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作为一种复杂而棘手的疾病,其多因素致病机制和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该病不仅导致患者长期遭受慢性膀胱区域疼痛或不适的折磨,还伴随着尿频、尿急等令人困扰的症状,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社会功能,其造成的精神心理压力尤为显著,往往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至极低水平,甚至低于某些严重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肾衰。
面对这一挑战,医学界虽尚未找到根治IC/BPS的方法,但在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揭示,IC/BPS的发病可能涉及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神经调节失衡、膀胱肌肉功能异常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多个层面的相互作用。当前,科研焦点正逐渐聚焦于膀胱黏膜上皮的功能与损伤机制探索,尤其是肥大细胞的激活状态、膀胱黏膜下葡萄糖胺基聚糖(GAG层)的减少与膀胱纤维化、神经递质介导的疼痛传导以及局部免疫反应的异常等关键环节。
GAG层作为膀胱黏膜的重要保护屏障,其完整性对于维持膀胱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一旦这层由透明质酸、肝素、硫酸软骨素等多种成分构成的屏障受损,便可能触发炎症反应,导致尿频、尿急及膀胱疼痛等症状的出现。因此,恢复或增强GAG层的保护功能成为治疗IC/BPS的一个重要策略。
在治疗策略上,国内外指南均倾向于首先采取保守治疗措施,涵盖心理治疗以缓解精神压力、行为疗法以调整排尿习惯、口服药物控制症状以及应用特定药物修复膀胱黏膜保护层。透明质酸钠(HA)作为修复膀胱黏膜保护层的首选药物,其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HA不仅能直接补充缺损的GAG层,还能促进膀胱黏膜屏障的重建与功能恢复,有效调节黏膜通透性,阻止有害物质的侵袭,同时通过与膀胱黏膜受体CD44的特异性结合,促进内源性透明质酸的生成,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临床实践显示,HA治疗IC/BPS的有效率高达近90%,且安全性良好,仅少数患者报告有轻度膀胱刺激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即可缓解。