随着肥胖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在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孩子当中, 每100个孩子就有85个是肥胖宝宝。

以往,2型糖尿病主要集中在成人。

但现在,随着儿童肥胖率的上升,这类患者的比重也在迅速增长。

所以,不要让宝宝变成“肥胖”宝宝,是我们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点。

3

不想让孩子变成小糖人

平时得养成这3种习惯

2型糖尿病的出现,与饮食和运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说白了,其实就是吃与运动。

◆ 如何「健康的吃」?

①最好跟这几类食物说拜拜~

快餐、膨化食品、煎炸类食品、含糖饮料......

图源:宝宝呵护制作团队

这些食品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尤其是学龄期的孩子,凑一堆,偷吃辣条能快乐一下午。

但就是因为饮食不均衡,脂肪摄入过多,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体内,长期就会导致肥胖。

②多吃这几类食物

鉴于孩子还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所以推荐: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高微量营养素、适量膳食纤维素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推荐果汁或蔬菜汁),适当多吃玉米、小米、燕麦片和全麦粉等粗粮等等。

图源:宝宝呵护制作团队

③不要忽视某些饮品的隐形糖

可乐、雪碧、汽水等碳酸类饮料,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图源:宝宝呵护制作团队

但它们恰恰又是糖的重灾区。

碳酸饮料含糖量约10%左右,一听355毫升的碳酸饮料含糖量大约为40克。

假设每日摄入两罐碳酸饮料,就有320千卡能量。

连续三个月就多摄入28800千卡能量,相当于增加脂肪4.1公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活饮食习惯的培养。

比如:

饭后不要立刻坐下来看电视,可以鼓励孩子帮忙做做家务,起来走一走都不错。

图源:宝宝呵护制作团队

家里吃饭,最好选择固定的地点和时间。

不要忽略进餐,尤其是早餐。

吃饭时不要看电视。

◆ 让孩子动起来

比如:晨跑、散步、做操等等,每天至少能坚持30分钟。

图源:宝宝呵护制作团队

运动可以促使脂肪分解,减少胰岛素分泌,使脂肪合成减少,蛋白质合成增加,促进肌肉发育。

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学业任务增多,这方面可能就会逐渐拉下来。

但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每天1小时左右的户外运动,我们还是给孩子吧~

◆ 定期做体检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儿童糖尿病的主要手段。

图源:宝宝呵护制作团队

尤其是肥胖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宝宝。

建议定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

4

出现这几种症状

可能就是“小糖人”

口渴加剧。

小便次数增多,尤其夜尿增多、甚至出现尿床现象。

食欲增加而且进食量增多的情况下体重减轻。

病程早期的孩子,可能会食欲增加。病情加重后,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和腹痛。

脱水。

严重的尿布疹,且治疗无效果。

疲劳,孩子的细胞中缺乏糖分可能会使他或她筋疲力尽。

脖子周围或腋窝中皮肤的某些区域开始变黑。

部分孩子呼出的气体,有甜味或者水果味。

图源:宝宝呵护制作团队

我们俗话说,一口气吃不了个大胖子。

疾病也是。

很多很细微的行为,短期内确实没有什么害处。

吃个炸鸡、喝个可乐、给宝宝买一次奶油蛋糕...

但养成了习惯后,孩子喜欢上了这样的口味,会变本加厉想吃,那肥胖迟早会找上孩子。

患有慢性病,意味着什么?

孩子与疾病相伴一生,像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打胰岛素治疗。

不仅如此,生活中饮食、运动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而难就难在,这样的坚持需要很久很久。

如果觉得本文不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不要错把肠癌当消化不好,身体出...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
科普 | 结直肠息肉到底是什么... 科普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提升,肠镜逐渐成为人们常规的体检项目,不少人在肠镜检查时发现了息肉。那么息肉...
西安甲康甲状腺研究院:发现有甲... 人体的内分泌器官非常多,其中最主要的就属甲状腺了。甲状腺对机体的代谢和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果患...
台媒:台北地检署抗告成功,柯文... 【环球网报道】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因涉台北京华城案和政治献金案遭羁押近4个月,12月27日,柯文哲以...
流感后头晕,出现“新毒株”?回...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支原体病毒、合胞病毒等仍居高位,同时流...
包皮整形术:让你重拾自信与健康... 包皮整形术究竟是什么?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包皮整形术,这是泌尿外科和男科学...
你知道吗?女性常忽视的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增厚,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这个问题简直让人大跌眼镜!竟然有这么多的女性朋友都不知道这...
男性晨起后,别做这4件事,比喝... 老刘见多了因为生活习惯不注意而损害健康的案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男性朋友们早晨起床之后有哪四件事情最...
高胆固醇患者不能吃腊肉?医生告...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
原创 自... 导读:自带“青霉素”的4种菜,建议大家:天冷要常吃,增强免疫少生病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往往更容易受到...
肺鳞癌局部转移后还能进行手术吗... 肺鳞癌,作为一种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往往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当肺鳞...
原创 它... 标题:它才是真正的“五谷之王”,调节血糖、助睡眠,这种做法最养人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
儿童扁桃体肥大,该不该割?看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扁桃体肥大是父母们常常面临的医学问题。这一现象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构成威胁,更可能影...
原创 夫...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然而,在...
糖尿病早餐就吃它,有营养含糖少... 一天3顿饭,缺一顿都不行,但有一顿饭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是必须要吃的,不但要吃,而且...
原创 他... “意志在于磨练,成功在于坚持。”——《佛系少女》 在当今社会,减肥一直是人们口中讨论的话题。尤其是对...
高血压患者夜晚有3大表现,高度...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
河南省宫内疾病与生育力保护研讨... 记者 梁露露 实习生 郭晨欣 12月28日,由河南省医学装备学会主办的河南省宫内疾病与生育力保护研讨...
柿子是胃病“加速器”?提醒:这...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
日本流感患者激增,东京等地陷入... 日本媒体当地时间12月27日报道,日本近期流感患者激增,首都东京等36个一级行政区相关指标超过警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